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基层卫生组织

第二节 基层卫生组织


五十年代末,本区各基层单位均建立了卫生医疗组织,林场设立卫生所,配备一名
医生兼护士。木材加工厂等大单位建立医务所,医务人员有3至5人。1963年前,带岭
山上有6处卫生所,设在寒月、北列、南列、永翠、双河、大青川等林场。当时有的卫生
所叫保健站。“文革”期间,生产任务增加,林场增加到13个,卫生所也随之增加。
1980年以来,基层卫生所有17处,其中林场12处,分别配1至2名医护人员。大青川卫
生所医务人员最多时有11名。带岭镇与6个较大的生产单位都有医务所,配备医务人员
数量不等,少则1至2人,多则5至6人。总数达40名,其中护士6名,医士12名,药
剂士4名,代护8名,还有以工代医9人,医师1人。
近年来,由于医务人员不断充实、更新,文化、医术水平不断提高,基层卫生所多
数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季节性疾病,可做一般小包扎、小缝合,以及一般小腹包
扎、切开等小手术。降低了转院率,提高了治愈率。基层单位的医护人员在业务上归区
(局)职工医院领导,其工资及各项费用,均由区医疗经费中支出;药品供应及医疗器
材,由职工医院药库按月供给。基层单位医务所所需药品,基本满足供应。药品发放控制
较严,紧缺药品优先用于儿童及重病患者。
1980年,根据中央教育部、卫生部发布的《中小学生卫生工作暂行规定》(草案)
要求。各中小学设立核医。首先为一中、三中、一小各校各配校医1人,设立医务室。校
医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健康检查,做好学生近视、沙眼、寄生虫、龋齿、脊
柱弯曲、鼻炎、肝炎、结核病和神经衰弱等疾病的预防或矫治工作。各校医务室建立了
学生健康卡片,监督学校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体育卫生等工作。1983年,对本区三所
中学、四所小学在校生进行了全面体检。共检查3,291人,其中有单眼视力减退的122人
发病率为4.01%,双眼视力减退的180人,患病率达5.46%。还发现龋齿646人,沙眼
555人,鼻炎394人,肝炎24人,结核病12人,脊柱弯曲37人。根据检查结果,立即对患
者采取治疗措施;对近视、脊柱弯曲的学生及时进行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