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红旗岭农场从1957年第一批老铁兵进场踏察看点到2005年,已走过
了48个春秋,其间经历了五分场初建的艰苦创业、兵团的发展壮大、恢复农场体制的经济振兴、
改革开放和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等几个阶段。初建创业是十分艰苦的时期,转业官兵、支边青
年在渺无人烟、遍地沼泽、野兽成群的荒原上,以他们的智慧,凭着坚定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拓荒者的赞歌。他们中有为接漂流而下的燃油桶牺牲在浊流中的勇者;有
在“大酱缸”似的泥沼里潜水挂钩的英雄;有为抢救同伴的生命趟着刺骨的河水求药的医务工
作者。还有许许多多垦荒英雄开荒播种、修路、建点,用血汗乃至生命为红旗岭农场的建设打
下了基础。1969年由这些英雄人物所在的二十团、二十一团、三十团、三十二团抽调的各方骨
干人员在抚远组建的向阳团转移到了红旗岭,与五分场共同组建五十八团。在建设和发展历程
中,红旗岭人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治理水涝,经过10年不懈努力,开发扩展了农场的大片土地,
为农场规模化建设奠定了基石。恢复农场体制后,红旗岭人又经历了经济低迷的考验。改革开
放后,农场从政治、经济、生产、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改革,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
特别是新世纪的短短几年间,农场坚持解放思想、大刀阔斧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强力推进小
城镇建设,使农场经济、人民生活、社会风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以经营农业、加工业、
畜牧业为主的综合性农垦企业。2005年农场农业总产值实现 24 814万元,总播种面积274 905
亩。农场人均收入超过 1万元。如今农场环境优美,民风朴实,社会安定。一个以移民为主的
农场,为何有这样骄人的成绩?是红旗岭农场的开发建设,把大家团聚在一起,造就了一个有
坚忍不拔毅力、充满激情活力、有智慧有胆识的集体,练就了各方面高素质的和热情勇敢、勇
于开拓的建设者和改革者,他们成就了红旗岭农场的辉煌事业。在建场40周年之际,《红旗岭
农场志(1958~2005)》一书出版了。它全面地记述了红旗岭农场的山川地理、历史沿革,农场
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红旗岭农场的百科全书。40多年的历
史,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资料的编写,对红旗岭农场未来的发展都具有较好的借
鉴意义,对后人起到存史、资治和教化作用。这部场志的出版,首先是告慰那些为开发建设红
旗岭农场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垦荒战士,让后人永远记住老一代垦荒者,激励年青人更加热爱我
们的农场,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迎接光明灿烂的明天。
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