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校体育
第二节 学校体育
解放前,日伪小学仅有课间操等活动。建国以来,按照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教育方针,各学校普遍实行每周两节体育课、两节课外活动和每天做课间操的制度。
1956年,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在学生中试行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
“劳卫制”)。同年9月份,本区林业职工子弟中学设立了劳卫制测验站。经测验达到
劳卫制及格标准的有40%,对劳卫制测试及格的学生,颁发了劳卫制证章、证书。1959
年末,劳卫制停止推行。仅学校体育工作一直很活跃。中小学校都按年级、学生人数配
备体育教员。除每周上体育课外,各校每年举行1至2次大型比赛活动。六十年代,又
在学生中开展带有军训性质的射击、刺杀、投弹、登山、游泳等体育活动,并取得了优
异成绩。一中学生曾代表区参加伊春市射击比赛,总成绩名列前6名。1964年,伊春市
举行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本区中学男子、小学女子双获比赛单打冠军。初级中学的体
育活动被伊春市列入重点。1979年,带岭三中成为伊春市田径基点校;1980年又成为省
田径基点校。
(见附图)
带岭区冰上基点校二中学生柏立秋,在1982年伊春市冰上速滑比赛中,获得少年女
子全能冠军,在1982年省少年速滑比赛中,又获3,000公尺第一名、全能第四名。女生张
青红在1983年和1984年伊春市冬季速滑比赛中,连续两次获得伊春市少年女子全能冠
军。本区考入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学生潘桂芝,曾代表省少年女篮参加全国业余体校女篮
联赛,被评为第5号优秀投篮手。1984年6月,本区少年田径代表队员张兆友,在少年
甲组跳高比赛中,以1.71米的成绩获全市第一名,打破市成年组男子跳高纪录。
1959年以来,带岭区向省体育院校输送2名大学生,1名考入哈尔滨体育学院;
1名考入哈师大体育系。1980年,带岭区还向省男子篮球队输送两名队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本区学校体育活动更加活跃,区教育部门对体育成绩优异
的学生,优先送市体校深造。1975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条例》,要求在各
中小学推行。由于当时“文革”之乱未息,学生体育活动较少。1979年以后,学校体育
活动恢复正常。1984年对高中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标准”测验,有44.5%学生及格。
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每年春季体委都组织学生参加环城赛跑;“六·一”儿童节组
织各校学生参加全区田径运动会。截止1985年,已举办12届全区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