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主要林型

第二节 主要林型


林分类型主要有:红松林、落叶松林、云冷杉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软阔混交
林、杨桦林、柞树林八个类型。
一、红松林
红松林蓄积3,029,333立方米,占用材林总蓄积的17.4%。红松是小兴安岭地带性植被
的代表树种,亦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树种。
在红松林中有规律的混交着其它树种。在山腹中下都比较湿润的红松林中混生的树种以
云冷杉为主,在缓玻、斜坡地段混生有风样、紫报等;在陡坡部分则混有少量的蒙古柞。
林中下木有:胡榛子,青楷子、花楷子、东北溲疏、黄花忍冬、山梅花、刺梅果、刺五
加、花批以及中生耐荫植物接骨木、修枝夹莲、疣皮卫茅、悬钩子等。
主要下草种类繁多,常见者有草乌、棠棣、升麻、漏斗菜、蚊子草、黑水藓毛蕨、尖齿
蹄盖蕨、乌苏里苔革、深山露珠草等。
红松林在海拔300~700公尺的范围内均有分布。主要林型有:
陡坡羊胡子草柞树红松林,分布在山脊的南坡或西南坡的上部,坡度在25~35度之间,经
常混生柞树。林分常呈单居异令林,林木组成单纯(9红松1柞或10红松十作)。下木及活地被
物较少,素称之为红松“清堂林”。林下植物以早生型或中早生型为主,下农盖度一般是10%,主
要下木有:兴安杜鹃、胡枝子、乌苏里绣线菊、疣皮卫茅和毛榛子等。下草盖度一般在20~
40%,主要以羊胡子苔草为主,并混有单花鸟尾、土三七、宽叶艾篙等。土壤带粗骨性,土层
浅薄。为山地薄层灰棕色森林立。郁闭度与疏密度为0.8--0.9,每公顷蓄积量400--500立方
米。林下自然更新较好,平均每公顷有幼苗幼树5000~1000o株(6红2云1椴1杂)。红松
更新幼苗多,幼树少。该林型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作用较大。
斜坡凸脉苔草椴树红松林分布于中、低山的岗腿或山坡中、上部的各种波向,但以阳
坡或半阳坡为多,坡度在15--25度之间。土壤为中厚层腐殖质、中壤质,是典型灰棕色森林
立。林内混生多种喜温阔叶树种,如紫极、色木等。林下植物多为指示性肥沃土壤中的中生
植物。下木盖度40--50%,以毛榛子为主,混生山梅花、溲疏、卫茅、青楷子和花楷子等。下
草盖度为60~80%,有凸脉苔草、舞鹤草、兴安鹿药、柴胡等。林相整齐,郁闭度与疏密度
为0.6~0.8。每公顷平均蓄积350~600立方米。林下天然更新幼树幼苗平均每公顷 3000~
6000株(3红2色2椴1冷1云1杂),分布不够均匀。
缓坡毛缘苔草枫桦红松林 分布于中、低山中部或下部的缓坡地段,以半阴坡为最多。
土壤比较潮湿,为中厚层腐殖质、中壤质,是典型灰棕色森林土。林内混生的主要树种有枫
桦、云冷杉、榆、椴、水曲柳等。林下植物茂密,种类繁多。下水盖度40~80%,有毛榛子、
刺五加、山梅花、溲疏、青楷子、花楷子等。下草盖度60~80 %,主要有毛缘苔草、粗茎鳞
毛蕨、猴腿蹄盖蕨、黑水鳞毛蕨、万年藓等。藤本植物有狗枣猕猴桃、山葡萄。五味子等。
林相杂乱、林窗较多,郁闭度与疏密度为0.5~0.6,每公顷平均蓄积量250~300立方米。林
下因更新不良,幼苗幼树每公顷平均只有1000~3000株( 4枫 2红 1冷 1椴 1色 1杂)。
谷地蕨类云冷杉红松林 分布在河谷较宽广的地段以及山麓平缓坡。呈带状分布,面积
不大。坡度在5~8度之间,土壤水湿较重,为厚腐殖质、中壤质。是潜育化灰棕色森林
土。林内混生大量的云冷杉及少量的榆树和水曲柳等。云冷杉常构成第二林层。下木盖度
30~50%。主要有花楷子、毛榛子、黄花忍冬等。下草盖度70~90%,主要有黑水鳞毛蕨。
蹄盖蕨、兴安鹿药、万年藓、塔藓、似垂枝藓等。郁闭度与疏密度0.6~0.8。每公顷平均蓄
积累250~350立方米。林下自然更新的幼苗幼树平均每公顷3000~5000株(5冷2红1云
枫1杂人)。
红松
又名果松、海松、五叶松。是我国的珍贵针叶树种,是小兴安岭地带性植被的代表树
种,亦是新青林区森林资源中第一位的珍品。现有蓄积2,004,521立方米。红松是常绿乔木,
浅根性树种。树高一般在25~30米,胸径最大可达1·4米;体内多含树脂,树皮红褐色,块状
剥裂;树叶针形。五叶一束(故名亦称五叶松);球果大,长7~15厘米,二年成熟,熟时整
个球果脱落;种子大,呈倒卵形,长l.2~1.8厘米,无翅。幼苗出土时,子叶8~16枚,是
花盆状,初生叶扁平线形。花期在5月至6月,翌年9~10月种熟,11月球果脱落。
红松为中唐树种,对光照条件的适应幅度较大,抗寒性较强,顶芽形成早,新枝水质化
好,在一50”C的低温条件下,极少遭受冻害。喜温和凉爽之气候。
木材材质优良,木纹美丽.呈微红色,多树脂,不翘不裂,耐腐朽。是国防、建筑、造
船、桥梁、家具等优质用材;种籽可食,含脂肪60%;松叶可提取松针蛋白5~8%,含
0.26~O.30%的维生素C;树脂是松节油的上好原料。红松一般寿命在400年左右。高者可
达600多年。
红松又可分为三个品种:粗皮红松,细皮红松,树干下部为粗皮、上部为细皮的粗、细
皮红松。其特征为:细皮红松树皮呈鱼鳞状或长条状开裂,树皮厚为0.5~1.5厘米,平均为0.9
厘米,皮与水栓交迭平均是24层,水柱层的平周生长较粗皮为短,容易脱落,树皮外观为灰
红色。粗皮红松树皮呈长方形大裂块,边缘整齐,长边15~25厘米,短边8~15厘米,树皮
平均厚为1.6厘米,通常由30~40层死韧皮和木柱叠砌而成,水栓平周生长较快,树皮灰褐
色。粗细皮红松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变异树种。
二、落叶松林
落叶松是最耐寒的树种,抗风力强,喜光,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泥炭沼泽土或缓坡地段
上。蓄积871,888立方执
.落叶松林中常见的下水有:油桦、毛赤杨、兰靛果、越桔、柳叶绣线菊、珍珠梅、胡榛
子、青楷子、花楷子、花楸等。
下草在落叶松林中复盖度为90~100%。主要有:修苦草、猴腿蹄盖蕨、森间莉、凤毛
菊、小叶章、白花地榆、草玉梅、塔藓、黑藓等。主要林型有:
坡地草类自烨落叶松林分布在山坡上部,岭岗或缓玻的中、下部各坡上,坡度在3~
5度之间。土壤为中层薄(中)腐殖质,是典型灰棕色森林上。下本盖度30~65%,主要为毛
棒子、绢毛绣线菊、兰靛果忍冬等。下草盖度为85%左右,主要为小叶樟、兴安腐药和真藓
等。单层林相,林农组成:落叶松占6~10成,白烨占二成,云杉占一成。郁闭度与疏密
度0.5~0.7,每公顷平均蓄积量为170~250立方米。林下天然更新情况主要与林冠郁闭
度和活地被物,特别是该类的盖度有关,郁闭度和盖度大的更新不良。反之,则更新较
好。
谷地真薛落叶松林多分布在缓坡下部、谷地和沿河阶地。该类型其上与坡地草类白桦
落叶松林相接,其下与沼泽泥炭薛落叶松林相连。土壤含水量多,为中(厚)层腐殖质,是潜育土
或潜育灰棕色森林立。下水总盖度为40~60%,主要有兰靛果忍冬、乌苏里绣线菊等。下草
盖度为90%左右。主要为真藓和苔草等。林相为单层或复层。单层林郁闭度与疏密度0.5~
0.6(落2桦1云1冷或6落2云2冷1桦),复层林郁闭度和疏密度上层为0.4(落1桦),
下层为0.5(9落1冷)。每公顷平均蓄积量130~140立方米。天然更新一般良好(6(4)冷 2云
1(2)红1桦)。
沼泽地泥炭薛落叶松林一般分布在低洼的积水之处。有很厚的泥炭层,30厘米以下有
永冻层。土壤贫瘠,有的泥炭层较薄,积水较差,有的泥炭层很薄,多间接性积水。下木盖度
为30~50%,主要为丛烨、柳叶绣线菊、杜香、越桔、越桔柳、兰靛果忍冬等。下草盖度为
90~100%。主要为泥炭藓、塔头苔草和三叶鹿药等。在厚泥炭土的地段上多生有纯落叶松
林,郁闭度与疏密度0.3~0.4,每公顷蓄积量30~40立方米。在中层或薄层泥炭土的地段
上,亦多落叶松纯林,有时也混生白烨,郁闭度与疏密度0.4~0.6,每公顷蓄积量150~20O
立方米,一般更新不良。
落叶松
落叶松又称内蒙落叶松、意气松、黄花松。是本林区的主要用材树种。蓄积量共713。469
立方米。它属于落叶针叶乔木。树干高大通直,树高35~40米,胸径一般为20~30厘米,最
大胸径可达1米左右;树皮为片状剥裂,红褐色或紫色;叶线形,叶长1~3厘米,雌雄球花单生
于短技之顶,雌球花近球形,球果卵形或杯形,长1.2~2.5厘米;幼苗出土叶5~8枚,花期
在5月下旬,9~10月果熟,孤立木一般在15~20年开始开花结果。树木需20~30年长成,寿
命最长者可达200年,大约3~5年为一个种子年。
落叶松,是既喜光而又耐寒的树种,水质坚硬致密,耐腐朽,是建筑、枕木、桥梁、电
杆、船舶的优质材料;木材纤维长、为优良造纸材,树皮可提炼单宁及维生素,树脂可提炼
松节油。
三、云冷杉林
云冷杉林是本林区主要林分类型之一,蓄积为10,715立方米。多分布在山坡下部河谷两
侧,介于红松群系和落叶松群系之间。
主要混生乔木有白烨、落叶松和红松。下木有青楷于、花楷子、珍珠梅、胡榛子、稠李、
山梅花、黄花忍冬、大叶蔷薇、柳叶绣线菊、刺五加等。
云冷杉林典型下草有:酢酱草、锁呐草、深山露珠草、兴安鹿药、七半莲及一些蕨类植
物和苔藓植物。主要林型有:
低山云冷杉林  区内分布不广,面积不大。只分布于海拔高程800公尺以上的宽广分水
岭或低山中部的缓坡上,土壤为棕色土,土层较瘠薄,厚度一般为亚15~30厘米。在个别有塌积
物堆积的地方,土层较厚,下木稀少,主要以青楷子、花楷子为主,盖度10~25%。下草以
蕨类与藓类占优势,盖度达80%。林木组成简单,以云杉为主,有时混有枫桦。有单层林,
亦有复层林,郁闭度与疏密度为0.6~0.9。每公顷平均蓄积量150一300立方米。林下天然更
新尚好,每公顷幼苗幼树6000~8000株。
谷地云冷杉林  分布于山间河谷地带,成带状分布,面积不大。土壤为山地潜育灰棕色
森林土,腐殖质潜有土或泥炭潜育土,上层较厚,约50~70厘米,下水稀疏,主要有花楷子、’
柳叶绣线菊、制醋李等,盖度10~30%。下草主要有蕨类与藓类。根据指示性植物的不同又
可分为拟垂技薛云冷杉林,苔草云冷杉林,塔薛云冷杉林。郁闭度与疏密度0.7~0.9,每公
顷蓄积量150—250立方米。树冠下天然更长良好,平均每公顷有幼苗幼树5000~8000株。
鱼鳞云杉
鱼鳞云杉又称白松、虾夷松,是常绿乔木。树干通直高大,一般树高25~30米,胸径30
~40厘米,寿命一般在100年左右。
大技水平展开,上部树枝斜生;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树冠;树皮暗褐色,鳞状剥裂,一
年生树枝呈黄褐色,三至四年生树枝变暗灰褐色,叶枕特别发达;叶线形扁平,长1~2厘
米。一般多为1.5~1.8厘米;雄花序腋生,雌花序顶生;球果圆柱形或长圆形,果鳞呈长卵
或菱形,质薄。种籽卵形、黑色;6月为花期,果在9月成熟。_
鱼鳞云杉木材材质轻软、文理通直、材色谈白,结构细致均匀,富于弹性。木材多用于
建筑。桥梁、枕木、电杆、坑木等。在航空、造船、车辆、机械制造及室内装修等方面亦有
常用。由于其声学性良好,近年来,制造小提琴面板、钢琴音板、排档、底板、装头板、中
盘、背柱等亦多采用。同时是造纸和人造丝的良好原料。树皮可提制烤胶。
红皮云杉
红皮云杉,又叫红皮臭、白松,为常绿乔木。树高达30米,树皮淡蝎色或暗红褐色,叶
线形,螺旋状排列,叶断面近四棱形;球果下垂,圆柱状长圆形、幼苗出土时于叶4~7枚,
初步叶边缘生刺毛,5月下旬为花期,9月下旬果熟,10月上旬种子飞散。
木材性质与用途,与鱼鳞云杉略同。含纤维素56.22%,木质素28.46%,树皮含单宁
12.16%。
四、针叶混交林
针叶混交林是本区的主要林型之一,蓄积为1,513,992立方米。在林分乔木层组织中,
除红松、红皮云杉、鱼鳞松、臭冷杉、落叶松外,并有少数的枫桦混入。下水有青楷子、花
楷子。小灌木不多,常见者有兰靛果忍冬、黄花忍各、稠李等。
下单多为中生湿生植物,特别是蕨类植物、苔藓植物,滋生繁茂、品类颇多。常见者有
粗茎鳞毛族、关齿蹄盖蕨及垂枝泥炭藓、粗叶泥炭藓、塔藓等。
五、针阀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是本区的主要林型之一,蓄积为4,090,004立方米。分布面积大,蓄积多。构
成该种林分类型的健群村种有;红松、落叶松、白桦,枫桦,紫椴、色木,有的还混入少量
柞树、云冷杉等阴性材种。
下木有比较耐阴的胡榛子、疣皮卫茅、花楷子等。下草类在坡地多有万年藓,低湿地多
生长塔鲜。蕨类植物中有猴腿蹄盖蕨、粗茎鳞毛蕨、大鳞毛蕨等。
六、杨桦林
杨桦林主要由山杨和白烨构成。在本区占比重很大,多混有紫椴、色木、蒙古作等。蓄
积2,284,017立方米。下木有卫茅、刺五加、东北鼠李和黄花忍冬。下草有山尖子菜、舞鹤
草、白花碎米齐、羊胡子草、紫胡、鹿松草等。
杨树
杨树又有山杨和大青杨之分。
山杨(响叶杨),落叶乔木,蓄积量有1,103,187立方米。树干高达20米,小枝圆柱形,红
褐色具顶芽。叶互生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花单性异株,柔花序下垂,杯状花盘和分裂的芭
片,雄蕊多数。种子呈白色丝状长毛,5月上、中旬为花期,果熟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山杨耐寒、耐干燥,又是喜光树种,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范围广。根系发达。萌芽力
强,生长快,串根能力强。
木材材质轻软,呈白色,是造纸、火柴及民用建筑材料。
大青杨又叫哈达杨、乌苏里杨,蓄积量132,233立方米。落叶乔木,是喜光、喜湿、耐
寒树种,抗病力较强,生长快,是早生期速生用材林树种之一。树高达35米,胸径l一2米,
树干通直,树冠圆形。树皮幼时灰绿色、光滑,壮令树的皮是淡灰色,老年呈暗灰色,浅纵
裂。叶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6~10厘米,雌雄异株。5月为花期,6月份果熟。
大青杨木材材质轻软,呈白色。纤维素含量高,是造纸和人造纤维的良好材料。材质无
味,适用于做餐具,也是胶合板、火柴、建筑等常用材。
桦 树
桦树又有白桦、黑桦、黄桦之分。
白桦也称粉桦。落叶乔木,是既喜光又耐寒的树种。适应性强,在干燥阳坡、湿润阴
坡沼泽地等均生长良好。根系深而发达,生长快。树高达20米,皮白色,带白粉,纸状剥
裂。
单叶互生,叶呈三角状卵形。花单性同株,葇荑花序,坚果小,果苞革质,圆柱形下
垂。 6月为花期, 8月果熟。幼苗出土时,子叶椭圆形,细小、全缘。真叶互生、三角状圆
形、具白毛。
白桦木材材质坚硬,有弹性,色泽均匀,易腐朽,易翘裂,是胶合板的主要材料。木材
和树皮可以提炼醋酸、烨皮油、漆片、润滑油等。
近年来,人们又从活样树上取烨汁,制成味美可口桦汁饮料。榨汁中含有葡萄糖、果糖
及钙、磷、钾、铜等物质。特别含有相当数量的“生命金属”钙和镁,易被人体吸收。桦汁还
具有医用价值,它对白喉、结核、伤寒、痢疾等病有杀菌作用。据专家测算,每公顷桦林每
年可采桦汁十八吨;同一片桦林中的桦汁的十年产值,要比件木十年的产值高五点八倍。利
用桦汁加工生产汽酒、啤酒、汽水、桦汁蘑菇罐头、桦汁饼干等具有林区特色的食品,将有
好的销路;进行精加工后,可以打入国际市场。
黑桦又称臭桦、棘皮桦。落叶乔木,是喜光、喜干燥、耐强烈日照树种,在土壤深厚、
肥沃、阳光充足之处生长良好。树高达20米,树皮暗黑色,龟裂,块状剥离翘起,呈棘皮状。
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果苞革质,熟时脱落。木材材质坚硬,呈淡黄色,是建筑、车辆、薪
炭等用材。技皮含单宁,其它同白桦。
黄桦又叫硕桦、枫桦、千层桦。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米,于皮淡黄色,纸状分层剥
裂,叶长卵状椭圆形,果苞革质,熟时脱落。5月为花期,9月中、下旬果熟。木材材质纹
理直,心材黄褐色,边材呈白色,质地较松,干后易裂。是柱材、板材、胶合板和薪炭等用
材。
六、软阔混交林
在用材林中,该种林型占比重较大。该林型由白桦、山杨、紫椴、黄菠萝、水曲柳等阔叶
树构成建群树种,常混有山槐、色木、山柳等。林下灌木有刺五加、溲疏、接骨木、佛头花、
刺老芽、东北山梅花、黄花忍冬等。蓄积3,333,300立方米。
下草比较复杂,分布较均匀,多有福寿草、银莲花、延胡索、山茄子、轮叶百合、升麻、
尖齿蹄盖蕨等。
紫椴
紫椴也称籽椴,落叶乔木,蓄积量有897,261立方米。中庸树种,对土壤要求较严格,喜
湿润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段。生长较缓慢,树高25~30米。树皮灰白色。长片状
浅裂。单叶互生,呈卵圆形。坚果球形,果较小,7~8月为花期,9月果熟。木材材质致
密,质软而轻,易于加工。是优良的胶合板材,也用于造纸、建筑、家具。树皮可制纤维。
花是最好的蜜源,椴树花蜂蜜历来享有较高的声誉。
黄菠萝
黄菠萝又叫黄蘖、黄柏,落叶乔木,现有蓄量270立方米。树高可达20余米,胸径大者
可达1米,树皮木栓发达,内皮黄色。味苦,小枝对生,奇数现状复叶,对生7~13片,花
单性,雌雄异株,顶生圆锥花序。核果近球形,熟时黑色。根白色。6月为花期,9月果
熟。木材材质良好,软硬适中,富有弹性,纹理美观,是枪托、飞机制造的军用材种,也是
家俱的优良村种。栓皮为珍贵的软木材料,内皮可做染料或药用,中药中的个“黄柏”即是该村
的内皮。
色树
色树又叫五角槭,落叶乔木。现有蓄积量224,166立方米。中性偏阳树种,根深,适应性
强。喜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常见于林缘、河流两岸及杂木林中。树高可达20
米。树皮灰褐色,粗糙纵裂。枝对生,单叶对生成掌状。花异性同株,伞房花序,双翅果,
两翅两展,5月为花期,9月果熟。木材材质坚硬细致,光泽美观,淡红色。适用于建筑、
家具、雕刻之用材。
水曲柳
落叶乔木。喜光树种,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喜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湿润、腐殖质多
的土壤,树高可达30米。小枝近四棱形,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8枚;花单性异
株;翅果长圆形,熟时黄褐色;幼苗子叶平展,椭圆状技针形,第一对初生真叶,单叶对生,
第二对为羽状复叶。5~7月为花期,8~9月果熟。水材材质坚硬细密,有弹性,花纹美
观,是制造枪托、飞机的军用材种,亦是建筑、造船、车辆、家具及胶合板的优等材种。
榆树
榆树又分为白皮榆和大叶榆两种。共有蓄积量135,505立方米。
白皮输又称春榆。落叶乔木,树高一般在20米以上,胸径40~50厘米,有的高达30米,
胸径可达1米。树令一般为100年,最大树龄可达300年。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喜土壤肥
沃,排水良好的地段,多生长在山坡下部河谷阶地和河流两岸。水材材质硬度适中,力学强
度较高,纹理通直,结构粗,有美丽的花纹。用途广泛,是家具、车辆、室内装修、滑雪板
等用材材种。
大叶榆又名山榆、裂叶榆、青榆。落叶乔木,一般高10~20米,胸径30~40厘米。树令
可达百年以上。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严,喜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地段。木材材质与白皮榆近
似,但木材强度略次于白皮榆,加工性能则较白皮榆好,干裂程度亦较轻,用途与白皮榆
同。
八、柞树林
本区柞树林多为次生林相,以蒙古柞为主,生长在原始森林火烧迹地或人为破坏、地表
干燥、瘠薄土壤的山地上。它具有实生和前生的特点,生命力很强,常有紫椴、色树混入。
蓄积2,297,290立方米。
主要下水有榛子和胡枝子、黄花忍冬、暖木条子等。下草有铃兰、鹿蹄草、苍术、沙参、
羊胡子草等植物。
柞树
柞树又叫麻栎、橡子树。大橡子树。共有蓄量1,910,288立方米。落叶乔木,喜光树种,根
系深,抗风力强,能在干旱瘠薄的山地生长。树高可达25米,胸径可达1米,小技黄褐色,
顶芽发达,圆锥形,叶长椭圆状,被外形;雌雄同株;坚果卵状,短圆柱形。果顶圆。5月
为花期,翌年9月或10月果熟。木材材质纹理较直,易干裂,心材较耐腐。耐湿性强,花纹
美观,用途广泛,可供建筑、车船、家具等用材。稍头及小木可用来培养香菇、木耳、银耳
和灵芝。种子可做饲料,种子、叶、树皮可入药,叶可做蚕的饲料。
附:
(见附图)
(见附图)
(见附图)
(见附图)







@img6W801OL.jpg^JPEG^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