第二节 贮运
第二节 贮运
1946年,带岭建局时只有一处简易水板物资仓库,面积560平方米。物资装卸完全
靠人拾肩扛。贮备的物资有粮食、手工作业的工具、防寒用品、马草料及部分建筑材料
和生活用品等。贮备各种物资约200吨。1950年至1952年,局设经理科材料股,有职工三
十余人。并且设立带岭驻哈尔滨办事处,经营物资品种有所增加。1953年至1955年,物
资贮备实行分类保管,其中统配、燃料及二、三类物资、劳保物品等,分类设库,专人
负责。由于贮备物资数额逐年上升,在青林路东头路南新建1,000平方米两栋简易仓库。
1954年至1955年,木材生产方式变更,开始使用油锯采伐,拖拉机集材,装车机装原条,
电锯造材。这时物资供应品种、类别繁多,库存量大幅度增加,又新建1,000平方米砖
瓦结构仓库2栋和200平方米的材料科办公室。油脂燃料、电器材料、机械配件、通讯
器材、机电设备等逐年大批进货,库存物资达千吨以上(包括积压物资)。
1958年,生产建设项目增多,物资进货量迅猛增加。石油、煤炭、各种机械所需零
配件,特别是原煤、成品油成倍贮备,油罐原有28立方米两个,又增加50立方米三个,
可贮油250吨。原煤贮备由500多吨增加到1,000多吨。1964年,上升到2,000吨,1980年
7,000吨,1982年高达9,169吨。由于材料贮备大幅度增加,资金占用量也随之上升。
1953年贮备资金28.5万元,1958年上升为90万元,1982年502.7万元,1985年达到415万
六十年代,为加强材料管理,首先。增加贮备设施及工具,以减少被损,保证安
全。1964年,设立临时加油房,1965年新建砖瓦结构加油站275平方米,安装6个50立方
米的油罐,可储汽油、柴油230吨。又建砖瓦结构300平方米油库一座。加油站和油库设有
防爆知油泵,可以直接卸车。物资供应科的运输设备有森铁保送货车2台、油罐车3
台、油槽车1台、解放车1台s6个主伐林场备配置3个5立方米的油罐,分别设在场部
和大材生产段内。北沟使用原森铁的油罐车,从油槽车搞运到森铁油罐内,然后送往山
上林场。南沟供油用油槽车直接送到林场和生产段。材料科还新建砖瓦结构300平方米
炸药库,增建简易水板库1,160平方米。1966年至1967年,新制50立方米油罐6个,安放
在距离工厂区较远的双兴大队西部农田里,以后又将油罐迁到苗圃西北侧靠近永翠河
边。加油站观设在带岭永翠河坝东侧。它的安全设施比较完善,配备有泡沫灭火器及防
火用具。卸油使用防爆油泵,还设置了防爆开关。
1969年,在各生产单位设立25个分库,由供应科统一计划。统一供应,统一管理。
1973年,增加汽运处分库的库存量,简化材料供应手续。为解决山上分油库的燃料
运输问题,1975年至1978年又增加2台油槽车,以适应卸油、捣油和送油的需要。
1976年至1984年,增加手扶拖拉机12台,千山牌四轮拖拉机3台,专门用于到车
站接运零担货物。
1978年以后,为加强油脂燃料贮运管理,在带岭东郊新建东油库,安装500立方米
立罐一个,50立方米卧罐21个。贮油能力达1,000吨。
1982年至1983年,在物资总库院内新建4栋2,000平方米砖瓦结构仓库。1982年扩
建加油站。增加电子自动加油机。汽车加油实行凭证定量,凭票加油。实现了电子自动
加油计量。
1981年,发电厂、煤场新建龙门吊,实现了卸煤机械化。总库还增加 8吨汽车液
压自动卸车吊1辆。1983年,增加3吨叉车1辆,1984年调整为5吨叉车,实现了卸、
运、捣、归、装机械化作业。1984年10月,在西煤场新建20吨地中街一架,便于单位和
居民购煤计量。
1984年至1985年,油库和加油站新建石头围墙600延长米,实现了油库、加油站规
范化、管道化、计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