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zhu

zhu





朱宝华

  朱宝华(1971.5.19—)山东巨野人,克山农场 25居民点主任、党支部书记,并兼任养狐协
会会长。1998年他投资 2万余元在农场从事蓝狐养殖,1999年他注册了“华远良种狐繁育场”,
到2004年底,全场400余户职工从事狐狸和貉的养殖业,并辐射到周围6个市县的30多个乡镇,
总养殖户达到1 100多户,累计销售毛皮 12万张,创产值3 600多万元,实现利润1 954万元。
还亲自带头买奶牛7头、肉牛15头,一年多来全居民点新购进奶牛105头、肉牛 217头,他又自
筹资金12万元为建起2栋牛舍。全居民点人均收入 4 570元,比上年增长 8%,2004年人均收入
5 020元,比上年增长9.8%。他被省工会授予创新能手, 2002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黑
龙江省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朱宝天(1945.8—)江苏宿迁人,初中文化。1962年参加工作,1972年入党。曾在八五三农
场任排长、队长、煤矿矿长、分场副场长、场长等职。在1990—1992年领导八五三农场一分场
职工,战胜了自然灾害,畜牧业产值30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6877万元,粮豆总产68462吨,被
黑龙江省被评为先进乡镇企业,1992年获分局抗灾抢收集体二等功。1992年他被评为总局劳动
模范。


  朱波(1946—)北京人,党员。1968年下乡来八五三农场,1969年参加珍宝岛自卫还击战战
勤工作,立三等功一次。197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朱才龙(1949.10.14—)山东泰安人,党员,高中文化。1966年参加工作,原为江川农场四
队学校教师,1989年承包土地,拥有全套水田作业机械,固定资产近30万元。2002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朱长文(1951.2.18—)拜泉人,北安农垦法院院长。 多年来,他狠抓制度建设,提高裁判
文书写作质量。狠抓提高办事效率,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带头捐了 400元,建立了“救助当事
人困难基金”,同时拿出6 000元帮助脱贫致富。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成寿(1953.2—)山东平度人,大学文化,党员,高级工程师。1968年11月在莲江口农场
参加工作,1977年调总局机关维修队,1982年入建工学院学习,1985年任总局二建经理,1995
年后任龙垦建设工程公司经理、农垦建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农垦建工集团年产值由
3亿元升到了11亿元,自2002—2005年年年盈利。人均收入由6 000元增加到了 1.5万元,公司
还清了4 000多万元的职工欠款。曾被总局机关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 1995年获省建
设系统劳动模范、省优秀建筑企业家称号、垦区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获中国当代企业家,2004
年获中国优秀企业家称号,2004年获哈尔滨市优秀企业家、垦区建设系统先进个人、2005年省
优秀建筑企业家、2005年省改革百名优秀人物、2005年总局劳动模范。


  朱崇明(1941.7—)江苏淮安人,党员。高级会计师。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后分配
到査哈阳农场,先在绿色海洋农场一队劳动,后任会计、农场财务主管会计、总场财务主管会
计、齐齐哈尔分局计财主管会计师及科长、总局财务处科长、副处长、处长、总会计师等职。
在负责全总局财务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务工作者,1993年 4月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朱大彦(1954.11—)江苏东海人,党员, 1992年他调到绥棱农场十一队任队长时,兴办了
垦区第一个股份合作农场,1996年在农业管理上引进“邯钢经验”,成为农场“斤粮成本逆控
法”的试点单位。1996年人均收入达5 500元,职工人均收入超万元, 1998年底,生产队年创
利润136万元,亩效益114元,人均收入7 933元,职工人均收入 17 078元。被绥化分局命名为
小康队和分局样板队。1999年农场党委奖励他一级工资。同年被授予绥化分局“十佳公仆”称
号。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东升(1963.3—)讷河人,共青农场第六居民组家庭农场场长。自1996年兴办家庭农场以
来,坚持科学种田,购入德特—75、天拖—654轮式拖拉机和气吸式精量播种机、5.4通用机、
松耙机、喷药机等大型农机具,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所承包的78公顷旱田,每年赢
利都在18万元左右。多次被评为农场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广银(1961—)江苏宿迁人,党员。1977年在海林农场水利队参加工作,1978年调四队,
现为海林农场第一管理区第四居民组家庭农场场长,承包土地 1 530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
余台件,2005年平均粮豆单产368公斤,实现利润30余万元。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2003
年被评为垦区种粮大户。



朱国芳

  朱国芳(1949.10—)浙江镇海人,大专学历,主任医师。 牡丹江分局中心医院内科主任。
1968年从上海下乡到兵团三十二团。多年来先后主持开展了如平板运动心电图ST改变与 Qtd关
系的研究,司威特降纤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牡丹江垦区心血管病发病趋势预测及其预防策
略的研究等近10项临床科研项目,先后两次被评为总局优秀科技工作者、分局优秀科技工作者
和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模范工作者,分局“百佳职工”,两次分局三等功,两次分局优
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洪斌(1965.7—)贵州思南人,依兰农场建设科科长。1983年参加工作,1996年入党。1997
年底被任命为建筑公司经理,1998—2005年间,公司完成基本建设投资 360万元,上缴利润18
万元。已拥有固定资产20余万元,各类机械设备15台,并成立了一支以下岗职工为骨干的30余
人的建筑队。2002年自筹资金 150万元,开发了依兰农场第一栋居民住宅楼。2003年又建起一
座占地 3 000多平方米的养鹅厂。2005年承包了映山红水库,在100亩水面上搭建起4座鹅舍,
在水库边新建一座占地 280平方米的红瓦二层小楼,发成为集养殖、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田园
式经济区。他多次被评为分局、鹤岗市劳动模范。
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洪叶(1964.5—2006.5)山东沂水人,1991年7月入党。1983年9月在前哨农场参加工作。
历任工人、一队机务副队长、党支部书记、队长。2004年 1月任五队、十三队队长。1999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鸿升

  朱鸿升(1939.8—)山东黄县人,青年农场靠河养鸡场场长兼书记。他在靠河建起了一个大
鸡场,鸡场粮食生产几年来年年过“黄河”。他作风清廉,群众观念强,善于倾听与集中大家
的意见,哪里艰苦、哪里工作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和职工战斗在第一线,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
化,对职工生活困难,却时刻挂在心上,职工有病他跑前跑后,职工有困难时,第一个帮助解
决的必定是他。1979年仅副业收入就达28.7万元。他也于1974年、1978年两次被评为黑龙江省
劳动模范,1979年被授予全国农村先进工作者,同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建昌

  朱建昌(1945.9—)山东日照人,1965年 7月在二九一农场参加工作,1983年入党,历任教
师、中学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农场教育科长等职。1967—1978年,他负责九队学校工
作。九队学校条件很差,没有固定教室,食堂、仓库、家属房都当过教室。1978年学校10名应
届高中毕业生,有 5名考入大学,其中有一名考入国家重点大学。九队学校被分局定为重点学
校。1978年秋调到场直中学担任领导后,仍兼任高中毕业班数学课教学,1981年被评为全国农
垦系统先进教师。


  朱景祥(1930.10—)吉林和龙人,党员。红兴隆党校副校长。1947年8月参加工作,积极主
动支持中青年干部放手工作,起到一名老党员的表率作用。他严守财经纪律,保证了学校的各
项支出。1987年党校房建和食堂下水道维修,他亲自设计、亲自干,搬砖弄瓦,按时完成了工
程,还节省资金三千余元。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孔云(1955.12.23—)山东日照人,1974年12月参军,1978年1月入党,1981年1月退役来
垦区工作。历任战士、七星农场采石队副队长、队长、农场纪委干事、街道办事处主任、第四
管理区党总支书记。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2004年12月被总局党委、总局命名为北大荒
百面旗先进个人。



朱连义

  朱连义(1944.9.7—)河北景县人,党员,大专文化,政工师,1959年12月在鞍山钢铁厂当
工人,1962年到北兴农场当农工,1969年调兵团六师向阳团二连机务战士。到五十八团后曾在
十五连、十二连当机务工人,1974年12月后分别任红旗岭农场机务副连长、十二队队长、十二
队党支部书记、渔业公司党支部书记。在十二队任队长期间,建成远近闻名的“万元村”。1982
年到1986年十二队上缴利润105万元,年均上交 21万元。他多次被农场、管理局被评为先进工
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1982年被总局模范党员。1987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


  朱良军(1954.8.9—)安徽萧县人,1986年7月入党。1972年3月在兵团二十四团参加工作,
历任二十四团驾驶员、胜利农场二分场车队驾驶员,1983年 9月任农场公路站副站长,1992年
任公路站支部书记、站长。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洛军

  朱洛军(1959.4—)生于集贤农场,1977年10月在双鸭山农场三队参加工作,历任农工、机
务驾驶员、车长、机务统计,1992年入党。 1983年他接手队里最老旧、性能最差的苏式CK—4
康拜因,并担任车长。作业中,他发现了问题,就大胆进行改装。1984年 6月,正当他进行第
二项改装时,得了神经末梢炎,手脚触及东西就疼痛难忍,他仍强忍疼痛戴着棉手套改装。三
次改装后,第二年收支平衡,第三年盈利9 000元。1986年他接一台新进的东风 90康拜因,他
对这台新车进行了五项改装,改装后,这台90马力车可与120马力的车争上下,减少故障20%~
30%,每年维修费降低10%左右,提高作业效率5%~10%,年均作业量 4 150亩,年均盈利4 606
元。1989年被评为农场劳动模范、管局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
动模范,199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 9月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科技推广能手”。


朱平(1950.7—)宁安人,1968年由牡丹江下乡到垦区,1973年调到北兴农场,1988年入党。
1987年任农场修配厂任厂长,五年中修配厂年产值从 60万元增至250万元,1990—1992年,累
计完成产值691万元,经营利润20万元,职工收入从900元提高到 2 100元。他年年被评为农场
先进生产者,修配厂年年被评为双文明单位。1991年被评为管局先进个人和抗洪抢收二等功,
修配厂集体立三等功。1992年他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其鉴(1927.1—)广西昭平人,党员。1979年在普阳农场四队期间,1981年内涝严重,积
极组织职工排涝、抢农时,当年粮食全部收回来,年底经营盈利达43万元。四队是全场第一个
有万元户的生产队。1983年他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庆生(1933.5—)上海嘉定人,1951年 5月参军,1958年由重庆步兵学校转业到北大荒,
1966年 7月入党。历任宝泉岭农场一队农工、农垦部沈阳市机械厂徒工、迎春机械厂徒工、红
兴隆机械厂锻压车间班长、八一农大工宣队指导员,1976年 7月任红兴隆机械厂锻压车间副主
任,1983年11月任服务队副队长。在部队时2次受到嘉奖,立三等功1次。转业后10多次被评为
厂先进生产者和五好职工,197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朱荣先



朱瑞昌

朱荣先(1961.9.7—)祖籍山东梁山,生于八五一○农场当壁镇。1990年10月入党,大专文
化,政工师。1980年 6月在八五一○农场参加工作,后任十一队教员、当壁镇派出所任民警、
副所长、新垦派出所所长、公安分局副局长兼新垦派出所所长。他先后使两个落后派出所成为
省级的标兵单位。1995年就任新垦派出所所长以后,开通了垦区第一家 “110”报警服务台,
当年就获公安厅授予的人民满意 “110”称号。1986—1997年连续11年被评为农场先进工作者。
1990年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92年立抗洪抢险三等功,1994年立二等功,1995年立三等功,1996
年被总局被评为“杰出公安干警”,1997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同年还被总
局授予“优秀干警”,“杰出干警”,“邱娥国式民警”;1998年被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2000年被总局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牡丹江分局“百佳职工”。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
范。


朱太安(1954.8.16—)山东潍坊人, 八五八农场三队水稻种植户。1996年他和妻子承包水
田,农场多次在他的水田地号开生产现场会。1998年74亩水稻单产 1 288斤,总产95 312斤,
亩效益721.28元,亩效益371.28元,年效益27 454元。他家年年被评为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
户。曾多次被农场授予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1998年12月被牡丹江垦区被评为“百佳职工”。
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万义(1949.11.15—)河北盐山人,1968年哈尔滨市下乡知青。1985年担任香坊农场党委
书记,与场长密切配合,1987年扭转了亏损局面,实现利润 200多万元,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了
第一轮承包期的各项经济指标。1992年担任场长兼党委书记后,深化企业改革,加速产业结构
调整,培育支柱产业,使农场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圆满地完成了第二轮承包期的各项任务,
1993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文富(1934.2—)辽宁凤城人,1958年在集贤畜牧农场砖厂参加工作,历任工人、车间主
任。他曾三次冒生命危险下砖窑排除烟道故障,1981年 8月双鸭山农场场区发生罕见洪灾,他
奋力抗灾抢险,保住了砖窑及砖坯,腰部严重挫伤,但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并强忍病痛一个
人支起倒塌的坯棚,几次在劳动现场病严重发作,但他仍未脱离劳动岗位,在他的带动下,车
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指标68万块。1959—1963年、1975—1980年连续十次年被评为农场先进个
人、标兵、先进工作者,1981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文贤(1940.10—)上海崇明人,党员,经济师。 1956年随铁道兵来到八五二农场木材厂,
历任工人、班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多次被农场、红兴隆分局、总局被评为
先进工作者。1983年任木材厂厂长,每年冬采时,都深入一线,和职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开
发的新产品有的销往国外。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小霞(1960.2—)女,安徽贵池人,1986年7月入党。1977年9月在八五九农场参加工作,
历任计财科主管会计、副科长、科长、总会计师。多次被评为农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
三八红旗手、管局三八红旗手和总局财务系统先进工作者。1998年获总局三八红旗手称号。1999
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2004年12月被命名为北大荒百面旗先进个人。


朱新华(1954.2.19—)云南大姚人,1973年12月入党。1969年4月在兵团二十五团参加工作,
曾任兵团工人、班长、建三江热电厂车间副主任、厂长、电业局工会主席、热电厂党委书记、
建三江华盛热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监事会主席。1991年11月任热电厂厂长,1993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朱学杰(1962.9.11—)辽宁人,大学文化,党员。 1978年参加工作,1990年担任二龙山农
场粮油加工厂厂长,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学友(1958—)黑龙江人,1982—1988年在依兰收获机厂设计科任技术员、助理工程师、
副科长,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每年都有一种新产品研制成功,并主持研制了四轮拖拉机的六
行精量点播机、二行精量点播机等,有四项产品通过了省级新产品科研鉴定、一项通过鉴评、
两项取得了省级新产品证书。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玉江(1964.9—)辽宁新民人,党员,高级农艺师,1983年12月参加工作,1983—1996年
11月,历任八五七农场煤矿掘进工人、煤矿测量技术员、煤矿采矿工程师。现为八五七农场种
植户,1997年种植的10公顷小麦,公顷产4 200斤,赢利1.2万元。1998年,他种植大豆16公顷,
公顷产2 850斤。1998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分局劳动模范。


朱玉清(1943—)河北徐水人,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曾在北京大学生物系任教员,1976
年调任九三分局科研所任化验室主任,完成化验样品1 500多个,比上年超额完成300多个,比
往年提前一个多月完成化验任务,为所内科研课题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化验数据。1983年被评为
总局劳动模范。


朱玉先(1931.10—)辽宁新民人,1960年2月在八五七农场参加工作,1969年 9月调兵团六
师六十二团工作,先后任九队、三十四队、十五队、劳服公司工人。198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
范。


朱兆龙(1963.11—)上海人。1984年调到红兴隆中心医院后,使100多位病人起死回生,被
誉为“白求恩式的医生”。他身患糖尿病、冠心病、脑供血不全等多种疾病,但一直坚持工作,
所在科室多次被授予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管局文明单位、医德医风好单位和
管局为老干部服务好的先进单位,1994年被授予管局文明单位标兵。他先后受到佳木斯市表彰
奖励1次、总局三次、管局9次、医院18次,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哲生(1947.12—)湖南双丰县人,曾在七星泡农场十三队任队长, 在担任队长后,将原
来大集体、大帮哄改为单独核算,扭转了生产队连年亏损的局面,节省开支十余万元,盈利30
多万元。1987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1991年农场遭灾面积占农作物面积近三分之一,在雹灾
过后,积极组织职工补种,减少一切非生产开支,将损失降到最低点,年终决算盈利近50万元。
1990年、1991年被九三管理局授予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总局授予他抗洪抢险、抗灾标兵
称号,并荣获一等功。


朱祯富(1971.5—)青冈人,青年农场长林鸡场副场长。大学毕业后到农场担任加工厂质检
员,由于他的严格把关,经常使有些职工不合格产品被退回而重新加工,影响了个别职工利益,
受到漫骂,但他从不记在心上。后任长林鸡场副场长,他带领技术人员对免疫程序多次攻关,
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使长林鸡场的饲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他多次被农场、分局授予“优
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振铎(1945.8—)辽宁铁岭人,1973年10月入党。1967年11月辽宁熊岳农业专科学校毕业
分配到大兴农场工作,历任技术员、副科长、科长,1990年 3月任大兴农场副场长、工会主席。
1993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1994年抗洪抢险中立总局三等功1次。曾获农业部“科技推广先
进工作者”称号。


朱志钧(1942.3.5—)河北玉田人,1960年参加工作,1969年入党,黑龙江牡丹江农垦公安
局刑技科科长。自1980年从事公安工作以来,在刑技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三次被评为公安局
模范,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朱祖元(1928.8—1996.1)四川德阳人,1951年参军,1956年 8月转业到八五二农场,先后
从事过农工、饲养员等工作。1970年当饲养员时,母猪的产仔率和成活率提高,使二分场六队
的生猪养殖出栏率居于全场之首,1982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祝彬(1961.1—)辽宁开原人,1976年参加工作,高中文化。当过车工、车间主任,后为格
球山农场第一管理区职工。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修理行业的机械加工,当了24年车工,
他有一身过硬的技能,在工作中保质、保量、按时的完成。多次被评为农场、分局劳动模范,
1995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祝殿凯(1959.9.27—)兰西人。党员, 1982年在龙门农场参加工作,历任技术员、生产科
长、分局科技处长,在任引龙河农场副场长、场长后,更新机械,采用新技术 5项,年为职工
增收113.98万元,粮豆总产由2000年4.39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5.3万吨。投资96万元兴建 12个
奶牛综合服务站,奶牛存栏由2000年的2 017头发展到2005年末的6 090头,鲜奶年产量由4 271
吨增加到16 500吨,成为完达山乳业的奶源基地。农场生产总值增加到1.2亿元,企业利润454
万元,人均纯收入由3 215元增加到5 806元。1999年、2002年、2005年连续三届被评为总局劳
动模范。


祝凤泉(1977.3—)吉林伊通人,大专学历。1994年1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入党。历任龙
谊麦业有限公司专用粉厂工人、生产班长。在专用粉车间建设、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他克服困
难,使之顺利投产,在生产过程中他带领班组单班产量、低电耗为车间第一。2002年被评为总
局劳动模范。


祝伶俐(1960—)女,四川长寿人。1987年,她在名山农场修配厂与丈夫双双下岗了,她卖
过冰棍、打过短工、插过秧、割大豆,。1989年她用挣来的 2 000元钱打底,做起了熟食加工
和冷饮加工生意,每年获利 3万余元。她按时足额缴税,连续四年被农场授予先进个体户标兵。
1997年建起的100平方米的浴池,1998年又投入6万元购置了配套的农用机械种地。她先后获得
农场三八红旗手、“再就业标兵”、先进个体户,分局三八红旗手等,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
模范。


祝希文(1946.4—)集贤人,大专学历,审计师。1960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 7月入党,
历任友谊农场七分场五队农工、七分场四队会计、七分场劳资、粮食助理,1996年 1月任友谊
农场审计科科长期间,审计覆盖面100%,向农场领导提出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见,堵
住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挽回经济损失 700多万元。先后被评为农场先进工作者、总局审计系
统先进个人,1999年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祝锈(1946.6—)北京人,女,1964年从北京支边来八五三农场,先后担任教师、班主任、
教导主任、校长,在担任教导主任、校长期间,先后被评为农场先进工作者、优秀园丁、分局
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省优秀教师、总局优秀班主任和“教书育人”最优秀教师,1987年被
评为总局劳动模范。


祝远程(1960.5—)山东成武人,绥浓农场七队队长,他任职后,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
分户管理模式。旱田地100%打深水井,推行垄间膜技术提高地温,推行促早熟,2002—2004年,
年盈利超过350万元,户均收入达到4.3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家庭农场连续七年 100%盈
利。2005年他被评为总局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