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员队伍 五分场建场初期,党员主要是部队转业来的官兵和随官兵来场的职工家属中的少数人员。
这些党员作风正派,思想进步,处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964年后,大批知情陆续来场参加建设,优秀的知青加入党组织,这些党员积极上进,文化程
度相对较高,富有朝气,是那一时期党组织的新生力量。恢复农场体制后,党员结构主要是留
在农场的复转人员和北大荒成长起来的第二代,部分分配来场的干部工人。
1987年,红旗岭农场有党员820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 31人,中专学历48人,高中学历91
人,初中学历317人,小学学历286人,文盲47人。2000年全场有党员 949人,其中分布在各农
业生产单位409人,分布在工副业生产单位193人,分布在农场机关和事业单位 347人。女党员
138人,占党员总数的14.5%。少数民族党员22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95人,中专学历135人,
高中学历95人,初中学历290人,小学207人,文盲减少到27人。这一时期的党员队伍逐渐向先
进性、年轻化、知识化方面发展,在农场改革和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基层党组织变动情况表
(1958~2005年)
表6—3
续表6—3
续表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