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自营经济

第八节 自营经济



  

  1994年农场工会设置了职工庭院经济办公室,苑春江任主任,吕向忠任干事,其主要工作
任务为带领和引导广大职工利用房前、屋后、农家小院广泛开展致富的项目,增加家庭收入,
经过几年的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2001年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庭
院经济扩展为自营经济,办公室仍设在工会,吕向忠任主任,同时工作性质也有了变化,工作
方式更为规范,服务空间更为广泛,开展的致富项目更为繁多。此项工作已向专业化、规模化、
区域化发展。2005年底从业人数达2 100人,人均收入12 000元,产值7 650万元。

  农场形成了以发展绒山羊、肉牛改良为主导,以发展特色经济为辅的自营经济生产格局,
有效地促进了农场自营经济的发展。农场工会以典型示范带动群体致富的方式,扩大自营经济
的队伍,为从业户提供优越条件,建立健全销售网络,把自营经济和其他销售组织有机地结合
起来,为从业者排忧解难。在绒山羊基地建设的推进上,重点在三个服务上下了功夫,2001年
绒山羊、黄牛等产值达到了3 500万元,完成了分局下达的自营经济指标。

  2002年自营经济由过去的单一分散性的发展状况,逐步达到了专业化、基地化、产业化的
经营模式;从业人数2 890人,从业户数969户,人均收入1.2万元,户均收入3.7万元,总产值
2 560万元。利润有了明显提高。退休工人马书汉依靠农场贷款,个人又投资 18万元,在东风
岭建成了占地2 16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6个钢骨架砖筑供暖大棚种植了10余个蔬菜品种,韭菜
一项创收2万元,元旦前产值达12万元。

  一队原农业技术员刘鹏,与家人自筹资金30万元,在东风岭发展立体养殖,建成了 500平
方米两栋高台猪舍,开发水面250亩,建鱼池4个,养鹅1 000只,种植木耳1万袋,在工会支持
和全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年收入近8万元。

  粮贸公司刘明广依靠农场优惠政策和贷款,从内蒙古一次购进绒山羊 450只,在七队山坡
下建起了 1 000平方米的绒山羊养殖基地。在典型示范下,红旗岭绒山羊产业的发展有了质的
飞跃。

  原商业公司下岗女工李富艳与丈夫,在七里沁河大桥边承包了农场 109.5亩鱼池,并开始
立体养殖,与南方客户建立了大白鹅供货关系。李富艳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被评为分局劳动
模范。

  十三队一职工在工会和生产队的帮扶下, 从山东寿光引进大葱新品种,种植 90亩,单产
1 500公斤。收后以0.6元的价格销售一空,当年获利。

  农场不断推进特色种植业向前发展,使其形成规模,走进市场,参与竞争。

  红旗岭农场自营经济采取了4种作法。

  1.把分局下达的自营经济指标,分解到各生产队,并提出“一主带三特”的工作思路,即
以绒山羊、牛为主导产业,带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本着一队一品的工作格局,
发展有本场本队优势的特色经济。

  2.注重典型示范。年内评出了科技致富的种植大王、养殖大王及各类典型,使职工看到了
方向,看到了实惠。农场把此项工作纳入三个结合。即自营经济与扶贫帮困相结合,自营经济
与提高职工科技文化素质相结合,自营经济与职工下岗再就业相结合。

  3.农场为自营经济从业人员提供资金、物资支持。农场从总局争取发展绒山羊、牛帮扶贷
款50万元,在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配套70万元,资助职工发展绒山羊、养牛。对从事种植业
有困难的自营经济人员,采取下打租、垫支农用物资等政策,为从业人员创造优良的从业环境。

  4.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工作机构。农场成立了自营经济领导小组,下设自营经济办公室、
配备专职人员。各基层单位也相应成立了自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农场建立奖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