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掉的记忆
抹不掉的记忆
抹不掉的记忆
朱 波
我是1968年6月到北大荒参加边疆建设的北京知识青年,当时被分配到八五三农场(那时
叫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二十一团。)三分场二队。十年的边
疆农场生活有许多事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老转业官兵们的忠厚、热情和献身农垦事业
的自我牺牲精神;天真、纯朴、富于幻想和狂热追求正义的青年朋友;还有那特殊的政治时代;
特殊的自然环境……都无法从我脑海里抹掉。但最值得回忆的还是珍宝岛对苏军自卫还击战中,
我们在前线一年零三个月里的几个片断。
妈妈我要上前线了
1969年3月2日,苏军侵犯我国领土珍宝岛,并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防军民多人。消息
传来,我的肺都要气炸了!当时,我的心飞到了珍宝岛,一心想和我边防军并肩战斗。
3月8日晚上正好接到了上级命令,要组织担架营支援前线,这下可把我乐坏了!我立刻
向领导递交了申请书。记得申请书上有这样几句话:
“我坚决要求上前线,请师、团、营、连首长考验我!为祖国为人民立功的时刻到了。为
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为保卫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流血牺牲,我也心甘情愿。”
战时的节奏,一切都是神速的。我很快就被批准参加担架营,并被任命为担架营一连三排
副排长。3月9 日上午到总场部集合,3月10日就要去前线了。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情不自禁
的抽出笔来给妈妈写了封信。信中这样写道:
“亲爱的妈妈:您好!
我马上就要上前线了,苏军妄图侵占我国领土珍宝岛。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中华民族
受人欺侮、宰割的历史,决不允许重演!不管谁来侵犯我们,我们都要打它个落花流水。
我是您的儿子,决不辜负您的养育之恩,决不给妈妈丢脸,不打垮侵略者,不回家见您!
为革命为祖国,为人民不怕流尽最后一滴血!
行军途中
3月10日下午5时,我们驱车奔赴前线。11日上午10时,到达离阵地二十几华里的地方住
下。战斗生活打破了一切常规戒律,十七个小时的昼夜行军才吃了一顿“饭”,一路上喜、怒、
急和饿、冷、困交错着向我们袭来。想到我们这一代在老一辈革命者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
环境里成长起来的青年,今天有机会和侵略者真枪实弹的比试比试。怎不使人兴奋呢?想到苏
军无故打死我边防军民,真是义愤填膺,恨不得一步跨到前线和他拼个你死我活。
北大荒的3月,还是风雪世界,特别是夜间,在饥肠辘辘之际,人们都又冷又睏,一个个
缩成了“团长”。杨一千、董燕等同志的脚都被冻伤了。下车后好一会我们的脚都像木头做的,
不会动弹。
大家赶紧拣来干柴点燃了一堆火。那真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大家都像烙烧饼
一样反来复去的烤火取暖。直到把一锅疙瘩汤消灭完后,才感觉到真的暖和一点了。
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给了我们一点小小的警告。严峻的考验肯定会在战场上。支好账篷后,
我安排战士们睡下休息,我和杜永生同志烧炉子,放哨,坐待黎明,准备迎接新的考验。
我们的血汗和英雄流在一起
我们的任务,先是往阵地上送炮弹。“七五”炮弹份量不轻,要求每个人扛一发,可许多
同志抢着扛两发。我五大三粗,当然也是两发。同志们扛着炮弹一个跟着一个冲向珍宝岛。路
过一片开阔地,敌人用密集的机枪火力进行封锁。我们有时卧倒隐蔽,有时匍匐前进。子弹嗖
嗖的从头顶上飞过去,响成一锅炒豆。被机枪扫射截断的树枝满天横飞。枪声稍微一弱,我立
即向后传了一句鼓动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把炮弹送上阵地!”战友们个个都像小老
虎,跃身而起一口气冲过了敌人的一大段封锁线。
两发炮弹五十多斤,扛的扛,掖的掖,一路猫腰小跑是很累的,当再一次卧倒时,人们大
口大口的喘息声几米以外都能听得到。
喘息片刻后,为了抢时间赶速度我叫全排轻装,除了炮弹外,其它都可以扔掉。有的同志
把棉衣棉裤都脱掉了。这样,我们冒着枪林弹雨,冲了五、六华里路程,终于把炮弹送到阵地
上了。事情有多巧啊!阵地上仅剩下一发炮弹了,所以,当我们把炮弹送上去时,阵地上的指
战员们兴奋极了。此时此刻,我也为我们的汗水和胜利凝结在一起而自豪!为把我们的愤怒和
仇恨一齐射向敌人而感到十分痛快。
后来的任务是抬伤员,把伤员抬到离无名高地四华里的抢救所,然后再转送医院。这里没
有道路,要穿树林,树林里藤条缠绕、荆棘丛生,磕磕绊绊,一个人行走都很困难,抬上担架
就更不易了。但是我们决不让战友再流二遍血。在机枪追扫的情况下,五班的陈放、黄元培XXX
、XXX等四位同志用自己的身体组成人墙掩护英雄冷鹏飞。我们还把绒衣脱下来盖在伤员身上,
自己只穿一身单衣还汗流浃背。一冻,又硬又凉,可是谁也不顾这些,只是抢着抬伤员。
送到抢救所和医院的伤员,几乎都要输血,英雄们为祖国流血,我们献血理所当然。刘梦
尧同志献血后向领导和同志们“保密”,仍继续上前线;丁小东献血后坚持上前线,结果晕倒
在地;类似这种情况举不胜举。我们担架营的同志,百分之八十多的人都献过血,而且多数人
是在来回抬担架,十分劳累的情况下献血的。虽然非常疲劳,但我们为自己的热血和英雄们流
在一起而感到自豪……
事后,沈阳军区给我们三排荣记集体二等功,给杨一平记二等功,给我和陈放、黄元培三
人都记三等功。给营部医生芦爱信也记了三等功。
我们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党和人民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每当想起这件事,我的内心更
加久久不能平静。同时也自豪的感到我们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因而,浑身充满力量,增强了
前进的信心。
万永芝 整理
1986年.11.20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