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资金管理

第四节 资金管理


  
  

  财务管理是农场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其具体的核心任务是对现金流量和资金周
转的管理。

  一、编制财务计划

  农场根据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进行综合平衡,下达各基层单位。基层单位根据农场
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按生产技术要求,各项费用开支标准,材料消耗定额参考本单位历年实
际情况,编制基层单位年度生产财务计划,经群众讨论,支部审议,由会计和主管财务领导签
字,报农场批准后执行。农场年度生产建设计划,包括流动资金计划、成本计划、作业计划、
技术措施,由财务部门编制,经场务会讨论,党委审查批准上报,经上级批准后组织全场广大
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保证完成。

  二、流动资金管理

  定额流动资金的核定方法:

  1958~1964年,五分场每年编制生产财务计划时,按国家规定的定额流动资金核定标准,
计算储备资金、生产资金、产品资金,经上级批准分期拨给分场。分场通过会计核算,对企业
财产资金加强管理和监督使用,严格防止积压,损失和浪费。

  1976年以后,五十八团、红旗岭农场资金核定根据国家布置执行。这一时期,生产队对农
场实行“现金报账制”,农场对物资部门要求做到物资采购有计划,储备消耗有定额,发放有
限额有手续,保管有专职,坚持交旧领新,修旧利废。物资采购统一由农场物资部门组织,农
场和生产队一般不准外出采购,不含30元以内,确需外出的必须经农场物资部门批准。并由物
资部门承付货款和旅费,购回物资由物资部门报销,统一入库,用料单位办理领料手续出库。
生产单位不得对外出借、销售生产物资,不得以物易物。

  低值易耗品出库时实行一次摊销制度,在使用中建立账卡管理,把锄、镰、锹、镐等工具
发给班组或个人,规定使用年限,自己保管使用。如有丢失损坏由个人作价赔偿。

  产品管理建立健全产品入库保管、发运、销售制度,要求产品必须进行检质过秤,实行妥
善保管,防止霉烂变质,杜绝损失浪费,加强粮食晒场管理,提高粮食等级,增加收入。

  全场根据当年总产量及生产生活需要,在安排好种子、口粮、饲料、工副业用粮后,及时
组织产品销售,收回贷款,减少不合理的库存,加强资金周转,主要产品统一由农场组织上交
国家或出口,基层单位无权处理。经农场同意处理的瓜果、蔬菜、禽蛋,淘汰牲畜等零星产品,
销售款要及时上交农场,不准坐收坐支。

  原来农场的流动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基本建设资金也是国拨。从1983年开始,农场的流
动资金由银行管理,所需资金向银行贷款。从1985年开始,基本建设资金也实行拨改贷。

  1986年开始对基层单位核定资金,控制总额,有偿占用资金。

  农业单位流动资金按销售收入的55%~65%标准核定。家庭农场按生产费用的 50%标准核定。
核定的资金转给各单位账内管理,总额控制。核定资金后,各单位要清理原来的“上级往来”
账户,将历年亏损挂账和其他历史性挂账留在“上级往来”账户。将实际占用的资金,根据核
定的流动资金数额,从“上级往来”账户转入“资金拨款”、“资金办存款”、“资金贷款”
科目。

  各单位的日常财务收支均通过资金办存款科目进行核算。资金办存款出现贷方余额,说明
本单位资金已花超,财务科不再办理该单位的支付业务。如果单位需要生产资金,必须写报告
说明超支原因,申请借款,经场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手续。借记“资金办存款”,贷记“资
金借款”,所占用资金均需支付占用费,计划内占用资金,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超计划
占用的资金,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加 20%计收利息。由于这样严格控制使用资金,使得农场这
几年资金状况良好,向银行贷款很少。1985年底银行贷款58万元。 1986年底银行贷款达417万
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367万元,果酒厂贷款50万元。1987年底银行贷款达718万元,其中流动
资金贷款470万元,更新汽车贷款30万元,种养业贷款185万元,拨改贷款33万元。

  从1986年和1987年贷款对比看,流动资金贷款只增加 103万元。1987年银行核定流动资金
贷款797万元,实际贷款 470万元,少贷款327万元。节省了很多资金。发挥了财务管理的作用。

  三、工业项目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由于前几年资金状况较好,银行贷款少,农场为发展工业生产,大上工业生产项目。如扩
建果酒厂、建设黑加仑基地、万亩养鱼厂、电解水厂、蚊香厂等。由于忙于上马,几年来,只
投入无效益。有的生产出产品无销路。如果酒厂的果酒、果汁造成大量积压,最后,产品过期
报废,不得不停产倒闭。仅此一项就损失资金 700多万元。其他几项工业项目也陆续停止建设,
同样,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农场教育事业和开展集中办学,建教学楼,购设备,农场也
投入大量资金。其他房屋建设、水利建设也超出农场经济状况的承受力,使得农场资金特别紧
张,银行贷款不给解决,一度影响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由于资金缺口较大,1991年,场长主动
提出辞职,震动管局领导,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组建新班子。各方面筹集
资金使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农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可1991年 8月份,特大自然灾害发生
了。一场大水将快要收割的庄稼全部淹没,给农场造成极大的损失。大水过后,1992年春涝,
各种作物不能按时播种,又是一个灾年,致使1991~1993年,资金情况成为历史以来最困难时
期。银行贷款增加,开始欠付职工工资并逐年增加。全场1991年欠3个月工资,1992年欠5个月
工资,1993年欠6个月工资,三年共欠付工资14个月。

  四、加强管理 多方筹集资金

  在资金最困难形势下,财务科采取各种措施,多方筹集资金,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使
用资金,使生产扩大,再生产正常进行。

  (一)多方筹集资金

  资金主要来源是靠银行贷款。所以想方设法向银行多贷款,解决了大部分资金。因有贷款
指标限制,资金缺口仍很大。后期,垦区银行不但不给贷款,而且还让农场还贷款,只要有农
产品销售收入进入农行账户,就强行扣还贷款。农场想办法向地方银行求援,申请贷款。饶河
县农行、建行在关键时刻贷给农场一部分款项,解决了资金的不足。农垦银行强行扣贷,农场
为了进行再生产,将收入的粮款直接汇入饶河县农行、饶河县工商行,农场顺利取回现金,用
于再生产。这样做,在现金管理上存在违规现象,但为解救农场生产困局,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二)加强管理,严格控制资金使用,缓解资金困难

  资金困难除自然灾害造成的以外,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1992年,农场制定了《加强
企业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印发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要求各单位要发扬红旗岭人艰苦奋斗、
勤俭办场精神,真正过几年紧日子,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开源节流,促进生产发展,提高经济
效益,使农场经济状况根本好转。此财务管理规定,从计划管理、资金管理、产品管理、材料
管理、各项报销付款和手续制度到违反规定的处罚规定,共有22项。这些规定对为加强财务管
理,起到积极作用,为缓解资金紧张收到良好效果。

  五、货币资金管理

  规定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不得互相兼任,更不准一个人既管钱又管账,现金收付凭证必须
合法,手续必须完备。一切财务收支必须经财务主管人员签批,会计员办理结算手续,出纳员
方准办理收付款项事宜,各级领导不许违犯国家和上级规定,强令财会人员支付现金,采购人
员不准超过银行规定携带现金。公出人员回场后要求及时报账,不得借公出占用公款,库存现
金要做到账款相符,超出限额及时送交银行,不得用白条顶库存现金。

  严禁职工借公款,特殊情况需要借款的,基层单位领导只能批准在当月工资中能收回的数
额,并必须在当月收回,超过当月工资借款必须经农场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