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沿革

第五章 卫生

第一节 沿革



带岭区卫生医疗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伪满时期,带岭只有一家朝鲜人开的东
亚医院和一家德生中药房。居民患病去私人诊所求医或到药房诉病购药;有的人则求种
问卜,香灰做药。一时间巫医神汉斯民骗财,医难药贵;遇有传染病流行,死亡率很
高。当时有两句民谣“头疼脑热进药房,痨病霍乱见阎王”。群众治病之难可见一斑。
1946年初,带岭镇内由私人开办一所东安医院,一位中医,一位西医,只看门诊,
不收住院。同时还有一个私人药店,经销西药,品类不多,群众看病仍然困难。同年6
月,企业办的第一个医疗单位—一“带岭林务局卫生所”成立。有5名医生施诊,治疗
常见病、多发病,兼做传染病的予防工作。
1954年,带岭林业职工医院成立。翌年,带岭公社卫生院亦建成。同时,企校合一
的森工实验学校建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群众卫生与爱卫工作。同年,私人医
院和药房实行联营;不久,12各个体医生及药剂人员组成联合诊所。1956年,联合诊
所全部并入卫生院。此时,解放后培养的一批医科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带岭,医院医疗
队伍得到充实。医院经常组织医务工作者深入冬运第一线,为职工送医送药。1965年,
随着政企合一,林业职工医院与区卫生院合并,全区医疗事业进一步加强。
从1966至1976年,本区医疗卫生工作贯彻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医疗卫生工作
重点面向农村、林场,于是许多有经验的老医生被调到林场、农场等基层单位工作;有的
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职工医院医疗技术力量被削弱,医院工作秩序
也被打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医疗卫生系统经过整顿充实,逐步恢复正常工作秩
序。医院恢复了科的组织;推行主治医生负责制;医务人员经过考核考试,获得相应
的职称;建立健全了各项医疗制度。各生产单位的医务所医疗力量加强,药品增加,结
合生产开展了防疫、防病工作。八十年代初,党为加强学生保健工作,在各中小学校设
立专职校医,负责备校医疗、防病、卫生、保健等工作。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以预防为主
的方针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努力工作,全区流行性传染病逐年下降,地甲病、结核
病等,已基本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