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林业职工医院
第五节 林业职工医院
发展过程
带岭局林业职工医院,是由原林业局1947年成立的卫生所演变而来的。 1953年,卫
生所医护人员由5人发展到10人,但因设备简陋,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54年,
局校合一。生产、教学规模扩大,卫生所遂改为林业职工医院,地址在现公安局处。房舍
面积400平方米。当时,医院设有内、外科,还有化验室、透视室,有一台X光透视机。
后来,由于林场增加,一部分医护人员充实基层卫生所,医院只剩5名医生、5名护士
X光和检验士各1人,管理人员5人。同时期,带岭人民公社成立,公社卫生院亦开
业,服务对象面向居民及农业社员。
1958年,公社卫生院改为带岭区卫生院,规模扩大,房舍面积有300平方米,还有
简易手术室、化验室各1处,小X光机1台,内外科医生及中医12人。
1965年,区卫生院和林业职工医院合并,改名为带岭区职工医院。1967年,又改名
为带岭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增加到105人。在十年动乱期间,许多老医生被下放到生
产第一线接受“再教育”。“文革”末期,被下放的一些老医生又调回医院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工医院加强管理,增加医疗设施,扩大诊疗范围。五十
年代只有内、外科,到八十年代初,设有内科、外科、五官科、儿科、妇科、中医科
理疗室、X光室、针炙室、化验室等科室。从原来只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发展到能
医治心肌梗塞、严重脑颅损伤、羊水栓塞等疑难病症,并能进行中型外科手术。治愈率
达到57.34%,转院率大为下降。医院现有120张床位,有114名医务工作人员,达到县
级医院水平。1984年,经伊春市卫生局检查,被评为伊春市一类医院,1985年被评为省
级文明医院。
医疗设施
1954年,职工医院初建时,只有几个听诊器,十几张病床。1956年,购置显微镜1
台。由于仪器少,设备差,许多疑难病不能确诊,不得不转到南岔、伊春、佳木斯等地
诊治。至六十年代后期,企业拨付经费增加,又逐渐添置一些医疗设备。
自制药剂
职工医院1971年10月成立制剂室,自制部分药剂供应本院使用。当时有药剂师1人,
能制蒸馏水、盐水、葡萄糖、止咳糖浆等药。1973年后,蒸馏水、盐水、葡萄糖等药需
求量逐年增加。到1976年又新建一处200平方米的制药厂,开始生产中西药制剂,制造
银翘解毒九、追风透骨丸、健脾丸、逍遥丸、跌打丸、上清丸、通宣理肺丸、斑秃丸、
宁咳丸、霍香正气丸、七厘散、当归跌打丸、龙胆泻肝丸、胃汤宁、六味地黄龙等20多
种中成药。西药品类产量亦有增加,除蒸馏水、盐水,糖盐水外,还增加了糖注射液等
药,解决了药品供应不足的困难。
因水源污染,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于1982年停止制剂。1983年,重新改造制剂室,
增加设备,经伊春市药品检查所验收,发给合格证书,于1984年正式投产。水源污染问
题,由于采取净化处理措施,已得到解决。
设立第二门诊部
为了方便镇内群众看病,职工医院于1984年11月3日,在迎宾路干部学院对门南侧
成立了职工医院第二门诊部。共有8名医护人员。成立伊始,即实行医疗承包制,做到
随到随诊。同时将原在二门诊处办公的计划生育指导站与区医院合并,医院设立计划生
育妇幼保健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