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制材生产

第二节 制材生产



一、加工厂制材生产
制材车间是加工厂的主要生产工段,它是1958年设计并施工的(松花江地区专员徐
昌同志帮助筹建)。当时设计的厂房是“工”字型,4个设备机组,但只建了2个设备机
组,另2个设备机组未建,便形成“T”型,就是现在的木材加工厂制材车间。在筹建的
同时,林业局从基层单位抽调70人派往绥化木材加工厂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这个厂
房为砖瓦结构的二楼,占地面积1789平方米,跨度18米,长度85米。为适应锯材生产
的需要,1971年在车间东部与车间连接处,修建了长49米,宽27米的造材房,总面积
1323平方米。
建厂初期,建制为车间,下设2个生产工组,实行单班作业。从1965年开始变为双
班生产,建制为工段。全车间划分为2个工段(每个设备机组为1个工段)。直到197O年
5月,因制材任务的削减变双班为单班生产。1985年,制材车间仍然分为2个工段,定
员196人,一段100人,二段96人。
机械设备的配属。每个工段有“60”和“42”跑车带锯机各1台,“42”滚筒式带锯
机2台,“48”和“42”水平带锯机各1台,“42”台式带锯机1台,各种圆锯机12台和
锉、压等各种修锯设备;还安装了自动投料、板皮传送和横向传导等装置。_
工艺流水线较长。原木进车间后,通过横向原木链供给2台跑车锯和2台副跑车锯,
将破料后的半成品分别由2台滚筒锯割制成主产品。水平带锯机和台式带锯机,主要是
利用大带锯、主力锯供给的板皮,加工中薄板。在车间的后部,设有小料加工组,配有
水平带锯机和各种圆锯机,利用短薄板皮加工箱子板、灰条等副产品。加工后的成材经
传送带传导,由平车运往板院(见图5—1—1)。板皮通过两侧传送带集中传入板皮横向
运输机,运送出车间。车间一楼安有3条锯沫传送带,各锯机加工出的锯沫,自动落入
横纵向传送带传出,装入锯沫斗车,供给胶合板厂作为锅炉燃料。
1985年,制材车间消耗原木9万多立方米,加工锯材6.7万多立方米。每个机组夏
季平均日锯材95立方米,冬季85立方米,每小时平均破料达18立方米。在锯材产量中,
订制材占70%。到1985年末,订制率达83%,一等品率达81.1%,出材率在71%以上。
二、集体厂制材生产
1978年,继青年木片厂建成投产后,集体制材网点应运而生。多是以加工小材小料
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历经几年的设备工艺改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有所增加。
木片厂制材生产
木片厂制材厂房为木板结构340平方米,有跑车带锯1台,小带锯1台,大圆锯1台,
小圆锯4台,传动滚台1条。人力上料,人力翻木,成材经传送滚传到平车上,运出车
间垛积。半成品、板方、毛边板或板皮经传送滚传入小带锯,加工成厚板、中板、薄板。
大圆锯撬边,截锯截,小圆锯生产灰条子和箱子板,用尼龙绳捆好后,运出车间垛积。
1980年11月,综合厂分出后,这个车间厂房与设备全部划给综合厂。而后,又新建
了336平方米的简易全木结构制材车间,设备有跑车带锯1台,小带锯1台,大圆锯1台,
脚踏大截锯1台。小截锯1台,传动滚台l条,箱子板撬边锯1台,灰条子锯1台。
1985年,木片厂加工板方材2 543立方米,实现利润6.9万元。
综合厂制材生产
1980年 11月,原木片厂简易制材车间划归综合厂。1981年 8月,加工厂青年段制
材车间(砖瓦结构),划归该厂,形成 2个制材车间,技术力量得到了加强,设备进一步
完善,产品质量有所提高,生产迅速发展。
1984年,在原加工厂青年段制材车间南侧扩建1条制材生产线,将原简易制材车间
的锯材机械设备,全部搬迁到扩建的车间。是年,出材率达54.3%,产值292万元,实
现利润41万元。
木器厂制材生产
木器厂的制材生产起步于1975年,车间是全木结构,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生产初
期,以加工桦木薪截头为主,设备简陋,各道工序衔接不紧密,产品质量不高。
1983年新建砖瓦结构700平方米制材车间,安装1条双跑车带锯生产线,年加工能
力为2万立方米。
1984年,加工板方材1605立方米,实现利润1.3万元。
(见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