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三
附录三
多快好省地发展森林后备资源
中共东北林学院带岭分院委员会书记 张子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国家对于木材的需要量日益增加,木材
的采伐量也相应地迅速增长。有些主姿林区,如小兴安岭南坡,发生了年采伐量超过年
生长量的现象。因此出现了林木自然生长量跟不上建设需要量的矛盾。多快好省地发展
林木后备资源,就是正确处理这个矛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根据需要砍伐现有林水,这是目前利益;砍了以后应
当积极地恢复起来,这是长远利益。中央早就有过“边采边有”“采育结合”的指示。
但是在执行中,几年来却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和方法的争论。有些人主张加快速
度以人工抚育(造林)为主。另一些人却主张沿用旧方法靠天然更新。这种争论直到现
在也还没有彻底解决。
开始的时候,有些同志认为:“既然以前可以靠天然更新,为什么现在不可以呢?”
这些同志没有具体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的客观条件,也没有充分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对
木材的迫切需要。按照国家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现有的森林资源,是远远不相适应
的。假若不积极地采取人工更新,大量地进行人工培育林水,只是消极地等待天然更
新,那么经过四、五十年以后,林木资源砍伐殆尽,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林
木,就会无法及时得到保证了。因此,与天争时,与地争利,加速人工培育森林,乃是
客观形势的要求。
早在七年前,不少地区就已经开始了森林的人工更新的试验工作。在试验过程中,
两种观点和两种方法的争论更加明显。例如东北带岭林业实验学校(现为东北林学院带
岭分院)在开始试验的时候,有些同志反对试验,有些工程技术人员也思想不通。他们
从旧经验出发,认为树的生长,森林的形成,是几百年自然更新的过程和结果,不是人力
所能改变的。他们说:“用人工造林的方法恢复森林,是破坏林型的行为;即使造上林
也活不成,活了也长不好。”他们还说什么针叶树(松树)是阴性树种,离开庇前,小
树就得死,因此批评搞人工更新是“没有科学观点”。但是试验结果表明,真正没有科
学观点的不是敢于大胆试验的人,而恰恰是反对人工更新的人。从根本上说,他们的错
误,就是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中的作用。
七年来,东北带岭林业实验学校贯彻以人工更新为主的方针,恢复了一万四干多公
顷采伐迹地,显示了人工更新比天然更新的巨大优越性。从成活率来看:人工林的针叶
树成活率为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阔叶树平均成活率为百分之八十五;而天然更新所生
出的幼树,不仅分布不均匀,而且经过自然淘汰,成活率不高。从生长速度来看;人工
林的生长速度平均为天然林的四倍至六倍,根据这个速度,完全有根据实现四十年一个
“轮伐期”;而天然林的“轮伐期”,平均得一百年到一百二十年。从产量上来看:由
于人工林分布均匀,密度合宜,预计四十年以后,每公顷蓄积量将达到六百立方公尺左
右,为天然林的五倍至六倍。从木材的质量上来看:人工林经过抚育、施肥,发育健
壮,树干长得很直,质量比较好。从需要树种上看:人工林可以根据国家建设和人民生
活的需要,选择种植;而天然自生林的规律是先长杨树和禅树(因为杨树和作树的树籽
轻,易于风播),针叶树只能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左右。从以上这些方面来比较,
可以留出,坚持“以人工为主”的更新方针,是林业生产跃进的保证。当然,这并不排
除在有些地方搞人工更新以促进天然更新或者纯天然更新。
有些同志虽然不否认森林人工更新的优越性,但却认为:“搞人工更新要花钱,
不合算。”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其实也是不对的。天然更新虽然不花钱,但是由于
林木生长得太慢,将会造成我国建设缺少林木的危险;人工更新虽然要花一些钱、但是
它使林木生长得又快又多又好,能够保证国家建设对林木的需要。何况入工更新花的钱
很少,每株树大约五分钱就够了。这笔投资在三、四十年后就可以完全收回,甚至在一
二十年中,从林木的间伐中也可以收回。这样一比较,究竞采用哪~种方法合算,岂不
是很明白吗!
有些同志反对四十年一个“轮伐期”的计划,他们说:“到那时树长得不好,象不
成熟的麦子一样,能磨出面来吗?”这些同志没有着到,人工林的生长速度,绝非天然
林可比。从现在人工林的生长速度看,四十年后人工林的径级平均可长到三十公分左
右。既然现在十公分粗的小径木都可以用来作矿柱,为什么四十年以后,二、三十公分
粗的树就不能利用呢!
此外,还有一些同志坚持搞“珍贵树种”,反对在人工林更新中栽植多种“速成树
种”。自然,适当地栽植、培育珍贵树种是需要的。但是必须看到珍贵树种有生长较慢
的缺点,就是用人工更新。最快也得四、五十年,如果采用天然更新的方法,至少得一
百年以上。而我国在今后三、五一卜年之间,木材可能青黄不接,如果都种植珍贵的树
种,三、五十年以后,对木材的大量需要就无法满足了。而决生树种尽管木材的质量比
较差,但是随着工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经过热压处理以后,同样可以变成珍贵的用
树。我国目前利用扬水压制成功的机械齿轮,仅次于钢铁制造的齿轮,,就是一个很好
的证明。
总之,七年来的实践证明,在造林事业上,同其他事业一样,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
点和方法的争论的。由于党的坚强领导,由于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一条符合客观实际
情况,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工丰产林的道路,终于找到了。这也就是一条多快
好省地发展我国森林资源的道路。
(张子良1959年撰写的《多快好省地发展森林后备资源》一文,刊载于1959年《红
旗》杂志第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