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教师队伍

第六节 教师队伍


发展情况
1948年,本区只有3名小学教师,文化水平有的是初中,有的是高小。到七十年
代末,小学教师队伍发展到300多人,其中专职教师243人。专职教师观%以上达到中专
或高中文化程度。八十年代初,全区有中学教职工205人,其中专职教师177人(初中教
师134人,高中教师43人)还有职业中学教师10人。在这些教师中,大学本科毕业的11
人,专科毕业的21人,大专肄业的6人,其余为中专和高中毕业。有30名在职教师正在
大专院校深造;其中26人在伊春、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等地参加高师函授。全区中
学教师70%以上已达到大专文化水平。
教师进修
鉴于“文革”期间部分高中毕业的教师文化水平较低,教课困难,影响教学质量,
1978年区决定大力开展教师进修工作。区教育科除自办进修学校、组织中小学教师进修
外,还采取假期补习、选送上学、函授、自学等形式,提高中小学数师文化水平。1978
年3月,区(局)成立教师进修学校。以脱产、业余两种形式分期分批培训在职教师
(学习时间是每星期四下午集中分科学习),由进修学校聘请本科毕业、资历较高、教
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讲课。1979年,根据上级指示,区级进修学校培训对象仅面向小学
教师。
从1979年至1983年,举办6期教师培训班,共培训88人。
此外,还举办了 3期代课英语教师培训班,先后有60人参加学习。1977年,本区教师进
修学校还为伊春师范学校代办1期语文教师培训班,学员45人,学制为1年。
本区对在职教师培训工作,除组织参加进修、离职学习或函授学习外,1981年,还
办过两期中师函授班,函授学员均系本区小学教师,学制4年,学员52人。另外还办过
一期中师预备班,学制1年,学员40人。
落实政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战线开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在反右、“文化大革
命”中受批判、受触动的幻多名教职人员平反、恢复名誉;为8位中小学干部恢复了领
导职务。近几年来,区党委在教育战线大力发展优秀的教职工入党。现在,全区中小学
教师已有66名党员,其中59名党员是近二、三年内发展入党的。仅1985年,即有24名教
职员入党,还有5名教师被评为市、区先进工作者ZI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教师,20名
教职工晋升一级奖励工资。
改善教师生活待遇
“文革”后,本区中小学教师居住条件不断改善。1980年,区新建一幢楼房,分配
给在教学上贡献较大的教师居住,称为“园丁楼”。1981年教师工资普调一级;部分优
秀教师上调二级。对在山上学校工作的教师,从1984年起普遍浮动一级工资。为解决在
山上工作、家在山下的少数教师的实际困难,区设通勤车,免费接送教师上下山。在中
小学教师暂时无职称的情况下,规定中学五级、小学三级教师可享受相当于工程师的生
活待遇;住房面积比照科级干部标准对待。为照顾其生活方便,1985年区给夫妻教师户
发了煤气罐。
1983年,本区评定一级优秀教师24人,市优秀教师2人,区先进教育工作者100多
人,优秀辅导员34人,优秀班主任3人。还给25年以上教龄的老师颁发了“园丁”纪念
章,给两代以上从事教育工作的送了“教育世家”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