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综述

第十二编 社会

综述


社会编
林区社会是随着林业生产建设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而逐渐发展的。在
带岭开发以来的40多年里,全区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用智慧和勤劳
的双手,在这片原始林地上建设起一座百业发达、高楼耸立的新兴林业城镇。
带岭属于开发型地区。清朝时这里被列为封禁之地,只准八旗子弟进入
开垦。由于交通闭塞,偏僻寒冷,故人烟稀少。后期,有少数鄂伦春、赫哲
等游牧民族在此进行渔猎活动。“九·一八”事变前,此地仍是原始森林一
片。1936年后,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六军曾在这一带活动过。至1937年,这
里已有十余户人家搭棚建舍,垦荒种地。翌年,伪满洲国林野厅在此建点,
开始采运作业。二年后,绥佳线铁路修通,人口渐多,带岭始成林区小镇。
从五十年代起,带岭即被东北人民政府定为林业生产和科学实验单位。
规划了街道,扩大了生产规模,山上也建起了居民点。 1954年,东北森工
实验学校成立后,黑龙江省、辽宁省的土壤、水文、科研、商业干校等单位
移住本区,从此人口职业结构、知识结构及居住范围发生巨变。至八十年
代,带岭发展成为有3.7万多人口的林区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发生重大变
化。建国初期修建的茅屋木舍变为砖瓦化住宅;几个职工住宅小区的高层建
筑拔地而起;原来人们梦寐以求的自来水、电厂余热利用、广播、电视、自
动电话已通到各单位及千家万户;“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镇内街道,
已被柏油路、水泥路所代替。中央首长频来视察;外宾及港澳同胞络绎不绝。
如今的带岭,市场繁荣,物资丰富,中小学教育发达,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
一新。一座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兴林业城镇正在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