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运作典型

第五节 农业产业化运作典型



  一、北大荒米业

  (一)企业概况。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是按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要求
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是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1亿元
人民币,主要从事水稻加工和销售、稻米副产品及其再利用、稻谷和粮油的购销、稻米相关产
品的科研与开发等生产经营活动。现已建成具备稻谷和粮油购销,稻米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
以及稻米相关产品科研和开发能力的,拥有8个控股子公司,31个制米厂,50 条精米加工生产
线,年加工水稻能力250万吨,占垦区稻米加工能力的63.1%,年产精制米140 万吨,是国内规
模和能力最大的专业稻米加工企业。公司所辖八大销售分公司和代理经销商,构成了遍及国内
大中城市稳定的三级市场,5 000多个销售网点的代理分销网络;与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出
口业务。与各相关路局、港口协同组建水陆联运公司,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物流畅通、快捷
安全,可以保证常年均衡生产和供货。

  (二)产业化运作的特点。

  一是发挥增量投入的引导作用,推动同类企业资产重组。企业合并重组,是企业资产重组
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迅速集中资本,壮大企业经营规模,避免集团内部同业竞争,增强市场
竞争能力的重要方式。北大荒米业集团公司,就是在百余家稻米加工小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增
量投入引导,先后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次横向兼并的方式,发展成为特大型的稻米加工
企业集团。二是购销连接。购销连接是农业产业化运作的最基本方式。北大荒米业与基地农户
的利益连接方式就是完全依靠市场,也就是价格调节机制的调解。基地农户追逐高价格和高利
润,与龙头企业形成买卖关系,属于松散型利益连接。三是品牌拉动。品牌是产品或企业核心
价值的体现。通过品牌的作用,促进消费者产生重复购买,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具备
一定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品牌,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消费市场。北大荒米业就是依靠北大荒品牌
的优势,打开并占领了国内外市场,依靠销售网络的强势,形成了对基地农户的带动力。

  二、完达山乳业

  (一)企业概况。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7家控股公司, 43家加工厂,38条乳品生
产线,10条豆粉、米粉等生产线,可生产乳制品、豆制品、保健品、饮料、麦片、矿泉水等六
大系列70多个品种的产品,年处理鲜奶能力达60万吨。奶源基地辐射黑龙江省22个市县、43个
农场,基地有优质荷斯坦奶牛22万头。其“完达山”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
标,是黑龙江省首枚中国驰名商标,经世界品牌实验室估价,“完达山”品牌价值达17.9亿元。
完达山乳业股份资产总额由1997年的7 393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1.6 亿元(不包括“完达山”
品牌无形资产),扩大了15倍;年处理鲜奶能力由2.7万吨提高到60 万吨,提高了22倍,带动
垦区56个农牧场和省内27个县市奶源基地30多万头奶牛饲养;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和覆盖面进一
步扩大,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销售分公司,营销网点达到1 000 多个,奶粉市场
占有份额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鲜奶市场占有份额居同行业第五位。2005年,完达山乳业与台
湾统一成功合资合作,引进资金10.7亿元,改变了“一股独大”的股本结构,不仅引进了资金、
技术、人才,还引进了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二)产业化运作过程。一是发挥名牌辐射效应,适机并购重组壮大。品牌是企业的象征,
是企业科技水平、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的综合体现。优质的品牌本身就是一种资本,
产业资本要依托优质的品牌才能实现扩张。完达山乳业集团从一个场办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垦区
乳业的“航母”,主要是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了“完达山”全国知名品牌,不断提升名牌
价值,适度扩大名牌产品经营规模,形成“名牌+规模”的重组效应,实现了企业快速发展壮
大。完达山乳业的每一次重组扩张,都是通过“完达山”品牌联合而最终实现的。1998年以来,
完达山乳品集团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靠名牌辐射,使完达山知名品牌与外部资源有机结合,企
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名牌+规模”的重组效应。现在完达山乳
业的品牌价值达到17亿元,品牌的凝聚力更加突出。二是依托核心企业,购并重组壮大。完达
山乳业集团的前身是八五一一农场食品厂,1964年建成投产,1979年正式注册“完达山”商标。
1997年,以完达山食品厂为核心,把牡丹江分局辖区内10家场办乳品企业联合起来实行联牌经
营,进而通过企业资产重组,设立完达山企业集团乳品有限公司,组建了完达山乳品集团。特
别是近年来,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租赁等形式,先后收购了鹤王、飞鹤、讷河等垦区内外
13家乳品企业;出资229万元控股双鸭山市乳品公司,重组建立了完达山双鸭山乳品有限公司;
以年租金15万元,租赁了红星农场乳品厂;引进英国、芬兰、美国和德国等国际一流的工艺和
设备,在哈尔滨市新建了日处理鲜奶100 吨的哈尔滨完达山液态奶厂,实现了完达山乳业向液
态奶市场的拓展。三是依靠科技力量,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保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势头,完达山乳品集团加强了新技术引进嫁接,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开发高科技新产品,
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为产业资本扩张提供了坚强的科技支持。1998年以来,完达山乳品
集团通过买断配方、专利、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等形式,提高了新产品开发力度和产品更
新换代速度。先后开发出三段配方奶粉、AD钙奶粉、豆粉、育儿舒豆基配方粉、营养米粉等十
余种新产品。产品品种由过去单一生产全脂甜奶粉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系列化、多样化方向
发展。可生产乳制品、豆制品、保健食品、饮料、麦片、米粉、矿泉水6大系列91个品种。1999
年“完达山”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00年跻身全国151 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
是依托地缘环境优势,大力构建绿色奶源基地。完达山乳业绿色奶源生态园区主要分布在穆兴、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国际公认的奶牛带,是中国第一家乳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00年以
来,公司加快了奶源基地建设步伐,相继开发了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北安市、绥化市、大庆
市等地区奶源基地,初步形成四大奶源区域,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奶区、西部奶区、北部奶区、
东部奶区。累计投资10 230万元,建奶站800余个,其中机械化挤奶站230个,制冷式收奶站180
个,收奶站580个,标准化奶牛小区36个。目前,完达山奶源基地已遍布全省27 个市县56个农
牧场,拥有草原牧地36.67万公顷,奶牛辐射区域达到31万头,年产无污染无公害优质鲜奶30
万吨,带动农户5万户,使16.53万公顷耕地实现增值达2.5亿元,有10 余万人依托完达山乳业
种、养、加、销产业链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人均增收3 000 元。五是建立利益连接机制,保证
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垦区成立了完达山乳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由政府部门代表、乳品企业代
表和奶牛户代表参加,共同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奶户之间的矛
盾。同时,实行鲜奶收购合同化管理,企业与奶户签订《奶源基地建设和鲜牛乳收购合同》、
《生鲜牛乳收购质量合同》,通过制度规范企业、基地与奶户的关系,使企业与基地协调健康
发展。同时,完达山乳业发挥龙头带动和对基地反哺作用,一方面,通过发放奶牛贷款、投资
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扶持养牛户,扩大奶牛牧场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在收购价格上制定优
惠政策,让利于民,仅2001年就让利1 200 万元;再一方面,在鲜奶收购上采取多项计价,优
质优价的计价方法,提高了牧场和农户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户养好牛、送好奶的质量意识。近
3年,完达山乳业每年向奶户发放的奶资都在4亿元以上。六是完善基地养殖户的社会化服务体
系。完达山乳业把服务体系延伸到队、到户,实现了奶牛户“鲜奶交售、饲料购买、技术咨询、
疫病诊疗、人工授精、奶资兑现”六不出区,极大地方便了养牛户。2001年完达山乳业成立了
牧业开发服务公司,对基地农户开展奶牛标准化饲养、繁育、牧草种植、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
术指导和培训。研究开发了“完达山”牌奶牛专用饲料。2003年,完达山乳业与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省畜牧研究所联合,首次承担了国家“十五”奶类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工
作,这一科技攻关项目主要针对东北农区奶牛存在的良种覆盖率低、饲养规模小、饲养管理技
术落后、单产水平低、发病率高、牛奶质量检测技术不健全等问题进行重点攻关,为东北地区
奶牛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规范鲜奶收购程序,减少收奶的中间环节,完达山乳
业在收奶区域的村、屯、生产队建站收奶,建立了“奶牛分散饲养、集中榨乳”的奶源管理模
式。

  完达山乳业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体现了龙头企业外接市场,内联基地的核心作用。龙
头企业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另一方面完达山乳业加大了对基地的扶持力度,建设集中榨乳站,
提供饲料、疫病防治、饲养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并在鲜奶收购价格上达成了协议合同,形成了
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比较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

  三、九三油脂

  (一)公司概况。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主要从
事大豆系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大型龙头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哈尔滨市经济区,下设7 个直属分
公司和7个控股公司,总资产61.6亿元,年加工大豆近500万吨,销售收入近75亿元。公司主要
产品有豆粕、大豆食用油、大豆胚芽、大豆蛋白、大豆磷脂、天然维生素E、脂肪酸甲酯、大
豆异黄酮、植物甾醇、大豆皂甙、天然维生素E胶囊、大豆异黄酮胶囊、沙棘油软胶囊、林蛙
卵油软胶囊、多维泡腾片等四大系列20 余个品种。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
系认证。以黑龙江地产大豆为原料的系列产品通过德国基因时代和中检集团非转基因身份保持
认证。

  (二)产业化运作过程。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企业的发展过程就
是资本扩张的过程,也是产品生产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企业发展的快慢取决于资本的投
入和资本的运行质量,完全依靠自身的积累实现资本扩张难以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借助外部
资本或资源向外进行扩张才能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九三油脂集团有限公司,从年加工大豆能
力6 万吨的中型油脂化工厂,迅速发展成为特大型油脂加工企业集团,经历了自我积累、内部
扩张、向外扩张的发展过程。

  1986年,总局与香港合昌公司以补偿贸易方式,投资6 000 万元引进德国克伯乳大豆油脂
加工设备,建立九三油脂化工厂。经过连续5年亏损运营,1992 年开始盈利形成积累,1996年
进行公司制改组,同时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在实施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公司将7 280
万元净资产折股量化,拿出6 000万元产权由九三分局所属11个农场(基地)出资认购,465万
元由企业内部员工认购,组建了国有控股、农场法人和职工个人参股的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
任公司。通过资产纽带,把龙头与基地和员工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
济共同体,实现了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公司通过建立了保护价收购、利润反哺机制,密
切了龙头与基地的关系。有基地充足的原料保证,公司每年的达产率都在100%,利润积累增加,
技改能力增强。通过两次技术改造,1998年大豆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进入全国151 户国家级
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1999年大豆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油脂加工企业。

  2001年以来,九三油脂集团公司,依靠全新的机制、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自身的实
力,开始向外进行资本扩张,迅速壮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从生产初加工食品和饲料向深加工
天然保健食品、天然药品延伸,实现了企业跨越式发展。出资1.2亿元,将破产企业宝泉岭糖
厂和赵光糖厂分别改造成为两所年加工大豆能力75万吨的油脂加工厂;出资1亿元,在哈尔滨
技术开发区设立了惠民油脂公司、惠康食品公司,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大豆异黄酮、
天然维生素E、大豆食用磷脂等高新技术产品;出资2 000 万元,低成本收购了资产评估价值2
亿多元、年加工大豆能力25万吨的艾森油脂公司;以年租金200万元,租赁年大豆加工能力为10
万吨的三江食品公司。

  近两年,九三油脂集团采取与当地企业合资方式,在天津开发区和大连保税区建设两个年
加工大豆能力150万吨的油脂加工企业,借助沿海港口优势,利用进口和期货大豆原料,拓展
国内油脂市场。到2005年,九三油脂集团年加工大豆能力近500万吨,资产总额达到61.6亿元,
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近75亿元,成为基地覆盖全省,市场辐射全国,绿特产品占据重点城市,全
国最大的大豆加工企业集团。

  九三油脂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在龙头企业做大方面与北大荒米业、完达山乳业有相似之处,
就是依托核心企业进行购并重组;在做强方面,主要通过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来实现核心竞
争能力的提高;在对外扩张方面,九三油脂走的路线是立足省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占领沿海黄金地带,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内外竞争。

  四、北大荒丰缘麦业

  北大荒丰缘麦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小麦加工、面粉销售为主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
点龙头企业。总资产4 亿元,另控资产2亿元。公司拥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套进口生产线5
条(其中意大利奥克立姆生产线1 条,瑞士布勒生产线2条,意大利圣加蒂生产线2条),年加工
小麦能力36万吨,五个面粉加工分公司分别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佳木斯市、牡丹江市和内蒙
古乌兰浩特市,呼伦贝尔市,是东北及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1994年,九三分局确立了建设九三专用等级面粉厂项目。2001年,企业明确“以专业粉开
路,用我们不断的努力、打造东北麦业航母”的发展思路和“抓住市场、强化管理、整合资源、
扭亏为盈”目标,确定了小麦加工主业走精品化、专业化道路发展方向。进行了管理文化的整
合,概括、提炼出“诚信、智合、创造、超越”的企业精神,和“以人为本,以德治企” 的
经营理念。通过对全体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教育,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观念,牢固
树立在每个员工的心中,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做到“科学、简捷、高效、绩显”。于2001年5月,
兼并、启动了九三制粉厂,先后租赁了富锦华盾面粉厂、大庆益康面粉厂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
雪鹿面粉厂,成立了黑龙江九三丰缘麦业集团。可控资产达2.2亿元,年生产能力由6万吨增至
36万吨,成为我省乃至东北规模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丰缘一号”面粉、饺子粉被中国粮食
协会评为“放心面”,被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委员认定为“绿色食品”。“丰缘”商标被省工商
局授予“黑龙江省著名商标”。企业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丰缘麦业集团被
国家九部委联合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多多集团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机制和市场变化等多方面原因,佳木斯肉联厂
从1991年开始连年经营亏损。1998年总局决定采取分立重组的方式对肉联厂进行改制,将医药、
豆粉、罐头食品等生产经营业务及相关资产和部分职工从肉联厂分离设立多多集团公司,下设
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冰泉多多有限公司、晨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肉类冷冻公司、动力公司、
物业公司,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在分立重组的同时,抓住国企改革政策机遇,率先实施产
权制度改革。通过企业内部员工集资入股,吸纳社会法人和社会自然人参股等方式,优化企业
股权结构。改制后,国有股占 32.3%,社会法人股占5.4%,员工个人股占35.9%,自然人股占26.4%。

  在经营方针上,多多集团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和市场形势,确定了既符合现实又面向未来的
发展思路,即“奋力突破营销,全力发展药业,加快引资合作,创新传统产业,搞好资产经营,
重塑企业信誉,努力创建质量效益型股份制企业”。改变了过去只重生产不重营销,只重生产
经营不重资产经营的做法。突出主业,集中发展。针对医药行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的发展趋
势,将产品附加值较高、具有发展潜力的晨星药业确定为集团主导产业。投资 1 700万元进行
药业的GMP认证和厂房设备改造,使药业的技术装备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具备了与同行竞争的
基础。2002年药业公司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95.4%,利润增长41.8%。引资合作,增强活力。抓
住全国学生豆奶行动计划的机遇,对豆粉加工厂采取向国内知名企业出售股权的方式,与广西
梧州冰泉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冰泉多多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股权出售转让活化资金600
万元,提高了豆粉加工生产能力,并借助冰泉公司的营销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当年获订单2 500
吨,实现利润300 多万元。对外租赁,盘活资产。在“让每一份资产都产生价值”的思想指导
下,对集团闲置资产采取对外租赁经营的方式,吸纳个体业户、私营企业入驻,每年不仅可以
收取100余万元租金,还可以销售200万元的水、电汽等动力产品。

  为迅速扩大优势产业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2001年以来,多多集团通过增资扩股、
引资合股和银企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9 000 余万元,引进国内外一流技术设备,上项目搞技
改,其中6 000万元用于药业生产线改造和GMP认证,投资3 000 万元在双城市建设新印铁制罐
生产线。经过3年的打磨,铸成了以药业为主体,以豆粉、罐头食品和铁制罐生产为两翼,“主
体带两翼”的多角化经营格局,产能规模优势初步形成。2003年,集团资产总额达到2.19亿元,
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实现利润2 482 万元;药业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利润超过1 000
万元,进入全省制药十强;罐头食品销售量达到8 000吨,比2000年增长76%,创历史最高水平;
豆粉产量首次超过4 000吨;铁制罐生产线年加工彩印马口铁能力达到6 000吨,制罐 2 000万
套,比2000年增长120%,成为雀巢、光明、完达山等名牌企业的分供商。经营方向的准确定位
和资本的迅速扩张,使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到2005年,多多集团资产总额达到2.72亿元,实现
销售收入2.8亿元,进入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

  六、北大荒牛业

  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是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集肉牛良种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市场
营销及相关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肉牛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支持项目,
为省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

  公司总投资19 7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 960万元。项目占地面积15.13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2.1628万平方米,设计生产能力20万头,单班生产10万头,年加工熟食1 000吨,冷
却能力2 500吨,年销售收入4.7亿元。

  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引进全套世界上最先进的屠宰加工、熟食加工设备,严格按照欧盟标
准(EU),美国农业部(U.S.D.A.)标准和食品行业的HACCP标准控制生产工艺,同国际接轨。
自2005年10月1日公司投产后,对区域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使3
万多农民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从事养殖业,每人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使150万吨农作物秸秆得
到充分利用,每吨秸秆按现价60~80元计算,农民增收上亿元;促进了粮食过腹增值,10万头
肉牛每年消耗粮食近5万吨,实现增值5 00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的运输、服务、商业等
相关产业,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渠道。投产以来,公司完成了企业ISO9001、
ISO14001 和HACCP认证、产品商检出口、对外贸易等手续以及冷藏运输等一系列相关的基础工
作;通过了全国首家从青贮玉米种植、饲料加工、肉牛养殖到产品生产的有机食品基地认证。

  目前,公司已屠宰肉牛4 万多头,日屠宰量达到200多头,累计销售产品7 149吨,出口冰
鲜肉856吨,创汇240 多万美元,销售收入8 863万元,已与麦当劳、养生堂等省外20多家大型
食品企业确定了供货关系,已在省内开设专卖店12家,加盟连销店10家,产品销售到中东等海
外。同时牛皮经销权就拍出了195万元的价格,开同行业先河。

  七、北大荒肉业

  北大荒肉业有限公司是由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宝泉岭分公司及
所属农场共同投资兴建的集饲料加工、种猪繁育、生猪饲养、生猪屠宰、冷鲜肉生产、肉灌制
品加工、商业连锁经营为一体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公司总部设在哈尔滨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下辖北大荒肉业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望奎北大荒肉业有限公司、哈尔滨百盛肉制品有限公
司、北大荒肉业饲料有限公司、远光肠衣有限公司、鑫源泉种猪场和规模化生猪养殖场80余个。
公司资产总额6亿元,年屠宰生猪400万头,年生产肉制品3万吨。

  公司在项目建设时,就确立了打造国内同行业出口创汇一流企业的经营目标,严格按照欧
盟标准(EU)、美国农业部(U.S.D.A)标准和当今国际食品行业的HACCP标准设计,全套引进
德国伴斯公司、荷兰斯托克公司先进的生猪屠宰、分割加工生产线和德国、日本、瑞士、奥地
利等国先进的熟食加工设备。生猪屠宰分割生产线采取三点式低压电麻、真空刀采血、蒸汽脱
毛、火焰燎毛、同步检验、冷却排酸、真空包装等欧美先进工艺。实现了全程预冷、精细分割、
规模化冷链生产,日屠宰生猪1.2 万头,是全国单体生产线最大的企业。公司从一开始生产就
着手建立和实施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已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
品安全控制体系认证。公司产品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无公害食品。

  目前,公司已成为东北三省规模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被评为全国肉食品屠宰与加工行业
质量产品优势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黑龙江省唯一一家“生猪屠宰定点达标企
业”。

  八、北大荒马铃薯产业

  黑龙江北大荒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为我国最大马铃薯精制淀粉生产企业。工程计划总投
资2.87603亿元,其中精制淀粉加工厂投资2.5亿元人民币,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荷兰阿
法拉伐公司制造的全自动、全电脑程控的现代化生产线。工厂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建筑面
38 406平方米,生产能力为90吨马铃薯/小时,年加工30万吨马铃薯,年产5万吨精制淀粉,引
进了国内一流水平的全自动锅炉生产线,马铃薯仓储库、成品库、综合楼、办公楼等设施配备
完善齐全,生产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支链长,成峰性好,糊化温度低,均达到GB/T8884-2005
标准。

  一期工程拥有原料核心基地40.8万亩,我国的马铃薯之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克山农场境
内,建立了国内唯一一个现代化马铃薯农机服务中心,引进了德国、英国、荷兰、挪威等国具
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马铃薯播种机、收获机、打秧机70余台套;首次在国内实现了马铃薯种、管、
收、储全程机械化。

  北大荒马铃薯产业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
营体制,实现了产权多元化。马铃薯种植户、公司全体员工、农场职工已全部入股,入股人数
达到2.4 万余人,成为公司股东,组建了专门种植马铃薯的独户(大户)、联户、股份制合作
三种形式的规模家庭农场300 多个,股东与公司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在
管理上公司采取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轮作、统一大机械整地、统一植保措施、统一收购标准、
统一参加阳光保险、统一供应肥料和农药的七统一管理办法,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
化,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建成了种薯繁育、商品薯种植、加工、销售一
条龙的专业化经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