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规模
第一节 人口规模
农场的人口来源早期主要是转业官兵。1957年 1月,老铁兵进场踏察看点,1958年3~5月,
大批转业官兵及部分家属进场建点开荒。1959年7~8月,山东支边青年来场参加农场的开发。
1964年第一批北京支边青年下乡来场,1966年又一批复员军人来场。1968年兵团成立,向阳团
抽调的八五二、八五三的老铁兵和转业官兵及家属落户五十八团。此后北京、上海、天津、杭
州、宁波、台州、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大批知青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分批来到农场
参加农场的开发建设。1977年一批四川青年来场,此外还有一些投亲靠友、自愿来场人员。1978
年,大批城市知青陆续返城,农场人员以复转军人及家属子女为主,1998年从泰来迁入部分移
民。1996年随着农场水稻种植的开发,开始引进水稻户,他们有的在农场落户,有的只在农场
居住,户口没有迁到农场。由于本地劳动力缺乏,每年还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至2005年底,
农场辖区常住人口2 383户,9 848人。主要分布在东风岭地区、场直地区和20个农业作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