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yang1 阳述月
阳述月(1931.1—)湖南湘乡人,1952年在铁力国营机械厂参加工作,任供应科供销员。1953
年到北安拖拉机修造厂供销科,1965年到引龙河农场物资科,先后任保管员、计划员、股长、
副科长等职务。所创建的物资保管方法得到总局认可,七十年代曾经在全局推广,有数十个农
场的物资工作者来他的仓库参观学习。1973年被评为劳动模范,1987年入党,1988年获农业部
“工作成绩优秀”荣誉证书。
杨安民(1944.6—)辽宁开原人,先后在荣军农场小学、局直中学任教师,局直小学、农广
校任校长、城管局局长等职务。在他任职期间,局直小学先后被评为分局、总局的先进集体、
文明单位,总局和省的少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柏森(1953.12—)吉林扶余人,大专文化,党员,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浩良河化肥
分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工程师。1997—2003年在浩良河化肥厂造气车间任车间主任期间,制
定了13项技术改造方案,彻底解决了原来存在的跑冒滴漏,优化了运行方式,降低了消耗,每
年节约资金80多万元。其中老系统改造,年生产能力提高12%,年增产合成氨8 000多吨,可加
工尿素12 800吨。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宝才(1952—)吉林怀德人。1969年在龙门农场参加工作,先后在二队、畜牧队、机耕队
任机车驾驶员,1982年任机务承包组长。他带病坚持工作了三年后,才在1980年去上海治疗,
手术后医生要求休20天,他只休两周就上班了。春播作业,他亲自参加拌种,做播种试验,并
负责一台播种机。1983年秋收时,发烧到39℃仍连续奋战四昼夜。1983年小麦单产 221.6斤、
大豆单产191.4斤,总产654吨,上缴利润27.3万元。他承包当组长两年,两年盈利,1983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秉章(1948.4—)山东无棣人,二九○农场三十一队职工,。从1965参加工作,成了一名
康拜因驾驶员,机车作业质量及作业面积连年获得农场第一名。他的E—512机车一天收割小麦
45顷,全年单车作业量 300多公顷。在农场组织的跨区作业中也是第一名,在全总局的康拜因
大比武中获得第一名。他多次被评为农场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被分局授予劳动模范,立
三等功五次,198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步金(1958.9.10—)山东日照人,1996年7月入党。1978年 8月在创业农场参加工作,历
任二十二队工人、统计员、一队副队长、十九队队长。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步良(1923—)山东人。新华农场十八队工人。工作起来不叫苦、不叫累,吃苦耐劳,不
管是种地还是养猪,领导指向哪里就冲向哪里,他饲养的肥猪年出栏 200余头,把本职工作做
得完美无缺。曾多次被农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及养猪能手。196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杨长伟(1964.7—)友谊人,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1982年5月参加工作,1988年5月入党,
1982年入伍,在部队立三等功一次,1986年复员,历任友谊农场六分场三队会计、一分场商店
主管会计、六分场啤酒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供电所党支部书记、四队党支部书记。在任六分
场六队任支部书记兼队长期间,赢得了朝鲜族同胞的好评,成为六队第一任汉族队长。六队党
支部被总局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先后被评为友谊农场劳动模范、管理局“十佳公仆”,2003
年被评为总局优秀党务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崇岩
杨崇岩(1933—)肇源人,1949年在肇源农场参加工作,1953年任拖拉机驾驶员。1951年冬
天他从吉林大来镇往回拉生产资料,赶的是大车,由于天气不好大车坏在半路上,他顶着零下
30多度的寒风修车,大车修好但他的手脚都冻坏了,还继续坚持工作,没有耽搁一天。1952年
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杨传玉(1942—)山东阳谷人,在延军农场第三居民组担任机车长期间,他的车组连续 2年
在全场机务比武中获第一名。生产队谁有困难,他都主动帮忙,不要任何报酬。1980年被分局
授予新长征突击手,1981—1984年多次被农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先进车组,1982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杨春(1963—)肇源人,1985年 7月在肇源农场参加工作,先后在五队、供销社、罐头厂当
工人,1990年入党,1995年11月担任加工厂车间主任,2002年12月担任江源米业公司经理。1998
年洪水过后,为了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他带领全厂工人从废墟中扒砖、扒瓦,节约资金
5万余元,完成500平方米库房维修、新建8 000平方米冻房、重建2.5米高围墙 130延长米、铺
设晒场1 000平方米、清理库房1 100平方米。加工厂要装一套日产量 100吨生产线,安装时他
不离现场,奋战两个月,按期完成任务。节省资金10万元。投资20万元建两栋金属粮仓,还加
工成品粮400多吨。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纯正
杨纯正(1937.12—)河北三河人,中专学历,1958年9月在原农垦部水利工程局参加工作,
1984年 9月入党。曾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院设计三室副主任等职。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参加密山虎林电力联网工程勘测设计工作;八十年代,勘测设
计了牡丹江、红兴隆、宝泉岭、九三等农管局的供电网的新建、扩建、改造工程;九十年代主
持规划设计并参与了施工建三江管理66千伏供电网的建设工作。几十年来共设计了35千伏至110
千伏农网变电所六十多座、供电线路 700多千米,还参与林源石化厂、浩良河化肥厂、小岭水
泥厂、三江食品公司等配电工程的建设工作,还设计了垦区的三座大型灌区提水站及三十多座
中小型提水、排水站的配电工程,及一些工业、民用建设工程的配电设计。1984年被评为总局
劳动模范。
杨大勇(1962—)山东牟平人,党员,本科学历。1979年参加工作,现任军川一中副校长。
自1998年多次被评为分局、总局先进教育工作者,宝泉岭分局第二届“十杰青年”,2001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道清(1934—)浙江人,党员。1949年 9月参军,1958年转业到八五五农场,1983年调任
八五一一农场党委书记。农场工农业总产值1987年比 1984年增长50%;人均收入1987年比1984
年翻了一番。农场于198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他本人1987年被评为总局
劳动模范。
杨德海(1957.12—)佳木斯人。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十四管理区
二十七作业站站长。1987年10月任三队队长,他严把作业质量关,向标准作业要效益、要产量,
大豆单产360斤,小麦单产560斤,玉米单产超千斤。三年经济效益连续超百万元,生产队被评
为管局级先进单位,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环保先进单位,本人也被评为管局、农场劳动模范、
总局模范共产党员。1992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
杨德清(1959.7—)海伦人,1976年入伍,1980年转业到建设农场。从1991年 5月任砖厂厂
长后,生产红砖产砖700万块,实现9.9万元利润,创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1992年 6月连续下
大雨,砖厂南面的河大水上涨,围困着砖厂,在这紧急时刻,他带领职工抗洪一昼夜,免受30
万元的经济损失。他看到职工吃水困难,1992年打了机井,使职工吃上了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
199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德田(1940.2.16—)山东掖县人。1985年10月参加工作,1972年7月入党,曾任铁力农场
木材厂车间主任、厂长、绥铁建筑公司工程一处主任、党支部书记。在1984年担任木材厂车间
主任时,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了两台砂浆搅拌机和一台25米高的龙门吊机,解决了建筑施工机
械不足的问题,节约资金15万元。在建筑公司也经常搞些小革新,如带锯锉机,带锯跑车机等。
1984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德祥(1943—)山东沂水人,汤原农场二队员工。他原是二队副队长,1985年带头兴办家
庭农场。1985年至1988年盈亏相抵,1989年起他应用农业新技术,施用多元复合肥、固氮灵等
新型肥料和农药,麦类作物春深施肥面积达100%,玉米精量点播面积达100%,大豆垄三栽培、
化学除草面积达100%。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累计盈利30余万元。十年间累计帮
扶贫困户资金近3万元。199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典和(1952—)湖南宁乡人,1969年在八五七农场参加工作,1971年调入依兰收获机厂。
1987年任销售科销售员后,每年出差 200多天销售,每次出差回来,从不先回家,而是先到科
里向领导汇报工作,年年都超额完成销售任务和回款指标。1987年就回款60多万元。平时,只
要工厂有装车、卸车、包装的任务,也是积极地去协助。1988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殿侯(1930.10—)四川人,太原工学院肄业,农机工程师。1950年 12月参军,1958年转
业到垦区,先后在八五二农场、红兴隆科研所工作,1981年调入农垦科学院。1981年至1984年
主持设计了八五三农场四分场六队粮食处理中心,八五三农场七分场高低温结合干燥处理;与
他人共同主持设计了友谊农场五分场粮食干燥处理中心。1972年,二十团和三师科研所吸收匈
牙利 B2V玉米收获机及法国等玉米收获机的优点,由他主持总体设计,从试验、新产品试制到
定型,共经三代样机,批量生产 120台,于1974年通过部级鉴定,1975年列入省统一编号、定
名,1975年通过生产鉴定,至1989年生产销售1817台,销往河北、山东、陕西、上海市、新疆
等省市,并远销到俄罗斯、厄瓜多尔、朝鲜。该机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黑龙江省科学
大会奖,总局科学大会奖。他在197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杨凤玲(1958—)女,吉林德惠人,党员。1977年参加工作,1981年调入普阳招待所工作,
历任服务员、所长。1997年招待所与机关食堂合并成立普阳宾馆,她担任经理。在2000年和2005
年被总局工商局被评为“物价信得过单位”,2002年被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省级‘三八’红
旗集体”的称号。她本人也年年被评为农场先进及宝局、总局级先进个人;2000年、2001年被
授予宝局三八红旗手、2002年被授予宝局优秀女干部、2004年被评为总局三八红旗手等。2005
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杨凤山,党员,二龙山农场职工。195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杨广才(1960.9—)出生于八五五农场,在八五五农场六队当机务工人。全队有 70%的耕地
都是他的车组担负作业。1990—1999年10年间,先后获分局级劳动模范 5次,1992年、1995两
次被评为总局级劳动模范。
杨广福(1947—)海林人。1960年 8月在五大连池农场参加工作,1963年调到尾山农场任加
工厂工人、通信员、办公室管理员,1986年到林业公司承包土地75亩,种地养猪两项纯收入3 500
元;1987年调整了产业结构,经营180亩土地获得纯收入6 000元。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广富(1960.5—)山东人,党员。1976年11月参加工作,1977年 9月入团,1978年参军,
1982年复员到铁力农场水利队工作。1984—1993年连续十年被评为农场劳动模范、五次被评为
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被评为农场劳动模范标兵、分局优秀党员。1995年被评为绥化分局劳动
模范,4次受过晋升工资奖励,1996年机车出勤率92%,完好率98%以上。三年挖土方57.43万立
方米,长 9万延长米。1994—1995年,施工的水利工程被评为“垦优”,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
动模范。
杨贵东(1965.8—)贵州三穗人,青年农场江北鸡场饲料库组长。在饲料库工作期间,他不
徇私情,收原粮时以质量为重,不对送粮户吃、卡、要,受到送粮户的称赞,并多次顶住有关
部门安排的人情粮。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这一关,从粮库、油厂到产地来回奔波。节约资金近百
万元。2000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
杨贵峰(1957.11.4—)吉林扶余人,党员,大专文化。1975年7月高中毕业后在江川农场四
队参加工作,历任木工、统计、四队农业副队长、队长。他自担任四队队长以来,至1992年全
队旱改水达6 500亩,粮食单产由过去的3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全队增加效益 97.5万元,当
年盈利100多万元,同时清回职工欠款 60余万元,199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1995年他调任
七队队长,发展水田2 500亩,盈利 40余万元。同时他组织职工引进水田机械,使七队水田机
械作业达到了全程化。改变了七队过去草房多、道路差的落后面貌。1995年他再次被评为总局
劳动模范。
杨贵菁(1949—)女,北京知青,高中文化,1968年下乡到兵团八团四营三十九连参加工作,
1970年入党。历任连队代课教师、四营、二营副教导员,1971年任团副政委。1972年 4月被评
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杨桂良(1972.5—)山东梁山人,党员,大专文化,1994年参加工作,八五七农场第八管理
区职工。1997年向亲朋好友借3万余元买了一台1065收获机,承包了1 000多亩旱田。2001年又
承包了200多亩旱田。2001年把原200多亩地改成水田,2003年亩产千斤以上,当年盈利 6万余
元,2004又扩种了150亩水田,使水田面积达到350亩,亩产达到1 100斤以上,亩利润实现500
元以上,仅农业收入就达到18万元,另外加上运输车、收获机、挖掘机的收入,2004年收入达
到25万元。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国华(1963.10—)河南辉县人, 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第一管理区第一
作业站职工。1997年担任家庭农场场长,当年4 000亩地盈利 40余万元。曾获先进家庭农场、
牡丹江管理局劳动模范和八五六农场劳动模范,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国荣(1951.5—)浙江瑞安人,1970年4月下乡到梧桐河农场,1974年9月入党。自担任宝
泉岭电业局局长工作以来,坚持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节假日、星期天很少休息。经常深入到
群众中,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多次获农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分局先
进工作者、优秀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抗洪抢险先进个人、总局模范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
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海(1965.5.1—)苗族,贵州兴仁人,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政工师。1983年 7月在红旗
岭农场职业高中毕业,在十三队当卫生员。1984年 9月到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86年后
任农场中学教师、学校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农场团委书记、纪委副书记兼监察科科长。多次
被农场、分局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总局纪检监察先进
工作者。2000年获红兴隆分局“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杨和平(1952.7—)山东莒南人,党员,大学文化,高级水利工程师。1970年12月参加工作,
曾任八五七农场水利队工人、车长、统计、副队长、水利公司经理;2000年 9月调任农场场长
助理,后任农场副场长、社区副主任、工会主席。在任水利公司经理期间,主抓水利施工,兼
顾桥涵施工,挖潜增效,1995年,公司实现产值550万元,盈利 148万元,职工人均收入8 900
元,公司达到了省总局小康队标准,进入了总局百强队行列。1995年、1999年两次被评为总局
劳动模范;1995—1998年获分局劳动模范;2000年获分局十大杰出职工;2002年获“分局十佳
公仆”、“分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 华
杨华(1932.7—)北京人,1952年入党。曾任北京石景山区西黄村乡乡长。1955年 8月与五
名青年发起组织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到萝北荒原垦荒,任队长、北京青年集体农庄主席。1955
年出席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6年出席省青年垦荒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7年出席全
国第三次团代会。1959年任萝北农场四分场副场长, 9月,出席第二届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
积极分子大会。1963年后,任青年农场生产队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兵团十四团副团长、向阳
农场副场长。后任调研员。1985年 5月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表彰大会。
杨华军(1965.4.18—)生于汤原农场六队,1982年参加工作,1996年任普阳农场 16队粮食
保化员。曾连续多年被农场被评为青年突击手、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04耕种土地30公顷,还
带头搞养殖,还经常为身边的群众传信息、送技术。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辉(1961.3.17—)辽宁昌图人,大专学历。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 7月入党。历任
友谊农场八分场五队农业工人、机务工人、机务副队长、八分场八队工会主席。2004年开发种
植 “小毛葱”,采取了适时早种、秋施肥等技术措施,结合防病防虫,在生育期喷施5遍叶面
肥。当年,75亩小毛葱平均亩产3 000公斤,亩收入3 200元,当年纯收入24万余元,2005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吉庆(1958.3.10—)山东高唐人,1975年11月在兵团五师五十四团参加工作, 1984年调
二道河农场第二作业区任车长。他在播种阶段经常连续作业,一天最多干十八、九个小时,每
年的工作量都达到全区的50%。他的机车连续十年没大修,总修理费比同类车节约30%。1995年
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加玉(1973.12—)山东梁山人,大专学历。 1999年在六分场七队担任治安员兼团支部书
记,创建了农场第一个獭兔养殖基地。经过近 6年的苦心经营,不仅自己得到了回报,还带领
周边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已在八五二、八五四、八五七、庆丰和宝清县等地建立了 6个
养殖分场,发展了50多个养殖户,签订了长期回收合同,建起了销售网络。2001年 8月被总局
授予“九五”期间脱贫致富标兵;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2003年4月当选总局第四届“垦
区十大杰出青年”。
杨建国(1961.1—2004.1)山东曹县人,生于同江县,1990年 3月入党,大专学历。1978年
4月在青龙山农场参加工作, 曾任汽车队驾驶员、办公室主任、林业科长,鸭绿河农场驻烟台
经销处经理、鸭绿河农场基建科长办公室主任、民政局局长、农场武装部部长。2003年被解放
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民兵抗击“非典”工作百名先进个人。
杨杰(1965.8.5—)克山人,1995年7月入党。1985年7月黑龙江粮食学校粮油储检专业毕业
后在建三江粮食局参加工作,曾任粮食局科长、粮贸公司副总经理、前进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
总局粮食局副局长、建三江前进中央直属粮库主任。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金荣(1944—)甘南人,1963年在查哈阳农场太平湖分场八队参加工作。从1983年开始,
他靠一台小四轮搞运输贩运啤酒、百货,又靠这台小四轮种 1 500亩承包地,后来又开始搞起
了客运,拥有大中型客车五辆,年纯收入近20万元。多次被总局、分局、查哈阳农场授予劳动
模范和先进个人的荣誉。在他的帮助下,有 4户贫困户通过种植、养殖、运输、收购鲜奶走上
了富裕路。1999年他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金生(1942.6.24—1996.10)讷河人,1960年1月参军,1966年3月转业来垦区七星农场工
作,1970年 3月入党。曾任部队战士、七星农场三十八队机务工人、机务排长、四十三队副队
长、四十队队长、三分场党委书记、三分场场长、二分场场长、农业开发公司经理。1987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景荣(1938.4—)木兰人,云山农场档案室档案员。1991年他管理的档案室又被破格授予
省级档案工作达标先进单位,1992年档案管理工作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他改进检索工具,节省
了人力、物力,1992年完成了全场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会计档案及不同载体档案的统一管理。
199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静(1965.6—)女,吉林永吉人,2000年入党。1984年在八五三农场林业公司筷子厂参加
工作,1988年调到农场客运站任站务班值班站长。在工作中,她学会用哑语为特殊旅客特殊服
务,还将与客运有关材料收集起来,无论是在岗位上还是在家中,一有时间就背记,很快掌握
了客车的发停时间、班次、旅行常识,对旅客的各种提问都能对答如流,从无差错。在参加总
局客运知识竞赛中获第二名,获省第四届职工技术运动会道路客运广播员第三名。客运站实行
微机售票、检票后,她很快掌握了操作技术,提高了服务质量。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军①(1962.12—)桦南人,1979年12月参军,1981年11月入党。1984年1月退役来垦区工
作,曾任部队战士、班长、前哨农场十三队司务长、十二队党支部书记、农场招待所所长、农
场办公室主任、九队党支部书记、面粉厂党支部书记、砖厂厂长。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军②(1953.8—)辽宁昌图人,大专学历,工程师。1969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6月入党。
历任友谊农场八分场工人、砖厂厂长、六分场啤酒厂厂长、双鸭山瓶盖厂厂长、友谊农场甘油
厂厂长、友谊农场经委副主任。在担任友谊农场六分场啤酒厂厂长期间,建立了14项规章制度,
从严治厂,改变了亏损大户的形象,从1991年经营亏损135万元,到1992年经营亏损 31万元,
年减亏104万元,199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开明(1952—)吉林东风人,党员。1974年由北京体院毕业分配到八一农大体育教研室任
教,在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担任总局体委的顾问,经常参与考察、协助制定长远规划、举办大
型体育竞赛活动。带领的两个少年篮球队中通过严格训练,在1992年代表总局参加省七届运动
会比赛时,女队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他在199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开忠(1934.11—)山东蓬莱人。1954年参加工作,1956年任农场计划员。 1958年,在八
五七农场白灰厂养蜂,是省养蜂协会理事。20多年来刻苦钻研养蜂技术,成功地解决寒区蜜蜂
露天越冬问题,1977年被授予高产蜂场。1983年,他用芹菜治疗蜂蛹成功,解决了蜂蜜污染沙
尘的问题,改变了过去一直用敌百农药治蛹的方法。1981年喂糖2 500斤,1982年2 600斤。1983
年喂糖1 800斤,费用4 000元,产蜜12 000斤,除去越冬饲料,总产值9 360元,纯挣5 360元,
还为下年积累了2 400元,发展了20群蜂,共计 80群蜂,为专业承包开辟了新路。1983年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克军(1968.5—)方正人,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主任,党员,副教授,硕士
研究生导师。先后获得国家“八五”三江攻关先进科技工作者、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等荣誉,2005
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先后参加、主持了国家“八五”攻关、省教育厅、省自然基金、总局、
国家十五项、大庆市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他参加的国家“八五”“三江平原低湿地农业综合
发展研究”的课题,曾获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
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垦鉴玉六号、垦玉七号主要完成人。
杨立臣(1963.1—)生于友谊农场,红兴隆分局建筑安装总公司总经理,使一个濒临破产的
企业当年实现扭亏为盈,1997—2001年连续盈利超50万元,2002—2005年连续盈利超百万元,
连续八年实现盈利超50万元和百万元的好成绩。2002年投资 100余万元为居民区修建白色水泥
路面300多延长米。八年来还清陈欠1 000余万元。1999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1995年、
2002年两次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立谟(1929.9—)江苏江阴人,1950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因教学成绩突出,1980年
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总局模范党员;1982年、1983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模。黑龙江省“五讲
四美”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评为农牧渔业部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国家教育系统劳动模
范。
杨利(1965.3—)山东蓬莱人,党员,八五七农场朝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企业的水
泥产量、质量、销售、安全文明生产和经济效益及职工收入、分配都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三班
倒职工上下班通勤车接送,一日三餐企业免费供饭,逢年过节有瓜果梨桃鸡鱼肉啤酒。职工伤
病住院和婚丧嫁娶、有突出贡献的子女上学,必到场慰问或看望。为社会公益捐助10万元以上,
曾多年被鸡西市和密山市委、市政府授予“非国有企业财政贡献大户”和“财政支柱大户”。
企业连续四年被评为农场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牡丹江垦区先进基层单位”。从2002年到
2005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农场标兵,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林①(1942.5—1994.4)河北平泉人,1960年8月参加工作,1961年参军, 1971年入党。
1963—1969年一直在九三分局从事商业工作。曾任业务员、百货公司、烟酒公司经理、经济师;
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模。
杨林②(1946.4—)辽宁沈阳人,1964年参加工作,牡丹江分局党委办公室主任兼机关党委
副书记,高级政工师。在担任办公室主任期间,2001年办公室被评为总局先进单位,2003年被
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全省保密工作、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
总局档案、督办、保密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史志工作被授予全省史志标兵单位。他连续三届
被评为分局十佳公仆、先后被授予总局优秀党员、分局劳动模范等称号。2002年、2005年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培忠(1955.11—)山东东平人,本科学历,高级政工师。1973年4月参加工作,1982年12
月入党,历任友谊农场七分场二队农工、红兴隆局直中学教师、高中教师,1987年 8月任农业
技术学校政教室主任,1989年 5月后分别任管理局党委组织部组织员、宣传部副部长、办公室
主任。在担任分局办公室主任时,完成了宾馆经营机制改革,扭转了亏损和欠发工人退休金的
局面;对机关小车队实行了费用承包、单车核算,全年节约20万元;打字室也实行了承包经营。
办公室被省档案局被评为优秀单位。他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管理局机关工委先进工作者、管
理局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总局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2002年
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麒龙(1969.12.31—)山东郓城人,1995年9月入党。1991年3月在二道河农场参加工作,
曾任土地科科员、第一作业区统计员、第四作业区水稻站站长,2001年12月任第一作业区党支
部书记、第五作业区主任、第八作业区负责人。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琴英(1947.10—)女,土家族,重庆市秀山县人, 1968年在八五二农场六分场十队参加
工作,1983年任农工排长时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庆安(1952.2—)鸡西人,大专文化,党员。1968年下乡在山河农场参加工作,历任调拨
员、科长、经理等职,现任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生产资料公司部门经理。曾多次被评为牡丹江
管局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标兵、总局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荣斌
杨荣斌(1959.2.20—)云南马关人,1976年1月参加工作,1982年省畜牧兽医学校毕业,1985
年11月入党,大学文化,高级农艺师。历任二龙山农场保化员、技术员、生产科科长、总农艺
师、副场长;2000年后任北安分局科研所任副所长、所长、北大荒种业集团北垦分公司总经理。
曾被评为分局优秀民兵干部、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总局农技推广工作先进工作者。几年来北安
科研所育成大豆新品种7个、小麦新品种2个,新增经济效益14亿元以上,获总局科技进步二、
三等奖3项,农业连续获得丰收,大豆平均单产326斤,小麦平均亩产 530斤,家庭农场累计利
润600万元,承包土地职工人均收入达到8 000元,比过去增长3倍,工薪人员月人均工资由550
元增加至1 210元,增长120%。2005年他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如坦(1946.12.8—)山东梁山人,名山农场六队长。他将 28个家庭农场组成了三个协作
体,实行了机到户、地有数、不固定、合着干、分开算的承包生产经营办法。同时抓了科学种
田,并严格落实合理轮作。这个队先后购买了康拜因、大型平地机、精量点播机、拖拉机、24
行播种机,共投资60多万元。还有米类加工、冰棒生产、豆芽加工、豆食品加工等七个小厂;
家庭养殖业有奶牛、菜牛、猪、羊、鸡等。第二产业和庭院经济收入达 30多万元。6年来,农
业生产经营利润平均40多万元。1991年生产队被管局授予文明单位标兵。他在1992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1993年被评为总局优秀共产党员。
杨瑞亭(1942.8.7—)双城人,小学文化,党员。1961年参加工作,是二龙山农场五分场二
十九队机务工人,他担任车长的拖拉机是二龙山农场标杆车组。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瑞欣(1939—)山东海阳人,初小文化。1958年参加工作,1959年 8月到八五九农场二分
场开荒二队从事机务工作。1965—1977年在饶河农场二连、四连、十四连历任驾驶员、材料员、
连长。连续多年被评为农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生产队连续四年被评为农场先进生产
队。他在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韶华(1956—)安徽蚌埠人,1972年在肇源农场三队参加工作,1982年在省赵光技校农机
专业毕业后回肇源农场任机务技术员、职业高中教员、副队长、队长、农机科副科长、办公室
主任、副场长,1986年入党,1996年12月担任肇源农场场长。1998年洪水把肇源农场夷为一片
废墟,他带领全场职工共筹措资金 4 000万元用于农场基本建设,仅用三年时间迅速崛起,农
业基础设施全面恢复,场容场貌改观,产品开发赢得了市场。三年内农场盈利 600万元,电视
入户、自来水入户100%,电话入户率 90%以上,砖瓦化率100%,实现了总局党委提出的一年受
灾,二年恢复,三年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他先后获得了绥化分局“十佳公仆”等二十余项殊
荣,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绍宏(1960.12.24—)山东平原人,1991年7月入党。1978年 10月在青龙山农场参加工作,
历任十七队工人、技术员、队长、农场林业科科长、农场公路管理站党支部书记。1999年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胜东(1959.12—)山东肥城人,工人技师,虎林电厂热电厂检修班长。 他所带的检修班
主要任务是电厂运行设备的检修,出现问题时,他总是走在最前面。3#炉工程是公司的生命工
程,他担任质量监督员,早来晚走,在工程中发现设计不合理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保证了3#
炉的正常竣工。2005年,1#炉大修中,他带领本班更换省煤器,改造喷燃器,更换省煤器为厂
节约资金十多万元,喷燃器内管自己制作,节约资金 3万余元。2002年、2005年两次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杨士来(1960—)山东莒县人,1979年在查哈阳农场八分场参加工作,1981年在查哈阳农场
海洋分场工作时曾被评为分局劳动模范,他在麦收期间起早贪黑完成康检,超额完成麦收任务,
立三等功。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守华(1955—)山东日照人,党员,大专文化。1974年在军川农场参加工作,历任工人、
车间主任、建材贸易公司书记、经理、宏业建材贸易公司经理。1996年他接手管理濒临倒闭的
木材厂,上任后依靠群众,1996年企业盈利7.8万元,1997年企业盈利5万元。1998年初企业改
制以 98%选票被选为宏业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兼经理。1998年实现产值 314万元,利润
39.5万元,上交租金17.5万元,职工人均收入 4 800元。1998年施工的场部水泥路经验收获垦
优工程。1997年农场授予“文明单位”,1998年被农场授予“经济效益显著单位”。他在1996
年、1998年被授予管局级优秀党员,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农场级的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杨寿东(1916.1.1—1991.1.30)山东牟平人, 曾任通北农场修理所主任、赵光机械厂厂长。
1948年到通北农场,是一个熟练的内燃机修理工,在建立通北农场修理厂时任厂长,在他的带
领下,把冻在地里挖出来的已经破损严重的拖拉机修理,成为当时农场唯一的农业机械,先后
又维修了八台耙和两台犁,这些破烂机械有的是拣来的,有的是从当地人手里买来的。1949年
在没有进口零部件的条件下,修好了一台斯特兹拖拉机,他曾经制造了一台螺丝架,解决了通
北农场全年需用螺丝的 50%。修理厂从仅有的一个小型烘炉,发展成可以修理修理拖拉机的工
厂。在场内曾四次当选劳模,195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杨淑芹(1946.1.23—)女,海伦人,赵光农场砖厂车间主任。砖厂是 1957年建厂,亏损多、
盈利少。1989年被聘用干燥车间主任。当时她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爱人多病,在每年一百
多天的生产期里,每天早晨 3点多就到厂里,晚八九点钟才能回家,使砖厂的年产量由原来的
几百万一跃升到两千万块。为砖厂由亏损厂变成先进厂做出了贡献。先后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三八红旗手、“女状元”等,199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淑云
杨淑云(1927.9—)女,四川绵阳人,四川大学农学院毕业。1950年10月参军,在铁道兵五
师任文化教员,1954年10月到北大荒创建八五○农场,是八五○农场六人筹建小组成员之一。
1983年11月入党。1979年任八五○中学英语教师。参与农场史编写和三江开发工作,在负责主
持与东北农学院合作的“黑豆果种、加工、生产体系研究”课题实施中取得好成绩。1979—1985
年多次被授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 7月被授予牡丹江市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
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同年 6月,参加农牧渔业部组织的全国农垦系统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团在北京清华大学、政法大学等处巡回报告。
杨绥民(1942.7—)嫩江人,现任九三分局局直中学教师。他作为教研组组长,对待组里的
新教师积极指导,悉心培养,在他的指导下,年轻教师很快成熟,成为业务骨干。1980年被评
为总局劳动模范。
杨泰(1949—)齐齐哈尔人,党员。1968年 7月下乡到兵团五师五十团一连参加工作。历任
兵团战士、排长、副连长、机关党委干事、团委干事、团委副书记。他创建了青年活动中心,
筹建期间,亲自动手制作设备,集木工、钳工、电工、油漆工于一身,眼睛被电焊光打肿了,
痛得不能入眠,也不休息。他自行设计制作的十几种电子游艺玩具,节约资金1000余元。他先
后两次被评为农场先进生产者,五次被评为管局、总局、黑河地区新长征突击手和优秀团干部,
两次出席省团代会,1983年被评为管局、黑河地区、省“采种支甘”先进个人。1983年被评为
总局劳动模范。
杨铁(1959.1—)山东栖霞人。庆丰农场医院院长。1999年接任院长时正是医院经营最困难
的时期,他带领全院120名职工经过三年的努力,业务收入由原来的300万元增长到 500万元。
自筹资金购置设备,先后购置了彩超、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心脏监护仪、离子分析仪等10台设
备,同时投资7万元改建发电房和水井房,更换被褥100套,改善了环境和住院条件。2002年他
被总局被评为劳动模范。
杨通宝(1967.11—)四川綦江人,在宝泉岭农场二十四队工作,2002年3月被评为总局劳动
模范。1994年初,他购置一台 802拖拉机,有一年,本队职工王晓露眼看别人的大豆都播完了,
只剩下她的一小块洼塘没有人干,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杨通宝,没想到他二话没说就给播
上了,这一天光播小地块就有70多块。2000年春播期间,他一台车就播 328公顷,整整一个月
没回过家,晚上领着驾驶员在农具场打更房或车里休息,凌晨就开车下地,大豆、玉米全部播
在高产期,这年他收入 9万余元。队里职工都知道他的作业费只收整不收零,少则几十元多则
上百元,每年收入至少要损失2 000多元,有人给他算了一下,至少收入2万余元。
杨 文
杨文(1956.5—)吉林梨树人,1973年12月参军。1975年5月入党。1980年1月退役来垦区工
作。曾部队战士、班长、勤得利农场粮贸公司副经理、粮贸科科长、建三江国家粮食储备库主
任、粮食局局长。在任农场粮贸经理期间,历年都圆满完成粮食交售任务,1995年带领职工昼
夜奋战15天,抢运大豆4 000吨,节约费用40万元。1987年3月被评为国家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先
进工作者,1995年1月获总局开拓杯生产能手称号,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1997年9月获
北大荒功勋奖章。2001年7月获总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