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一九八一年涝灾现场目击记

一九八一年涝灾现场目击记



一九八一年涝灾现场目击记
  
   樊 祖 植
  
刚刚获得1980年农业大丰收的八五三农场,第二年就遭到了特大涝灾,使57万亩庄稼受淹,
其中29万多亩粮豆作物和大部份蔬菜绝产。这一年我参加了总场抗涝抢收指挥部,有机会耳听
目睹了洪涝灾情,现将片断追记如下:1981年春季,风和日暖,雨水调和,由于前一年秋翻地
质量好数量多,春天播下的小麦、玉米、大豆长势极好,一片丰产景象。
谁料到一进入夏季,老天突然变了脸,阴雨连绵,一直到入秋九月初还大雨、小雨下个不
停。只下得洼地变鱼塘,平地起波浪,岗地淹一半;只下得沟满壕平,河水倒灌。据统计六、
七、八三个月降雨量为760多毫米,比历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还多230毫米。一次有机会
登上撒药飞机居高临下俯视,只见沧海横流一片汪洋,蛤蟆通河、挠力河如果没有原来河畔丛
生的寒柳和还未竣工的百里防洪堤,真不知在什么地方。全场百八十个居民点像点缀在大海中
的小岛,碧绿闪光而又摇摇欲毁。除了部份岗地外平原和洼地只有玉米能露出头来;身高一米
以上的小麦在水的推动和压力之下忽隐忽现,难怪大和镇的老乡说:这是百年不遇的涝灾啊!
由于连降大雨,河水上涨造成倒灌,刚在北大洼高地上先后建起的五分场新三队和总场联
社的前进队,一夜之间被水围困,不得不撤点搬出。前进队在最后一条救生船满载着留守人员
和一批生产生活物资,刚刚撤离制高点后的一个小时,这个制高点就沉没在茫茫洪水中。六分
场九队临近蛤蟆通河畔,晒麦场进了水,全队职工连夜掀起了抢场保粮大突击。同时面对蛤蟆
通河硬是用草袋装土加房建基石(这里没有石头)垒起了一条高一米五围绕半个村庄的防洪堤,
然后用几台抽水泵把堤内积水抽出去,用强排办法才免除了搬迁。
雁窝岛上的烈士陵园,原来塔墓四周五彩缤纷的各种鲜花也被洪水冲没了,那些一人多高
的落叶松枝叶枯黄,生命垂危,整个烈士陵园只有烈士塔和三座烈士墓露在水面。
经过二十多年艰苦创建的连接场队间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一下子被这洪水冲毁了,有的
路段水深40一50公分,急流湍湍横路而过,吉普车行走上面时驾驶舱也要进水;几个分场部通
往边远低洼生产队的沙石公路全部破坏,生产、生活物资全靠链轨式拖拉机或划小船运送。给
全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全场职工在沈阳军区和红管局钢厂的支援下,与洪涝进行
了顽强斗争,但这些就不需这篇短文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