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林海一页

林海一页


林 海 一 页
  
   叶 世 民
  
一九五八年的伐木生活回忆起来还真是富有诗意,很有味道。
当时,任务很艰巨,生活很艰苦,但大家的劳动热情非常高,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开展
劳动竞赛,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直到现在,一些场景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进山扎寨

我们五分场是一九五八年建点的。当年只开了一些荒地没有播上种,所以麦收时,我们都
去支援四分场。九月中旬,刚从四分场回来,分场就组织伐木队,全分场共组织了九个班,约
180人。我所在的一队抽调了二十多人组成一个班,编为伐木队的第一班,我当班长,沈诗益
为副班长。
全班都是一色的青年,最大的二十四、五岁,又没有家属孩子拖累,一声令下,打起背包
就出发。九月二十三日,我们拿着简单的行李步行进山,行程约一百五六十里。那时,从五分
场到一分场的路虽然刚刚修通,但仍需翻山越岭蹚涉沼泽地,走起来很吃力。到了一分场鹿场
已是日落西山,天色已全黑下来了,大家趁着月光和满天星斗、继续赶路。正当我们有说有笑
又唱又跳地走在进山老公路上时(相传这条路是日本鬼子入侵时为盗伐该地区木材而抓劳工修
的)突然从路旁的草窠里窜出两只刺猬来。这一下大家的情绪又高了,全班人都围上来抓刺猬。
那东西一见人来就不跑了,把身子缩成一团,竖起锋利坚硬的针刺,谁也下不了手。于是,有
人拿棍子捣,有人要用石头砸,这时,不知谁上前把大家扒拉开说他有高招:要用尿刺开。结
果被大家推到圈儿外边去了。刺猬是上等的菜肴,用尿一刺,尽臊味还怎么吃?还是另一位同
志出的点子好,用一块大手绢儿铺在地上,把那小东西拨拉到手绢上包起来提回去,到了目的
地,我们囫囵个烧熟它,大家美餐了一顿。
整整走了一个通宵才到了伐木点。我们还没有放下背包,就给我们来了一个下马威,先上
山的“右派”队伐木出了事故。有一个人被砸成重伤,刚送出不远就死了。但这丝毫没有动摇
我们的信心。
先头部队给我们搭好了房子。一栋能住三个班。房子是就地取材,木笼墙,连房顶都是大
木头排成的,缝隙糊上泥,一头留门,口袋型的,窗户少而小,光线很暗,对面大通铺,中间
有一条小通道,我睡在最里头的边上,为了安全起见,后又对开了一个小门,防止失火了一锅
烧,谁也跑不出去。
住区的地形依山傍水,小溪里鱼很多,特别是小草鱼,要吃时拿撮箕去捞就行,加上大楂
子、高梁米、白麦面,膳食很丰盛。

  
   卫星是怎么放起来的
  
伐木队出发前,是分场场长张克法亲自给我们做的动员报告。
原来,我们伐的木材是支援首都北京的十大建筑的,不仅要红松,特别是要8公分直径两
米长的水曲柳、黄菠萝和核桃秋,说是做人民大会堂的人字地板用。大家听后,高兴极了。都
感到能为建设人民大会堂出点力而自豪!我们班又被命名为青年突击班,全班异口同声地表示:
一定走在全伐木队的前头,当名符其实的突击班。我们当下做了详细具体地分析,除了七班外
(该班由五分场三队组成,也是一色的青年小伙子),其它的班都不是我们的对手。因此我们
就向七班下了战节,七班毫不示弱,立即响应了我们的挑战。我们互相盯着每天报的进度,同
时,派出“探子”探听对方的战绩,报进度时留有余地,总想最后评比时压倒对方,所以开始
时,两个班的进度基本上不相上下,大家都由每日三方左右渐增到五、六方。
我们的目标是保持稍高一点就行。
后来,领导给我们调来了三位朝鲜族伐木工,做技术指导。他们都是大兴安岭上伐过木的
老工人,各方面都很有经验,不但给我们传授技术,而且要求很严,要我们按“六道工序”去
做。这六道工序包括:伐倒、打枝、截材、收堆、吊锚、顺向。伐木前,一定要打通路,清好
林。同时,还给我们讲了伐锯的“三齐”要领,即齿尖齐、齿根齐、拨料齐。大兴安岭伐木工
的最高纪录是每人每天六立方,而我们已超过八立方,这三位老师傅都有些吃惊,同时又怀疑
我们是否吹牛,正巧,发生的一件事让他们心服口服了。
那天,他们跟上我们要看个究竟,结果,第一棵大红松伐倒后象头牛似的,树头紧顶在一
块大岩石上,老工人就让我们放弃这棵树,因为截材相当困难不说,就是截完后还是紧紧地挤
在一起,挪动不得,我们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人,哪能负它?!不但想方设法,三下五
除二地截好了材,而且硬是肩抬撬扛把它别开,按六道工序收好了堆,老工人这才不停地啧啧,
并伸出大拇指赞佩了。
我们的对手——七班的工效也不断增高,我们班哪能心甘示弱。这时,不单赛技术,而且
是比体力,拼时间。
北大荒的冬天昼短夜长,早晨六点半天亮,下午四点多黑天,为了争取时间,提高工效,
我们早上四点上班,晚上七八点才收工,两头摸黑,中午除了半个多小时的吃饭外,其它时间
全干活,日工效又上升了一截。
当时也不知道累,碧空明月,很兴奋。我在紧张而愉快的劳动中写了一首打油诗:
   早披凌月晚伴星,
   惫乏严寒绕身侵,
   奋战忘时空怨日,
   为何不按轨道行。
这里所说的轨道是指我们的愿望——日出得太晚,落得太早,弄得我们摸黑干活,我们怎
能不怨它呢?可是怨它也没用,太阳还是不能按照我们的愿望早出晚落。为了争取时间,我们
倒是摸索出一套顺从它的规律,就是早起摸黑上山,先猛伐一阵,只是伐倒,不做别的处理,
待天亮再按六道工序干完,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工效。
十二月三十一日评比总结是决定雌雄的关键时刻,为了连冠到底,我们班的四个小组决定
干到晚上九点再收工。结果,我们组根据自己定的指标,一口气干到了十二点才回去,其它三
个组是十一点以后回去的,他们回去后,把炉子烧的旺旺的,饭菜热好,沈诗溢亲自带几个人
来接我们一齐回去。全班人在一九五九元旦的凌晨,热热乎乎地吃上了前一年的最后一餐晚饭。
在总结评比中,我们班平均每人每天伐木13.5立方,创最高纪录,夺得红旗!

   冷冻灭虱法
  
伐木者的生活,当时确是很艰苦的。那时,在山上,因天气寒冷,没有条件洗澡,也没有
时间换洗衣服,每个人的身上都生了很多虱子,随便伸手一摸就是好几个,有的人被咬的实在
受不了了,晚上,就把脱下来的绒衣挂到外面的树枝上去冻。第二天,一看,那些虱子都被冻
的象发亮光的冰珠。他说:“这一下可全给冻死了”。高高兴兴地穿在身上,可是不久,我的
妈,不得了了!虱子咬得他更加难受,甚至乱奔乱跳起来。原来,这些冻僵的小东西,一遇到
适当的温度又复活了,慢慢爬起来,咬人更猖狂了。后来,他想了个办法,把衣服挂到外面冻
了一夜后,在地下铺一张纸,再用棍子敲衣服,虱子纷纷掉在纸上,然后,一包送进火炉里去,
这叫“冷冻灭虱法”。他这一发明,很快在全班推广了。当然要彻底消灭虱子,还是下山后把
衣服全部煮透了才行。因为成千上万的虱子卵不管你怎么冻,怎么打都是消灭不了的。同时,
伐木任务那么紧,也的确没有时间去管它。

  
   伐木队员的节日
  
伐木队员的节日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那年的九月三十日,正好又是农历的八月十五。这样,
国庆节和中秋节两个节日一起过。所谓过节就是每人发四块月饼,不停工休息,叫做用实际行
动向节日献礼。
那天,我们正伐木,忽然看见一头大马鹿跑了过来。当时,马鹿是禁猎的。正巧那天我们
四个组的伐木点比较集中,大家一齐大声喊,又砸树,又敲工具,马鹿受惊后乱奔乱撞,一下
子从岩石上滑下来摔死了。
当时我们是逗它玩的,不是有意要整死它,但它已经摔死了,我们只好报上级批准后,叫
伙房做鹿肉包子,三两面一个的包子,司务长先发给我们每人四个。因当时的劳动强度大,体
力消耗大,每个人的饭量也增加到惊人的程度。四个包子那哪够呀,几口就都吃光了。后来,
司务长看着我们每个人吃了八个,这才算饱了。还有天中午是大米饭,一个个肚皮吃得鼓鼓的,
正好有个剧团给我们说相声,大家忍不住想笑,但笑起来既难受,又不敢弯腰,互相看着对方
的丑态,全场人抱着肚了越发笑个不停。
别看当时的环境艰苦,但人们的情绪却始终很乐观,平时总少不了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过
元旦时,我们全班还开了一个联欢晚会,要求每个人至少出一个节目,不出不行。我们当班长
副班长的都带了头。节目一个接一个,有的唱家乡小调,有的唱流行歌曲,有的光出洋相。最
精彩的一个节目是刘明课同志跳的印度舞。它披着床单翩翩起舞,开始还真象那么回事,后来,
他就尽情地胡编了一些滑稽动作,把大家逗得真要笑破肚皮呀。
完成伐木任务后,我们班又负责装爬犁往山下运材。这任务不象伐木那么紧张,装完一爬
犁往往要等一段时间,第二爬犁才能来到。小伙子们是闲不住的,特别是在晚上,天气很冷,
呵气成霜,一个个眉须雪白。为了驱寒,燃起了篝火。大家除了多拾干柴把火弄大以外,还少
不了找事嬉戏,有人把一棵干枯的松树站干从根部点燃,开始火焰顺着树干直往上窜,把周围
的山林映照得透亮,不久,明火熄灭,冷风吹来,随着哔哔剥剥的响声,飞溅起各色的火星来,
这时再用一把树条抽打它,顿时,纷纷扬扬的火星接连不断地进溅,极象绚丽的节日焰火,啊,
多美的火树银花!
这种奇妙的艺术创作多么迷人?我们二十多个小伙子很快每人找到一棵站干,大家同时从
根部点燃,一霎时,漫山火焰通明,不久又变成五彩缤纷、璀璨夺目的烟火艺苑。大家禁不住
异常兴奋地同时喊起来:火树银花!花树银花!真正的火树银花!
那情景壮观极了!春节前夕的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就是这样度过的。

   梁士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