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成人教育

第七节 成人教育



  

  1981年,农场组成了职工教育办公室,农场党委副书记宋广民兼任办公室主任,职教办副
主任程国安具体负责。同年冬农场制定了实施方案和长远规划。

  为搞好成人教育,农场采取以下具体办法:

  一、 文化补习

  职教办负责,在全场成立了34个文化补习班,聘请专职文化教员28人,兼职教员24人,举
办教师学习班20天,研究教材和教法,组织试教观摩。确定“双补”对象1 666人,用3年时间
(1981~1983年)分期分批补习完毕。第一期开班45天,授课270个课时。1982年合格人数达250
人,完成计划的15%。1983年合格982人,完成计划的59%,其中农业工人600人,技术工 382人,
总共完成74%。

  举办技术补习班,确定对象888人,分三期补习,每期一个月,举办3期,每期70人,已及
格210人,完成计划的23.7%。经过 3期“双补”学习,全场青壮年职工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
都有了较大提高。1983年职工调资考试中,很多人反映说:“感谢职工文化补习课,它使我拿
起了钢笔能应试,真是帮了大忙!”这次“双补”教育,不少单位领导和教师,由于责任心强,
工作辛勤努力,深入细致收效良好。如二十队领导为了给职工创造“双补”学习条件,组织夜
间托儿所,全队27名学员,第一次考试,就有22名达到合格水平。制材厂文化教员米连秀是八
一届刚从学校高中毕业的女职工,由于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要求严格,下班后挤出时间,
到职工家进行夜间补课辅导,从自己的工资中拿钱给学员买作业本,鼓励学员学习热情,从而
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厂29个学习对象,第一次考试即26人达到合格水平,及格率为93%。

  农场重视专业人员外出培训,至1984年底,职工外出代培60人,其中大专11人,函授4人,
中师19人,中专4人,职工中专农机10人,农学11人,卫生1人。

  二、岗位学历培训及扫盲

  1985~1995年,农场成人教育主要是由学历教育逐渐转向岗位培训。

  1985年,农场成立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工作站,招收了一个经管班,毕业15人。1989
年招收了一个财会班,毕业55人。同年,职教办和总局党校联合办学,在农场开设一个经营管
理专业班,有113名来自基层的干部参加了学习,在1992年全部完成学业,并取得了证书。1991
年招收一个农学班,毕业21人。1992年招收一个企管班,毕业30人。1997年同时招收机电班和
会统审计班,毕业31人。几年来,农广校共招收了8个教学班,5个专业。毕业生达 305人。这
些学员毕业后,大多数都在农场各条战线上担负着重要的工作。其中有任队长、书记、技术员
和会计的,均成为农场的骨干力量。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农广校是提高广大在职干部、职工素质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农场科
技人才的阵地。为提高农场广大青年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0年,是国际扫盲年,年初,统计全场共有文盲71人;分布在全场各个基层农业生产队。
农场成立了由书记、场长、副场长任组长、副组长,职教、工会、宣传等有关科室领导为成员
的扫盲领导小组。同时,职教办制定了具体的扫盲计划及措施。各基层单位书记主抓此项工作,
负责解决教师及设备,并选派有责任心和文化水平高的人任教员。经过教师们的认真传授及辅
导,1993年农场验收,脱盲率达85.6% 。对未脱盲人员继续进行跟踪辅导。1994年底,71名学
员全部脱盲,脱盲率达100% 。1995年6月,通过了省政府的“双基”验收。1996年,农场又成
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副场长为组长,各有关科室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扫盲巩固提高领导小组。同时,
各生产队也成立了巩固提高机构,负责脱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1996~1999年的 4年间,71名
脱盲人员,先后有2人死亡,15人调走,其余 54名脱盲人员全部进行了巩固提高。全场所辖的
17个生产队全部开展了扫盲巩固提高教育,巩固率达100%。2000年又顺利通过省政府的“两基”
年检,并受到好评。

  为了巩固和提高脱盲成果,杜绝复盲现象的发生,对已取得“扫盲证”的脱盲者进行不定
期的抽查及定期测验。积极组织他们学习引进的先进种植及养殖技术。另外,“堵”住落户的
文盲关,这样,就使农场的脱盲巩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科普和继续教育

  职教办在解决职工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配合农场的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上级要求,根据
农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农场的发展思路,工作重点放在了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工
作上。

  首先,职教办依托中学的电教设施建立了培训中心。开展成人教育,认真做好职工培训工
作。各基层单位均建立了职工文化技术学校, 农场培训中心配有一名兼职副校长,专职教师1
人,兼职教师 6人。各生产队文化技术学校校长由书记兼任,由农业和农机技术员、会计人员
兼职教师。按照“八五”规划和年度计划认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工作。
以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农业、农机、水稻、林业、畜牧、种子、文教、卫
生、科技等有关业务部门紧密配合、严格选派优秀人才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几年来,培
训人数占应培训人数的100%。从1991年起农场拨款 6万元,主要用于职工教育、脱盲和巩固提
高工作,专款专用、一步到位。随着岗位培训人员的增多,经费明显不足,农场每年均给增补
一部分,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外,根据农户及养殖户所需和所急,每年均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培训班。除此
之外,每年冬闲时节,将全场各生产队的队长、书记、技术员集中到场部培训中心,聘请各大
院校的专家、学者来场授课。2000年的冬训班,根据农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特聘请佳木斯中
药研究所的王教授来农场讲授黄芪的种植技术,又聘请林口的农艺师汪作善来场传授白瓜子的
栽培技术,使广大干部职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全国的形势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受益匪浅。同
时职教办还协同有关业务科室对各种培训班的授课内容进行收集和整理,装订成册,然后下发
给各基层单位,并利用广播和板报进行宣传。2001年春,为配合广大种植户科学合理地种植水
稻和白瓜子等技术,职教部门利用电视这一现代宣传媒体,每天晚间播放“科技八分钟”,及
时根据农时讲解各种作物的种植及管理技术。

  每年,职教办同组织部门一起,从基层选拔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到八一农大、管局农业技
术学校及各大院校深造,为农场培养后备干部及技术人才创造条件。几年来,已先后送出脱产
学习的干部职工有287人,函授109人。他们毕业后,均回场工作,大多数在领导及技术岗位上,
为农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001年,职工教育经费按工资总额的1.5%比例提取,为30.8万元,支付在校进修学员学费,
及差旅费7.9万元;支付中小学教师2000年寒暑假岗位培训费1.4万元;支付进修回场见习一年
期满的学员学费1.3万元。2001年外送进修 8人,其中医院2人,管局农业学校生产队管理干部
大专班5人,八一农大水稻专科班1人,年支出学费差旅费 4.5万元。15.7万元用于各业务部门
岗位培训及职工培训。2002年,支付小学教师、宣传部、组织部及部分农场领导培训费 8.3万
元。2002~2005年重点对农户进行科普教育,利用农闲开办各种农业科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