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英名传略
第二节 英名传略
曲予鲁
曲予鲁(1925~1961),又名曲欲禄,1925年出生,高中文化。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空军第四速成中学任军事教员,1955年授中尉军衔。1958年 4月转业到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
五分场二队(现第三作业站)任副队长,1959年任队长。在开发建设八五三农场五分场的艰苦年
代里,曲予鲁工作勤奋,不怕苦累,各种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担任队长以后,从不脱离劳
动,总是边指挥生产边和职工一样干活儿。上班职工踏着他的脚印走,下班他踩着职工的脚印
回。在他的带领下,二队的工作总是处在五分场的领先地位,被评为红旗队。
长期生活艰苦,繁重的劳动,使他积劳成疾。1961年 5月的一天,在夏锄时因患肠梗阻突
然倒下,再也没能站起来。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差,交通又不方便,再加上他只顾生产不顾自
己的伤病,延误了治疗时间,经抢救无效,离别了人世,年仅36岁。
王富文
王富文(1927~1958),1927年12月26日出生,苗族,贵州省炉山县人,小学文化。1950年
12月参军,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他工作积极,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军事技术,于1951年
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3年3月,王富文随部队入朝作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
队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53年8月和1955年3月各立功一次,并获得团嘉奖两次。1956年
8月,自铁道兵8506部队转业到八五三农场一分场,1958年3月任五分场二队党支部书记、副政
治指导员。1958年6月五分场二队的6台拖拉机,正在紧张地开荒。冬天运进的柴油全部用完了,
眼看机车不仅停止开荒,而且影响播种。当时,五分场的公路尚未修通,二队周围都是水泡子,
交通阻塞。在这关键时刻,接到总场通知:“将柴油桶扎成排,顺挠力河漂下,需二队从河中
拦截”。王富文接到任务后,立刻带领几个同志来到河边。当时,挠力河在这一带水流缓慢茫
茫无际。拦截油桶的人等待了一夜,黎明时,影影绰绰的发现油桶顺水漂流。王富文首先跳进
挠力河去拦截,不幸被河水吞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1岁。
郭贵山
郭贵山(19618~198510),1961年8月出生,河南省镇平县人,男,汉族,初中文化,
1978年7月参加工作。
农场十四队职工,在改革中承包了农场“东风—5型549号”机车。1985年10月24日,刚刚
接班的他正准备继续作业,突然机车头部起火,顷刻之间,火烧到油箱,机车面临着被火烧毁
的危险,他不顾自身安全,脱下大衣,扑向凶猛的烈火。不料油箱爆炸,将他从两米多高的机
车上抛下来,当同志们前来扑他身上的油火时,他高喊着:“快救车,快去救车!不用管我!”
他伤势严重,生产队领导把他送到农场医院,又转到红兴隆管理局医院。经查,全身烧伤
面积达 57%,一连几天昏迷不醒。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他首先惦记的仍是机车的状
况,并痛心地对前来看望他的队长说:“我没把机车保护好,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该罚多
少罚多少!”当他听到队长说:“你舍身救机车,保护国家财产,表现英勇,队里准备为你请
功呢!”他带着宽慰的微笑又一次昏迷了过去。因伤势严重,抢救无效,10月30日下午,心脏
停止了跳动,年仅21岁。
平时,郭贵山工作任劳任怨、踏踏实实,他所在的车组,在当年的麦收秋收中工效最高,
质量最好。根据郭贵山的一贯表现和生前对团组织的申请,以及他在国家财产遇险过程中的突
出表现,1985年11月14日农场团委决定:追认郭贵山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并号召全场
团员青年向郭贵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