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邮电

第五章 邮电 保险 税务

第一节 邮电



  

  一、组织机构

  1958年,原八五三农场五分场,为保证与场外的通信联系,派转业干部共产党员王显明去
虎林县学习3天业务,五分场批给60元开办费,买一些简单的办公用品,于当年9月,在东风岭
一间草房子里,正式开办邮政代办业务。之前,是分场通讯员负责信件传递。职工汇、取款要
到30公里外的一分场邮政代办所办理。五分场初建,道路没有修通,去八五三农场场部邮局取
送信件,人力往返50公里,回来再分送生产队,三天一往返,人手不够,又增添郭万荣、唐广
佑两人。但邮递工作因交通工具的限制,发展仍很缓慢,一遇雨雪阻隔,十天半个月的邮件就
要积压下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64年底。

  1965~1969年,福饶公路修通,邮件由宝饶客车转运,大大加快了邮件的传递速度,职工
能较早看到报刊、收到邮件。

  1970年,大批知青来到五十八团,邮递量骤增,东风岭邮电支局人员增加到 6人。同时全
团以七里沁河为界,在团部红旗岭增设邮政网点一个,负责七里沁河以北地区的邮政业务。

  1970年11月15日,建立了红旗岭邮电支局,开始办理国内邮政业务、国际函件寄发和电报
业务。1972年11月,因电报线路未得到解决,电报拍发业务停办。支局担负着七里沁河以北15
个生产队的邮递业务。

  随着网络通信的日益发达,邮政业务趋于萎缩,为适应发展的需要,邮政在传统业务上又
增加了邮政储蓄、特快专递等业务,1984年以后邮政划归饶河县,由县邮政统一管理。

  1984年两局共有职工12名,其中管理人员2名,职员10名。

  二、邮政建设

  建场初期,邮局业务归饶河县邮局管辖,行政事务归农场领导,未设邮递员,各生产队派
人来邮局捎送领取信件报刊。邮件由饶河邮局转运。随着农场建设事业的发展,进出包裹量增
加,饶河客车两至三天进场一次,太耽误时间,后又改为直发报纸,按规定达到直发标准的有
《人民日报》、《黑龙江日报》、《农垦报》、《解放军报》、《参考消息》。临时改为归虎
林邮局代办,从红旗岭直发迎春的客车代运,按月给代运费。

  1971年 5月,邮局设置信筒、信箱,选派投递员,开辟自行车邮政线路。1979年,红旗岭
邮电支局增设摩托车邮路,大大加快了信件的传递速度。但由于冬季长,气候寒冷,行车不便,
于1981年又取消了摩托车送信,改为自行车投递。1984年以后,业务及行政都归饶河县管理,
邮件由饶河县邮政专车运送。

  1996年5月20日,红旗岭邮局由原来的100平方米的旧局房迁入200平方米的新局房。7月24
日,红旗岭邮局邮政储蓄存取款实行自动化微机作业。

  2005年全场共有邮政线路7条,红旗岭邮路3条、东风岭邮路 4条,邮政服务更加快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