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sun1

sun1




孙宝军(1949.9—)辽宁昌图人,1972年11月入党。1965年 4月在宝泉岭农场参加工作,曾
任二十一队工人,1975年3月调任六师反修营六连党支部书记,1989年1月任前锋农场修配厂党
支部书记、十三队队长。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宝田(1931.9.9—2005年)辽宁本溪人,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时,任尖山农场党委
书记,他处处以身作则,对同志严格要求,组织各项政治学习,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
力普及法律知识,使职工学法、守法、用法,加强社会治安和综合治理工作,保证了社会秩序
的稳定。


孙本海(1960.4—)双城人,1992年4月入党。1983年7月八一农大牧医系毕业分配到巨浪牧
场工作,历任技术员、畜牧队长、畜牧科副科长,后调建三江分局畜牧兽医总站任科长、红卫
农场副场长、党委书记,2005年3月任分局畜牧水产局局长。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彬(1952.12—)宾县人,1972年3月在襄河农场机关小车队参加工作,后任队长,从事驾
驶工作已有15年,多次得到分局、总局的表彰和奖励。1995年初,他担任机关小车队队长期间,
对工作一丝不苟,严格管理,大胆改革,机关小车由原来的10台减到 5台,油料实行费用包干,
同比节省30%,每年为农场节约资金近10万元。199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长龙(1964.1—)山东茌平人,1995年7月入党。1983年7月在勤得利农场参加工作,历任
农工、统计、副队长、队长、第六管理区主任。1993年被评为分局劳动模范,2002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孙长青(1964.4.14—)吉林农安人,高中文化,1983年6月参加工作,2000年 8月入党。北
安市天龙大酒店总务部经理。他身兼采买员,总务维修的物资都经他采购,购买的物资属北安
地区最低价格,每年能为酒店节省近万元。在设备使用和维护上如:锅炉改造、电梯维护、水
泵维修等项目,使酒店每年能降低费用达15万元左右,他身兼保安部安全员,时常遇到一些社
会上的闲散人闹事,他每次都挺身而出,压倒了邪恶,受到公安部门的好评。2002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孙长庆(1957—)山东陵县人,1972年 2月参加工作,历任汤原农场七队农工、机务工人、
家庭农场场长。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前两年因经验不足,挂账 8万元。1987年,他调整了种
植结构,采取深翻、细整、秋施肥等措施,使109垧土地当年夺得粮豆总产193.1吨的好收成,
减亏5.4万元。1988年,他又一次调整了种植结构,加大了科技含量,总产达386吨,纯收入5.1
万元。他还带头上交粮,多交粮,5年共向国家交售粮豆1 083.4吨,成为交粮大户。1989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长太(1953.8—)海伦人,小学文化,1971年 3月参加工作。他是红光农场十二队养机、
种地大户,1996年以来,租种150公顷土地,购买了4套农机具,为生产队职工代耕 450公顷土
地,1998年又建起了有100头基础母猪的养猪场,现已拥有农机具 60多台件,综合养猪场一个、
汽车一台、豆腐坊一个、饲料加工厂一个,固定资产100多万元,年利润 50多万元。每当农场
和生产队组织义务工和捐献活动,他都毫不犹豫地出车、出人、出物。每年用在帮助贫困户上
的资金都在万元以上。1999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长征(1959.9—)山东茌平人,2004年 7月入党。1975年10月在七星农场参加工作,曾任
二十二队农工、机务工人、十七队会计、场劳资科干事、清欠办副主任、主任,2002年 7月任
农场财务科长。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常文(1949.6.4—)勃利人,1968年1月7日在勃利县人民武装部入伍,1970年10月入党,
1970年12月退役到兵团六师六十一团。历任战士、班长、六十一团十七连农工、代理副连长、
建三江管局通信站外线护线员、管局通信处长线站站长。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成槐(1950.2—)绥棱人,北安分局中心医院院长,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1977年由哈
医大医疗专业毕业分配至北安分局中心医院,先后历任住院医师、医务科长、内二科主任、副
院长等职,1995年 1月出任北安局中心医院院长。医院在黑龙江省西部、北部地区享有很高声
誉,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总局、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单位标兵、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卫生系
统先进单位、创百树千优质服务信得过医院、省绿色医院标兵、职业道德十佳单位等称号,本
人被授予“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安分局特等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承雪(1941.11—)山东梁山人,庆丰农场物资科工人, 1995年被总局被评为劳动模范。
装载机是1982年进场的老机车,由于是特种车辆,因而没有专业修理人员。多年来他探索出了
一套修理技术,共节省修理费用4万余元。他虽然 50多岁了,但工作热情没有减退,1994年他
参加修筑虎林口岸工程,工地条件差,吃住没有保障,别的单位司机都找各种借口离开了工地,
而他却坚持干到工程竣工,受到了县领导的好评。


孙赤(1950.5.21—)河北新城人,党员。1968年 10月在鹤山农场二队参加工作,历任农工、
修造厂修理工、组长、车间主任、厂长。1983年,他领导的修旧组除创造 3 700多元价值外,
还主动到厂外揽活,承担设计制造任务,年创产值56 544元,占全厂总产值的20.75%,人均盈
利1 095.09元,成绩显著。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翠先(1963.7.7—)女,山东日照人,2001年7月入党。1979年9月在前哨农场参加工作,
曾任十八队学校教师、农场小学数学教师、教导主任。1999年任数学教师期间被评为总局劳动
模范。


孙道东(1963.2.28—)山东单县人,1982年8月赵光农机校财会专业毕业后到建三江管局参
加工作,1995年12月入党。历任前进农场二十五队会计、建三江管局计财处科员、副科长、科
长、分局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审计处处长。1988年获省财政厅、总局优秀财会人员称号,1989
年获省政府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管局劳动模范称号,2003年被评为
省审计厅先进工作者,2004年获总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殿君

孙殿君(1955—),毕业于佳木斯工学院,1980年入党,历任友谊农场八分场技术员,副场
长、场长;友谊农场副场长。1997年12月调红兴隆科研所任所长,党委副书记。2001年 4月任
红兴隆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4年任北大荒集团红兴隆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在
1997年任红兴隆科研所所长时,科研所亏损376万元、负债770万元。他顶住压力,全面改革,
精简机构,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竞争上岗,使科研所起死回生,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红兴隆
种业总公司、红兴隆种业有限公司;到2001年科研所已发展为拥有 5 000万元资本的省内最大
的种业集团,步入全国种业50强。他多次获优秀共产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和分局十佳
公仆称号,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东升(1963—)宁安人,党员,宁安农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原经理。1987年毕业于八一
农垦大学,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生产技术工作。1996年底担任生资公司经理,带领全体员工开
拓市场,农场职工服务,把住进货关,不合格的化肥、农药不进;他组织职工送货上门,仅1996
年就送化肥200多吨、农药3吨,1997年共销售化肥2 200吨、农药25吨,1998年销售化肥3 000
吨、农药30吨,完成农场下达的各项指标,营业收入年均600万元以上,交纯利 20万元以上。
连续获得“农场先进工作者”“十佳职工”,管局“百佳职工”等称号,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
动模范。


孙恩孝(1958.11—)肇州人,高中文化。他原任和平牧场兽医技术员。 1995年多方筹资买
回了50余头荷斯坦奶牛,办起了个体养牛场,建起了700吨容量的青贮窖,承包了600亩草场,
种植青贮 200余亩,规模加科学的饲养,使养牛的效益不断提高,为养牛户示范。奶牛平均单
产在 7吨以上,经济效益一直列同行业的榜首。他用事实告诉人们,北大荒的前辈们是无私的,
而北大荒的后代更是优秀的。1997年被绥化分局授予“双十佳”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被评为
总局劳动模范。


孙福江(1954—)辽宁东沟人,党员。1972年入伍,1980年转业到八五一一农场。历任中学
教师,完达山食品厂糖果车间副主任、啤酒车间党支部书记,农场团委副书记、工会副主席、
主席,社区副主任。1997年经过他的努力,14个非国有企业均建立了工会组织。他主持制定并
实施《八五一一农场私营企业工会工作暂行办法》,指导农场的私企工会开展工作。这个经验
被中国农林工会在全国农林水利系统中推广。他把发展以经济作物种植和奶牛饲养为主的自营
经济作为职工致富的重要途径,经过精心组织,2001年自营经济产值突破 1.4亿元,利润0.48
亿元。1995年获黑龙江省优秀工会干部称号,1998年获中国农林工会“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福录(1940.5—)辽宁西丰人。1958年7月在友谊农场参加工作。1969年 12月调大兴农场
十七队,历任友谊农场五分场工人、兵团东方红团工人、五十七团工人、大兴农场工人。1987
年办起了家庭农场,三年开荒2 100亩,打粮57吨,纯盈利 16.3万元成为有名的家庭农场场长。
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庚伟(1947.3—)辽宁辽中人,党员,1968年10月参加工作,高级政工师。曾任鹤立河农
场二分场副指导员、基建科、党校、宣传部科员;新华农场三中教师、农场纪委干事、农场党
办副主任,农场党委副书记;绥滨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宝泉岭分局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
农垦科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他在绥滨农场担任场长、书记期间,完成了首批全国农村改革试
验区的试点工作,为垦区政企分开改革探索出可行模式,农场党委被黑龙江省委授予先进党组
织,农场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他本人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优秀干部”称号,
被总局党委被评为优秀党员、劳动模范等多项先进。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广惠

孙广惠(1933.10—2003.11)爱辉人,党员。1955年 2月转业分配到红色边疆农场担任拖拉
机手工作,1966年任三队队长,1969年任兵团一师三团生产股副股长,1977年先后任红色边疆
农场生产办公室主任、农机科副科长、一分场场长、农场副场长。他从一名农工、拖拉机手兼
统计员开始,对工作十分认真,为精通业务,他除每天十二小时工作外,晚上点腊看拖拉机原
理、农业机械讲义,一看就是半夜,不懂的地方就向在经验的同志请教。当时农场拖拉机少,
为了多开荒,一名拖拉机手病了,他一个人开了24小时的拖拉机作业。多次受到农场表彰,1956
年12月曾出席荣复军人模范代表会;195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孙贵福(1941.6—)吉林榆树人,党员,1980—1990年任二九○农场四十三队队长期间,建
立了由个人集资42.7万元的企业大麦芽厂,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一个年产麦芽 1 100吨,产
值154.5万元的麦芽厂建立起来了,当年创利润 83万余元,实现了当年办厂当年盈利,解决了
90余人的就业,还解决了 15个生产队大麦销售,拉动了周边生产队的农业发展。麦芽厂连续4
年年创利润50余万元,农业生产也创高产高效,1988年生产队被评为垦区盈利超百万元生产队,
他在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贵健(1963—)山东海阳人,党员。1984年在饶河农场十七队参加工作,曾任机务工人、
统计员、副队长,1997年任二十六队队长,两年时间里把这个队全部耕地改成水田,成为农场
第一个水稻队,三年里他为职工垫支77万元,使 30多人受益、8户脱贫。生产队三年盈利上百
万,1998年人均纯收入1.8万元。1999年他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贵铭(1926.1—1997)河北房山人,初中文化,1949年 1月参军,1951年入党,任战士、
班长、排长、参谋、连长。1958年转业来五九七农场任管理员、指导员、劳资、农建科长。1982
年组织施工土方 190万立方。1983年为搞农场水利测量,掌握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长年在野
外工作,亲自踏查挠力河、二分场界堤、七星河堤、15干、17干、9干 11支、二排干、金沙河
堤防。58岁时仍亲自趟水踏雪,冬天几次掉进冰窟,当年出勤 319天。为农场水利建设做出了
贡献。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国文(1938.12—)庆安人,党员。农垦干部进修学院实验场一分场工人, 1984年初,他
刚到马号喂马时,没有什么经验,但他能虚心向老饲养员学习。那时马是柳河“五七干校”集
体财产,也是农耕作业的主要工具,在他的精心喂养下,马个个膘肥体壮。马号就有一台铡草
机,而且经常坏,他经常贪黑修理。1984年春开始土地承包,他带头承包了 7垧地,又承包了
队里的两辆马车。种了3垧甜菜、4垧大豆。秋后不但完成了上交粮任务,年终一算账,净收入
10 800元,而当时在集体劳动的职工每人就是 1 000元左右的收入,他成为柳河干部学院实验
场第一个万元户。1985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在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中,带头勤劳致富”
模范称号。


孙汉福(1951.4—)吉林德惠人,他在香坊农场从事农业机务工作,在开展以田间标准化作
业为中心内容的农机管理标准化中,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检修、保养上形成了一套切实可
行的具体标准,保证了田间标准化作业,提高了效率;他设计加大耕种宽幅,提高了效益;他
所种植的小麦亩产量在全场最高,在总局分局名列前茅。对生活困难的职工,都免费耕种,受
到了群众的好评。1982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洪安(1960.4.12—)鸡东人,在任东海焦化厂外网班班长时, 全年排除管道及水源井故
障百余起,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用闲置的大排管替换了各煤坡道用煤气采暖冻坏的70多片
暖气片,采用了水循环采暖,节约材料四千余元。他克服严重哮喘病的折磨,在安装高十四米
的焦油电辅罐时,冒着摄氏零下二十五度的严寒在罐顶安装防护设施长达两个多小时,全年焊
接煤气管道近百次,每次他都把其他同志留在工地外,自己现场作业,以能吃苦耐劳赢得了职
工的好评,被誉为“徐虎”式的人物。1996年被评为分局劳动模范,1995年、1999年两次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洪利(1957.8.25—)富锦人,1976年7月入党。1978年 7月佳木斯农校畜牧专业毕业后到
建三江管局科研所参加工作,历任建三江管局养鸡场场长、管局野生动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畜牧兽医站站长。1992年7月任鸭绿河农场副场长,2001年3月任分局农业副局长、畜牧渔业处
处长。2005年12月任建三江种业集团副总经理、纪委书记。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化庭(1957.3—)山东人,1974年在云山农场水利队参加工作,任康拜因驾驶员、车长,
从康拜因检修到下地收割这段时间,认真检查每个零部件,从切割到喂入、从脱谷到清粮,不
放过任何一处,保证了机车完好率。麦收时,正是高温天气,他每次从康拜因上下来,衣服全
是湿的,领导看他太累了,让他多休息一会,可他却不离开康拜因;秋收后期天逐渐冷了,不
管白天干活有多累,晚上回家有多晚,每天早早天一亮就起床,保养机车,一年工作量近8 000
亩地。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吉贵(1955.8—)吉林榆树人,高中学历。1972年6月年参加工作,1988年7月入党,历任
友谊农场八分场八队农业工人、机务工人、八分场七队机务工人、机车车长。多次被评为友谊
农场先进工作者。任车长期间,机车的工作效率在全队年年排第一。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
范。


孙继友(1957.1—)集贤人,大专学历,党员。1974年参加工作,1976年调到双鸭山农场气
象站,30年从未缺测,早测、迟测、漏测,保证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1996年任双鸭山农场气
象站站长,他把重点放在灾害性的天气预报上,1999年他根据气象条件建议农场少种麦类、多
种玉米,农场采纳了他的合理建议,种玉米5万亩,7月份出现严重干旱,但玉米取得丰收,这
次结构调整,使农户减少损失70万元;2000年初,预测分析有阶段性旱情,气温偏高,生产队
万亩庄稼获得丰收,每亩增产200斤左右,增收100余元;2001年他准确预报了冰雹的发生,带
领高炮手防雹,使农作物免遭雹灾,减少损失近百万元,气象站被评为分局先进气象站,分局
考核第二名,他个人获第一名,被评为垦区先进气象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冀英(1958.12—)女,河北邢台人, 现任宝泉岭分局局直中学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
学校2001年起连续四年被评为分局先进工会,2005年被评为总局三八红旗集体。在共青团、少
先队中开展的“手拉手”、“雏鹰行动”、“国情教育”等活动,几年来学校获省“双全”先
进学校、省、国家绿色学校,科研先进集体和创新教育先进;1998年被评为全国开展群众性体
育活动先进集体;2004年省民主与法制示范单位;总局、鹤岗先进党组;2000年总局文化先进
单位;2004年创建平安学校先进,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获分局教育教学先
进集体单位;“十佳”党风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建广(1953.3—)河南滑县人,党员。1974年分配到八五二农场四分场二队工作,1982年
到四分场基建队工作,1978年队领导将人工打井的任务交给了他们排,由于30多米的井下空间
有限,只能容纳一人作业,还严重缺氧,他总是带头下井,一干就是一个多小时,在他的带领
下,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打井任务。1981年索伦河发大水,二队河堤决口,为保护庄稼,
全队职工都在河堤上护堤,拖拉机手曾义德不慎被水冲走,他奋不顾身跳入湍急的水中,与同
志们一道将曾义德抢救上来。198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建华(1970.5—)江苏灌南人,他原是宝泉岭新星乳品厂一名工人,1990年参加工作。1993
年创办华鑫机械厂,由办厂初期的两名工人发展到现有的两个工厂,一个农机销售商店,固定
资产100多万元,年产值400万元,年缴利税10多万的企业,有职工 100多人。1993年农场办公
楼失火,他第一个捐款 2 000元;1998年全国抗洪抢险中,为抗洪队伍无偿制造价值 6 800元
船只和排水器。1999年5月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建亮(1964.3—)山东郓城人,1985年开始从事个体经营,1990年他在逊克农场新场部开
了一家店面不足50平方米的小吃部,小吃部靠严格的选料,细致的加工,低廉的价格赢得了顾
客。1993年投资17万元,建了一栋面积 200平方米的二层楼,楼上开旅店楼下开饭店,扩展了
经营范围。十多年来累计向国家交纳税费13万元。1998年,“六一”儿童节他联合其他个体户
为小学送去了近千元的学习用品,八月抗洪时主动带头为灾区捐款 500元。他先后被分局被评
为先进个体户、总局先进个体户、场劳动模范、分局劳动模范。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金泉(1933.8—)陕西临潼人。1951年参加工作,1956年入党,助理经济师。1971年从汤
原农场调入普阳农场,先后任副连长、连长等职。十六连自1978年开始连续五年盈利。1982年
11月他到柳西分场任场长,加强田间管理,加大科技含量,1983年即扭亏为盈,盈利额37万元。
此后四年,年年丰收盈利,盈利总额达 200余万元。1984年相继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优
秀共产党员。1988年,他施工的傲来河排灌工程,获黑龙江省“黑龙杯”银杯奖,被普阳农场
记一等功一次。


孙景民(1964.7—)辽宁本溪人,初中学历。1980年12月参加工作,在友谊农场水稻分场四
队务农,几年来,他养殖西门塔尔、夏洛来两个优良品种肉牛 37头,自建315平方米的肉牛繁
育基地一处,年纯收入3万元,目前,固定资产已达到 25万元,成为农场的养牛大户之一,并
带动肉牛养殖户已达17户。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巨太(1928—)江苏江宁人,党员。1964年在长吉岗农场参加工作。历任农工、队长。在
担任三队队长期间,他号召家庭农场向土地投资,培肥地力,施农家肥和其他肥料 3 000万立
方米,改良了土壤结构。1986年粮食总产高达80万斤,比办家庭农场前提高 6倍。1987年全队
产粮85万斤,总收入25万余元。年年向国家交好粮,超额完成粮食上缴任务。1986年受农场三
等功奖励,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军(1969—)辽宁沈阳人,党员,本科学历。1987年参加工作,军川农场畜牧中心副主任。
2003年他联络七名大学同学建种猪场,共投资200余万元,当年获利润 10万余元,开了在垦区
楼房养猪的先河,使用了地热、高床、产床、自动饲槽和工厂化养猪工艺流程等先进技术。到
2004年末,1 500余头优质肥猪全部销给北大荒肉业。2004年他用于扶持贫困养猪户就达2万多
元。种猪场的种猪一直供不应求,年底实现利润60余万元。2005年存栏生猪 5 000余头,年向
社会提供种猪3 000余头,向北大荒肉业交售肥猪7 000余头。他还创办一个标准化奶牛场,现
存栏奶牛80头,年实现利润28万元。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军显(1968.4—)山东文登人,高中文化,现为八五二分公司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职工,
1975年参加工作。1992年 4月,他在宝清县万金山乡发现用四轮装喷灌器进行化学除草省时、
省工、效率高,增产效果显著。而农场的田间除草基本上依靠人工。他依靠所学的农机知识,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制造成功四轮喷灌设备,他首先在自己种植的大豆地喷药示范,秋收
时每亩大豆的产量高出全队平均产量20多斤。1996年,第二作业站拥有四轮喷灌 8台套,化学
除草率达到100%。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俊福

孙俊福(1960—)生于宁安县城东乡的一个老转军人家庭,16岁参加工作,在林业战线上一
干就是二十多年,他为了多栽树,管好树,整年在没有人烟的大山上,忍受着孤独和寂寞,在
没有电、没有任何文化生活的大山里,从1976年到1995年共植树48万株,总面积达 1 480亩,
为国家创造财富 1 600多万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出色地完成了植树护
林的任务,为祖国的绿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大山的儿子,多次被评为农场劳模,
199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93年5月全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5月被授予全
国劳动模范。


孙开进(1960—)山东日照人,党员,延军农场副业队党支部书记。在1985年任农场粮油加
工厂厂长,1986年就盈利40多万元,年年被农场被评为先进,1986年被评为管局优胜企业。1987
年,农场粮油厂产品在萝北县粮油评比会上获得最佳产品,三年向农场上缴利润 100多万元。
1987年被总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农垦工会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987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孙克义(1957.7—)山东梁山人,党员,大专学历,农机助理工程师。普阳农场柳北管理区
主任。他在农业生产上严抓标准化作业,黑色越冬每年都达100%,三年累计上缴农场利、费2 000
多万元,人均收入也从过去的5 000提高到1.2万元。还投资100余万元新建办公室300平方米、
安装微波有线电视、改造自来水、建标准厕所、为营区铺路拉沙 2千立方米,建硬面篮球场、
扩建水泥晒场 4 000平方米、建景观小区、在水塘上修建彩虹桥和两座凉亭。利用空闲时间为
营区为栽绿化树200棵、栽花、灌木160棵。管理区先后获农场文明单位、“五强班子”、先进
党支部、分局“文明单位标兵”、总局“民主法治示范单位”等,他本人也在2002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孙立军(1955.12.27—)江苏南京人,1972年 3月在格球山农场参加工作,后从事气象工作,
几十年如一日,从没有含混过一个气象数据、一份天气预报。他先后自学了初、高中的数学、
物理课程、自学了微机、气象学等多种学科,主编了“气表-1”计算机软件已通过分局级科成
果鉴定,在垦区推广应用。1994—1995年,他研制了“组合式预报程序”,可提高工效几十倍,
该程序已在北安垦区气象部门推广。提出了“人工防雹工作以消雹于成灾之前,御雹于农场之
外为原则”,为实现这一目标他经常彻夜不眠注视云天的变化,当有雹云出现时他带领炮班到
雹线附近作业。他还多次为北安分局、九三分局举办的人工防雹培训班授课,为垦区的防灾减
灾事业做出了贡献。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利国(1969.5—)生于曙光农场,党员,大专文化。1987年 7月在五九七农场参加工作。
历任农场职业高中教师、班主任、农场果树技术员、果树研究所所长。2002年被评为总局特等
劳动模范。自1991年起,他拜垦区著名果树专家白琳为师,协助白琳完成多个科研项目。1995
年11月担任果树研究所长后,每年举办一期果树培训班,提高果农素质,自建30亩果园示范,
成功再推广,以减少果农引种品系带来不必要损失。他还常到方圆几百公里的市县及农场授课,
从1993年万亩果园在总局立项至今,果树已达近2万亩,年创效益600万元,就业 1 500人,成
为垦区最大果树基地。


孙茂岭(1965.4.17—)山东荣成人,党员。自 1996年担任梧桐河农场十二队队长以来,积
极推行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和成本逆控法;畜牧业重点发展奶牛、家家养猪,全队奶牛存栏近200
头,有全队 92%的户都养猪;旱田全部种植红小豆、脱毒马铃薯等经济类作物,统一组织对外
销售。全队人均收入由他上任之初的1 600元提高到3 600元,还自筹 15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万
头养猪场,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生产队连续多年被评为农场先进单位、分局非国有经济先进
单位,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孙美荣

孙美荣(1965.2—)女,江苏宿迁人。曾任八五六农场青山中学化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曾连续十三年担任高三化学教学工作,多年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及教研组长工作。1997年、
1999年、2000年、2001年她所教化学学科高考成绩名列牡丹江分局第一。1997年、1998年代表
总局参加黑龙江省首届教师说课大赛、教师基本功竞赛,均获一等奖。2000年,她教的学生高
考化学成绩35人在120分以上,优秀率为50%,平均成绩为 115分。五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工作,
为国家输送合格大中专人才 236人。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被评为总局教学能手,
1997年被评为总局教育教学名师,1999年被评为省教学能手、垦区优秀专家、省级骨干教师,
2000年获省青年教师现代园丁奖。2001年获省“乡村教师奖”。200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
范。


孙明山(1941.8—)辽宁盖县人,1960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1985年酒厂濒临破产的情况
下投标竞选当上了厂长,采用了先进的白酒生产工艺,把一个产品积压负债累累的企业,办成
了连年盈利、产品供不应求的达标先进单位。1986年被农牧渔业部被评为优质产品。1992年总
局行业评比中,获第一名的好成绩。仅技术改造、修旧利废等项目就节约资金 3万多元。连续
三年利税突破50万元,产量突破400吨,销量收入突破140万元,1990年盈利 9万元,1991年纯
盈利11万元,1992年纯盈利12万元,1990年被农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7年、1993年被总局
被评为劳动模范。


孙乃生(1958.3.28—)山东东平人,大学文化,1978年4月22日入党。1975年 8月在友谊农
场七分场七队参加工作,历任工人、佳木斯市水利局技术员、红兴隆基建处科员、水利局科长、
工程师、副局长。1995年 2月来五九七农场任农场副场长、党委书记、场长。近年来新建项目
22个,建筑面积87 353平方米,公益事业投入855万元,续建水泥路8.15公里、通乡路 25公里,
现已建成525个家庭牧场,果园2万亩年产万吨水果。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 285万元、家
庭农场利润2 015万元、工业增加值3 350万元、畜牧业增加值4 266万元、农场经营利润300万
元。粮豆平均单产 368.6公斤,总产167 430吨,比上年增加10 993吨,增产7%。2005年被总
局被评为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