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组织工作
第四节 组织工作
组织发展
1946年4月,合江省林务局派张学第到带岭任林务分局局长,并负责建党工作。次
年5月,在工人中发展了第一名党员谷金林,接着又发展了车福海、曲家才等3名同志入
党。后来,相继在森铁、制材厂和山上伐木场等单位发展了一批工人入党。到1952年,
全局已有党员254名。
1954年,带岭森工实验局和东北森工实验学校合并后,随着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增
多,党组织除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外,还注意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到1960年,
全局党员已有603名(包括一部份转来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党组织处
于瘫痪状态,停止发展党员。1971年,党组织恢复后,各单位相继发展一批新党员。到
1976年末,全区党员已达1,081人。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委注重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到1985年末。全区共有党员1,498
名,其中知识分子党员抽6名,占全体党员的13%。
支部建设
1947年,成立中共带岭林务分局支部委员会。此后,相继在制材厂、森铁处、贮木
场以及山上伐木场、作业所等基层单位建立党支部。1950年3月。带岭党组织公开。陆
续建立了局机关党支部、森铁党支部、工厂党支部、农场党支部、红叶作业所党支部、
牛奶作业所党支部、明月作业所党支部、双河作业所党支部。1952年,农场党支部和红
叶作业所党支部撤消,工厂党支部改为制材厂党支部,双河作业所党支部与明月作业所
党支部合并。同时又新建立基建党支部、贮木场党支部、和平作业所党支部、机关第二
党支部等基层党的组织。
1952年初,山上3个采伐作业所变为12个伐木场。党支部也随之改名,成立10个伐
木场党支部,第四伐木场与第七伐木场,第十一伐木场与第十二伐木场分别为一个党支
部。同年又新建立一个抚育党支部。1954年初,由原12个伐木场缩减到3个伐木场,党
支部也随之减少到3个。山下成立医院党支部,撤消机关、制材党支部,成立机关党总
支、制材厂党总支。同年12月,带岭森工实验局和东北森工实验学校合并,除局原有8
个直属支部和2个直属总支外,又增加9个学员班党支部和1个文化补习班党支部。
1958年,山上4个施业区(原属黑龙江省林业厅领导,1958年划归带岭)、两个伐
木场变为林场(即东月、永翠、大青川、凉水、南列、明月林场),党支部也随之改名。
此后,相继成立了教育党总支,撤消了文化教育科党总支;成立了子弟中学、子弟小
学、永翠林场、森铁、机修厂、纤维板厂、胶合板厂、公安局、发电厂、大青川林场、
红星林场、苗圃等党支部。
1961年10月,党委决定撤消南列、北列林场党支部,成立南列、北列林场党总支。
同年撤消纤维板厂、胶合板厂党支部。年末,局院分开,教务党总支及所属学员班党支
部,划归学院党委领导。
1963年末,成立筑路队、工程处、带岭林业科研所、森警队等党支部。1964年10
月,带岭政企合一。从政府合过来的党组织有农业党总支(辖5个生产大队党支部)、
财贸党总支(辖粮食、百货、食品、银行等8个党支部)、木器厂党支部、大青川木制
品厂党支部、手工业党支部、完小党支部、街道办事处党支部。此时,加上局原有的基
层党组织,全区(局)共有5个直属党总支,26个直属支部。
1966年以后,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党组织陷于瘫痪状态。直到1971年,党组
织才恢复。此后,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
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党的组织建设也不断加强和改善。截止1985
年,全区共有1个基层党委(大兴乡党委),13个党总支,46个直属支部。
整党整风
为了纯洁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素质和各级领导班子的战
斗力,区(局)党委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多次进行整党整风。历次整党整风都强调要坚持
正面教育,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但在“文革”
前,由于“左”倾路线的干扰,在整党整风中搞过一些过头的批判和斗争,在政治上伤
害了一些同志,影响了整党整风效果。“文化大革命”中还出现过非党干部主持整党工
作的不正常现象。
1957年的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在企业中进行整风和社
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示,从1957年10月开始,持续3年时间,到1959年结束。这次运
动经历了“大鸣大放、大整大改”,“双反”运动,推广“两参一改”经验,下放干部,红
专辩论,反右斗争,干部检查反省,整风复查等九个阶段。在运动中除“右派言论”和政
治上的错误观点外,其它方面的问题都采取边整边改的方法进行处理。
在整风中主要是针对揭露和暴露出来的官僚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个人主义、绝对平均主义和自由主义等问题,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进行整顿、教育。
1960年5月至11月,开展了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新三反运动和以
反对命令主义浮夸风、共产风、特殊风为主的整风运动。这次运动的目的是整顿干部队
伍,改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同时对隐藏在干部队伍中的坏分子加以清理,纯洁
干部队伍。运动采取的是先领导、后群众;先上层、后下层;层层下楼,引伙烧身,启发
诱导,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揭发”的方法。接着手1961年6月至7月,又开展
了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端正态度、转变作风、健全制度、整顿队伍为目的的整风运
动。1971年10月至1973年,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身亡)
后,按照中央和省地委指示精神,党委向全体党员传达了中发[1971]57号文件,广大
党员和群众对林彪的叛党叛国罪行进行了声讨、批判。1972年初,区(局)党委根据中
发[1972]4号文件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对林彪泡制的反革命政变纲领《571工程纪要》
逐条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区领导班子进行了整风。以“三要三不要”为武器,开
展党内的思想斗争,纠正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了党的一元化领导。1973年,根据中央
关于“先批林,其次才是整风”的方针,党委派工作组分别深入基层抓点,发动群众开
展了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1976年2月,在“左”的路线指导下,根据上级《关于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中搞
好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指示,区党委开展了整风,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高“无
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思想觉悟。
1977年,在中共十一大路线指引下,进行了普遍性整党。这次整党有58个基层党
委、总支、支部,1,096名党员参加。整党是以毛主席的建党学说和“三要三不要”的基本
原则为武器,以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为中心内容,解决由于“四人
帮”破坏而造成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正问题。整风的目的主委是解决思想路
线和企业方向道路问题,党的统一领导和民主集中制问题,资产阶级帮派体系的流毒影
响和宗派主义问题,以及资产阶级思想和作风问题。这次整党以组织整顿和组织建设为
主,通过整党一改选了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了党的“三会一课”制度,恢复党
内的民主生活。
1985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全面整党的决定》全区开始整党,参加整党
的有党委、人大、政协、政府、纪律检查委员会5个班子全体成员。区机关和基层73个
党委、总支、支部的全体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