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拓荒日记摘抄

拓荒日记摘抄



 
   拓荒日记摘抄

   李继陆

  一、割 草

  3月 17日。今天,是我们转业北大荒的第三天。昨晚,老红军项文运书记把我们这些首批
由哈军工复转来场的十几名男女青年官兵集合起来说:“你们现在住的马架子是铁道兵同志给
搭的,大家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没有温暖的住所总是不行的,有了窝棚就暖和得多,以后还
有大批的复转官兵要来这里,明天每人发一把镰刀去七里沁河两岸割草,准备就在这片杨树林
里给他们苫马架子草棚”

  早上 3点开过早饭,队伍就整装出发了。老书记亲自带路,大家跟在拉粮食和行李的马爬
犁后面,沿着一条依稀可辨的车辙,朝着草原走去。

  中午时分,来到一个弯弯曲曲的小河边旁,说这里就是地图上有名字的七里沁河。河床窄
处有5米,宽的地方也不过 20来米,老书记把我们领进一个地平面以下的地窨子里。一进门一
股热气扑脸而来,里面约有20来平方米,大家把行李放在草铺上,书记说:“你们就宿营在这
里,大家推选个炊事员。”说完,把我们安排好,坐上爬犁回去了。他关怀、体贴、爱抚着我
们,他这一走,大家顿时感到空虚和孤寂。

  大家推选蒋骥云当炊事员,因为他是政治经济学的助教,说他一定会算经济账,能把伙食
搞得又好又便宜。这地窨子原住着一个朝鲜老人,靠打鱼为生,听说大军要来办农场,前几天
回饶河县三义屯去了。

  3月 18日。炊事员老蒋第一个起床打开门去提冰,又立即返回来喊道:“你们都出来看,
昨晚发生的怪事!”大家走出地窨门,只见屋顶的雪上,前后左右踩满了各种野兽的脚印,有
三角形的鹿狍脚印,有梅花形的狼獾脚印,还有似人掌的熊脚印,足迹乱七八糟,同志们个个
不寒而栗,姑娘们更是吓得哆嗦起来。

  这里的草茂密而纯净,一眼望不到边,大家奋力地割。

  晚餐时,炊事员老蒋把捡来的狍子肉,放了些五味子梗代替花椒做调料,精心烹饪的这顿
丰盛的晚餐,大家吃着,表扬炊事员的功劳。正吃着饭,忽然从外面走进两个陌生人,完全是
东北打猎人的打扮。进屋来十分客气的要求借宿一晚,说是从二道河子山里来的,每年冬季都
惯例要经过此地进山打猎收山货。大家认为出门人困难多,就同意留下来。他俩将背包里的松
子,拿出很多很多让我们吃,这些都是我们从来未尝过的珍奇罕见之物。休息时又给我们介绍
完达山里的黑熊怎样打、怎样避,鹿是怎样抓,傻狍子、狐狸、野鸡怎样打,以及怎样跟随棒
槌鸟进山挖人参……不知谈到什么时候,大家都进入了梦乡。

  3月 19日。从昨晚遭到野兽包围营地的启示,夜间谁也不敢贸然外出了!实在憋不住,也
要约上三五人一同外出。真像到了阳谷县的景阳冈,这还不行,每人左手握电筒、右手持镰刀,
还要不时地向后张望,以防不测。完全处于“一级战备”状态。说起来也实在逗人好笑。

  二、路 断

  4月18日。本来 “世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然而今天的北大荒,因自然条件
的特殊就不完全适用了!冬天,进入五分场的各种类型的机车、马爬犁,一时车水马龙,热闹
非凡,一条宽广平坦的冰道,蜿蜒在完达山北麓、七里沁河畔,一望无垠的雪原上,然而春暖
花开,这里却立即又变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到处是漂垡甸、烂泥塘,道路隔断,困难重重。

  (一)鲜肥的鲫鱼没人吃

  由于食堂进不来盐,好几天淡菜下饭,开始几天还能对付,时间一久,就四肢无力,干起
活来软绵绵的,食欲也大大减退了!昨日因事去打鱼队,队长留我进午餐,食堂炊事员热情接
待,大锅盖一揭,一锅白花花的大鲫鱼,个个都有两斤多,鲜味扑鼻,一看便令人垂涎。然而
吃上几口就不愿吃了,因为无盐以佐。俗语说:“淡而无味”,此时,是最好的验证。职工们
干了半天活,饿着肚皮勉强吃上几口也又都退回来许多,锅里的鱼没人吃了!这又是我从未遇
到过的奇迹。

  (二)将军送盐进 “孤岛”

  4月 20日。正是春播大忙季节,忽然几百名职工没盐吃了!道路阻塞,外边的盐运不进来。
开始几天,人人都互相索取些糖果、干菜、咸肉、臭豆腐、大酱……之类来下饭,渐渐地存货
吃净了,人们再也没东西代替咸盐刺激胃口了。正遇上十分难熬的日子,八五三总场场长姜瑞
元,手拄拐杖,带着 5个机关干部,组成一个代表党委的慰问小组,穿山林、披荆棘,过漂垡
甸趟泥塘,每人肩负30斤盐,擦黑来到杨树林。

  早晨,和煦的阳光从林间枝隙射进草棚,大家都穿上胶鞋或水袜子鞋,站在冰冷的泥浆里,
姜场长站在一颗粗大的杨树墩上,居高而下,热情地向大家先问个好,然后深情地说:“同志
们!辛苦了!”听说他也是刚从北京中央直属机关转业北大荒的“新兵”,三十开外,中等身
材,身着将军呢大衣,面皮白净,两眼炯炯有神,英姿飒爽,他勉励大家要勇于克服困难,战
胜荒原,战胜暂时的疾苦。并告诉大家总场已调遣了数百名筑路大军,从一分场向北,沿完达
山北麓修建一条通向五分场的公路,马上就开始了。要求我们五分场也赶快组织人力沿山向南
开道,争取“七一”两路大军会师于红头山下。大家深深感到我们的将军解甲归田,亲临艰难
环境,与职工同甘共苦,这对当时稳定职工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背稻种

  4月28日。分场决定今年种几百亩水稻。可是,种子运不进来,全部卸在 80多里外的一分
场 ,必须用人力步行来回160多里扛回。同志们早晨天麻麻亮就出发,一路上要趟过七里沁河、
越岭河两道齐腰深的冰水,再走上30里的烂泥塘和漂垡甸,沿山角穿过几道榛子林。初春的北
大荒,冰雪刚融,水冷刺骨,为了不误农时,大家咬紧牙关突击抢运。中午到达目的地一分场,
先以班组为单位,借老乡的锅灶自己劈柴、和面烙饼,吃饱后每人用麻袋或裤腿,各背20~50
斤往回返,初背起来尚不觉累,然而,“路远无轻载”呀!一路上几十里的漂垡甸,泥塘,河
流,哪里也难找到一席歇脚的地方,当同志们累得实在直不起腰时,就四肢趴下喘口气再走,
稻种是绝不能卸下放在水里的.赵树义同志深有感触地说:“班长,你看人还是比毛驴聪明得多,
驴若累到如此程度,不就早躺在泥水里不走了!”大家此时也都默认了他的嬉骂,还哈哈地笑
了起来。这种笑声顿时也能减轻疲劳,促使人们继续前进。

  三、断 粮

  (一)啃 青

  8月18日。宝清县地方粮库无力供应突如其来的大批转赴官兵的口粮, 上级要求我们自力
更生,“各自为战”解决吃的。

  场长打电话,让三队去二队地里拉回青苞米顶口粮(啃青)。三队司务长牵匹大白马驮上嫩
玉米在返回的途中,不幸马陷进了烂泥塘。由于牲畜长期缺乏精饲料,已骨瘦如柴,再努力挣
扎,又越陷越深。一匹跟随志愿军奔驰疆场的战马,终因虚弱无力,淹死在烂泥塘里了!

  (二)赶“猪”

  8月 19日。畜牧队指导员成玉要到分场去开会,穿过村旁的柞树林时,只听林子里有咀嚼
硬物的声音,随着声音看去,原来是一头“黑猪”在吃橡子。他自言自语地责怪起饲养员的责
任心太差,这头膘肥体壮的大肥猪怎么让他跑出来了呢!说着说着情不自禁地上去就往家赶,
当他走进一看时,原来是头“黑瞎子”,他不顾一切地扭头就往林子外面跑,吓出一身冷汗。
他到分场向与会领导和同志们谈了这场险情,总场马继常副场长风趣地说:“你这个领导因没
饲料喂猪,圈里的猪没看好,还想拿黑瞎子顶你的上缴任务吗?”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三)过 年

  1959年2月 15日。管生活的副场长王全同志急得团团转,眼看年关来到,场里几百人口第
一次在荒原过年,吃不到一粒细粮,怎作交待?最低要求应让大人、小孩在初一吃顿饺子吧!
可是一点面粉也没有。

  他亲自协同粮秣员去到二分场借粮,好不容易调来了几百斤荞麦面。初一早上,大家才欢
欢乐乐地吃上了一顿又黑又滑、沉甸甸的黑饺子。虽然吃起来有些粘牙,但谁都知道它来之不
易!  

1986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