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总局直属医院

第三节 总局直属医院


   农垦总医院

  农垦总医院,前身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中心医院,始建于1969年9月20 日。1976年省国
营农场总局成立,医院随之更名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王岗医院”。1979年2月5日,改名
为农场总局总医院。1985年5月经总局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协议,1988年11 月经黑龙江省编制委
员会批准,先后挂牌成立“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教学医院”、“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1989
年末,基建总投资共计19 491 082.91 元,房屋建筑总面积50 876 平方米、构筑物12 项、设
备及其他14项。1993年12月21日被省卫生厅评为三级乙等医院。1997年7月1日更名为黑龙江省
农垦总局总医院。2001年11月16日,成立哈市闽江路农垦卫生服务站。至2006年,医院设有临
床科室30个,辅助医疗科室12个。2006年,医院成为农垦工伤和生育保险定点单位和省级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标志着这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医疗服务条件已完全达到行业要求标准。
此外,医院还与周边12县市医院建立了转诊服务关系。

  逐步配置先进医疗设备20世纪80年代购入大型医疗设备有:深部X线治疗机、钴60 治疗机
和医用直线加速器。2001—2006年期间,相继购置了PET-CT扫描仪、诺力刀、(高能直线加速
器)、中子刀、伽玛刀、多排螺旋CT、磁共振、大型数字血管造影机、深部肿瘤热疗仪、数字
X光机、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大型检验生化分析仪、乳腺钼靶X线机、腹腔镜、长程128 导视
频脑电监测仪、细胞刀等大型医疗设备。同时,将医院的普通设备基本全部更新。2001年到2006
年,医院仅购置设备固定资产投资达9 900万元。2005年10月,医院开通双卫网03.04频道,运
用现代远程教育,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提供直播教学、录播教学、现场转
播、远程学术活动讨论咨询、课程高速下载、网上浏览和光盘邮寄等多种方式的教育培训。2004
年建一幢21 000平方米的外科综合楼。2006年,投资1 700万元,康复医疗大楼,建筑面积11 500
平方米,成为东北地区体量最大、开展项目最多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中心,跻身国内同行业一流
行列。

  多项医疗技术处于领先水平(1)医院较早开展了对全身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切除、化疗、
钴60、 加速器及同位素等放射治疗、 直流电治疗等。传染科除收治各种传染病外还设有布氏
杆菌病病房,承担收治全国12个省、自治区的布病患者。在国内最先应用PI疗法治疗布病,临
床有效率达97.6%,居国内先进水平。(2)妇产科施行包括输卵管显微吻合等各种计划生育手
术,曾获省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科技成果奖。眼科的活动义眼、外伤性泪小管吻合术在省
内处于领先地位,人工晶体植入曾为国内先进水平。口腔科带血管肌骨瓣修复颌骨缺损及胎骨
移植领先于省内。(3) 烧伤科对救治烧伤、植皮矫形经验丰富,曾先后收治十余批大面积烧
伤病人,治疗获得成功,在大兴安岭火灾和亚麻厂爆炸事件的救治工作中,受到省及国家的奖
励。脑外科开展脑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抽搐、胎儿肾上腺髓质作脑移植治
疗震颤性麻痹以及双侧运动区减压前窗再造术治疗狭颅症中枢瘫等一些高难手术,胶质瘤切除
术中置管、术后高剂量近距离放射治疗驰名省内外。(4) 骨科显微手术接指及带血管骨瓣移
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曾获总局和省内科技进步奖。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肿瘤、应
用外固定架治疗复杂性骨折等,都达到或保持省内先进技术。(5) 泌尿外科的体外震波碎石
在省内独家开展了肝内胆管碎石术;普通外科左、右半肝切除、脾腔静脉分流术及胰十二指肠
切除术等,位居省内先进行列。(6)2003年3月,医院先后组建了康复科和介入科。康复科对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独具特色,在国内堪称一绝,有效率为100%。对脑卒中、外伤等各种原因引
起的偏瘫、截瘫以及对其他疾病康复治疗的综合水平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介入科采用微创介
入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动脉栓塞、肝癌等良恶性肿瘤、食道狭窄、重症胰腺炎、囊肿、周边血管
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心血管支架植入、安装心脏起搏器等多种疾病。(7)2003年8月28日
正式成立了肿瘤治疗中心,同时成立了影像部、放疗部、病房部五个部门,建立起集肿瘤明确
诊断、精确放疗、化疗及手术、介入治疗于一体的肿瘤治疗完整体系,成为东北三省医疗技术
水平实力较强的肿瘤治疗基地。中子刀在治疗肿瘤技术设备利用率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经
开发治疗了13种肿瘤疾病。诺力刀精确适形放疗技术、深部热疗与放化疗结合治疗肿瘤成为省
内唯一技术。(8) 开展了断指(趾)再植、断掌、断肢再植,以及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的显微
外科修复手术,断指再植成活率达96%,手指再造成功率达98%,医疗水平省内领先。(9)2006
年6 月,医院正式成立功能神经外科,治疗以帕金森病为代表的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病、疼
痛面肌痉挛、精神紊乱等神经疾病。其中应用PET-CT对大脑半球切除术术前脑功能评估技术达
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在全国第七届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会议上交流后,受到与会专家学
者的好评和关注。8月25 日,功能神经外科副主任孙明礼主刀,为患者实施的“脊神经后根入
髓区毁损术”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项技术填补了黑龙江及东北三省空白。

  重视培养专业人才,医疗科研成果显著2003年,医院放宽视野,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拔
尖人才,在来自北京、青岛、河南等14个省市的210个应聘者中,选聘了10 人充实到科主任和
关键岗位工作。同时,医院引进191 名专业技术人才及大中专毕业生,改善了医护队伍的年龄
和知识结构。从2001年以来的6年间,医院共计投入335万元资金培养人才,大力培养优秀学科
带头人和科技青年骨干。2004年,1人赴日本进修,10人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习,107人
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8人攻读硕士研究生。到2006年,医院共接收医学专业毕业生221人,其
中本科生148人,硕士研究生14人。接收新调入医疗专业人员122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人员20人。
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35 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22 人。2001年以来,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面
对现状,及时提出“人才立院,科技兴院,诚信办院,特色强院”的办院方针,2001年以来,
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239 篇。其中《锎-252中子后装机腔内照射配合外照射治疗仿管
癌疗效观察》、《三叉神经痛三维定向半月节阻滞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锎-252中子
后装机治疗妇科肿瘤近期疗效分析》、《pneu-backprogram系统在脊柱源性腰腿痛中的应用》、
《人感染布鲁菌血清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甘利欣在布病患者难治性发热中的应用》等10项
成果获省级医疗新技术应用奖。《从组合异重骨植入、留管介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BFGF)
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子宫肌瘤宫动脉栓塞术后骶管阴滞法的应用》等36项成
果获总局新技术应用奖。2006年2 月,总医院副院长康复专家张俊和康复科主任刘大立主持撰
写了《黑龙江省职业康复规范》(试行本),“规范”在总结康复医学诊断技术的基础上,对
全省范围内比较常见的工伤病种如脊髓损伤、急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灼伤、周围神经损伤、
截肢、持续植物状态等8 个病种进行康复流程、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常见并发症处理、职业
康复等,作了科学的、规范的阐述。统一了康复医治诊疗技术的各项标准。经省劳动和社会保
障部门、省知名专家认可,正式出版并在省行业内推广试行。2006年9 月,功能神经外科副主
任孙明礼等人组织撰写的《PET-CT脑功能成像在大脑半球切除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探讨》一文,
受到国内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关注,认为这项成果国内现尚无相关报道,并在2007年1 月国家权
威期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发表。

   农垦精神病防治院

  农垦精神病防治院为总局直属专科医院,1980年7 月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院址选在汤原
县城原东北农垦总局医院旧址。医院于1981年5月正式开诊接收患者,床位设置为100张,人员
编制为80人。行政隶属由宝泉岭农场管理局管理。

  1985年8 月总局为加强垦区精神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决定将总局汤原精神病防治院划归
为总局直属单位,医院名称仍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汤原精神病防治院,为差额拨款事业单
位。1985年9月成立了综合门诊,1987年6月医院设立了综合科住院处,床位为20张,同时接收
部分地方综合疾病患者。

  1997年精神病防治院更名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精神病防治院。2004年经总局编委批准,精
神病防治院兼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第二医院。

  1999年精神病防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出发点,加速综合科建设,用综合科收入来弥补精
神疾病治疗经费的不足,以减轻总局对卫生事业单位逐步减少事业经费投入的压力,综合科住
院床位由原来的20张增至50张,2002年采取职工集一部分、上级拨一部分、设备公司赊一部分
的办法先后引进了全身CT、彩色超声、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从而使医院
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引进了核磁共振诊断仪。

  医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床位350张,承担着垦区精神疾病的预
防、收治、收容、收养及康复“五位一体”功能,全院职工人数为249名,其中:副高职以上
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89名。

  在总局卫生局、残联及民政局的扶持下,医院利用残疾人扶贫基金和自筹部分资金创办了
精残人康复基地,设立康复病床20张,开办了养殖种植及产品加工等多个康复项目,使精残人
在从事简单的工疗过程中,减缓精残病人功能的衰退。2002年医院论文《精残病人过渡性康复
的尝试与思考》参加了香港“精残康复与回归社会”国际研讨会,获优秀论文奖。2002—2003
年连续两年被国务院七部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先进集体,2002年康复病房护士长王莉同志被
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国务院七部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
2003年被国务院七部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康复之家”荣誉称号为提高垦区精残康复工作水平,

  精神病防治院积极开展贫困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积极落实国家彩票公益金助残项
目,为400名贫困精神病人每年补贴360元,并巡医送药。

  2002年精神病防治院被命名为总局文明单位,2004年晋升为总局文明标兵单位。

  2005年,医院在佳木斯市原农垦二建旧址建设了5 900 平方米病房楼,同时总局又拨专款
对原旧房舍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从而彻底改变了垦区患者住院难、住院环境差的局面。2006
年3月医院总部由汤原县迁至佳木斯市。2005年12月医院通过黑龙江省专科医院评审委员会三
级专科医院评审。

   农垦佳木斯医院

  农垦佳木斯医院,始建于1968年12月,前身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机关门诊部,位于哈尔
滨市南岗区。1969年11月随兵团司令部迁至佳木斯。1976年5月更名为农场总局机关门诊部,
至1985年12月正式扩建为总局机关职工医院,该院是一所集预防、保健、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
医院,职工人数97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67人。医院担负着农场总局驻佳单位4 万多人的预防
保健任务,同时面向社会开放。2001年被总局社保局确定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医院现有房屋
面积近4 000平方米,固定资产700多万元,拥有美国产魅力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产岛津
500MAX机,进口心脏彩超,彩色三维多普勒,24小时心脏动态监护仪,母婴胎儿监护仪,进口
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医院口腔科、妇产科、心脑血管科为医院的“龙头”科
室,在佳市颇有名气。医院于2003年加入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医疗合作集团,2005年更名农
垦佳木斯医院。

  1986年3月建院时医生仅有15名,到87年开设住院床位50张,成立了四大部门20余个科室,
1992—1998年六年间,临床医生达40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医师3 人、副高级职称医师17人,
中级职称医师16人,初级医生4人,已能开展各种大、中、小手术,住院床位扩展到70张。2004
年,增添魅力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备了生化质量控制系统,为临床诊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1995年医院被评为二级乙等医院,1996年被授予总局“文明标兵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