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百里长堤——水利会战

百里长堤——水利会战





   百里长堤——水利会战  

   廖君立

  红旗岭农场从1973年开始,每年都要进行几次大的水利会战,一般是红五月、麦收前后、
秋收前后或春节前,因工程需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1976年8月至9月15日,修筑从三队到四队地段的挠力河防洪堤,就是规模空前、声势浩大
的第十五次水利会战。通过这次会战,新修的12.5公里长的大堤平地崛起,如黑色长龙,蜿蜒
曲折地盘踞在挠力河南岸,它的建成,宣告挠力河南岸大堤全线合龙。农场的三条河流的防洪
大堤已延伸至 109公里。严重危害农场农业生产的河水倒灌灾害,基本得到解除。即形成了堤
外汪洋一片,堤内麦浪翻滚,堤外张网捕鱼,堤内喜庆丰收的局面。

  这次水利大会战,是紧接全场胜利完成麦收任务之后,也是在上半年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
基本建设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七月份为止,农场组织了 3次水利会战,会战天数
累积30天,每次会战动员2 000人以上,投入机车11~23台,修建干支渠136公里、堤防10公里,
移动土方88.4万立方米(包括连内自建工程),超额 52%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全年水利建设指标。
广大干部群众,在胜利面前不停步,艰苦奋斗绘新图,从8月 15日开始,又打响了挠力河筑堤
大会战。全场 38个单位,3 60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的治水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赴了会战工地。
参加人数最多时达3 800多人,占全场劳力的73%,出动推土机、拖拉机43台,汽车22台,铁牛
29台。会战9月10日基本结束,历时27天,完成土方21万立方米,修筑大堤 12.5公里,受益耕
地2万亩,还可开垦地17 000亩,再一次谱写了农场职工战天斗地、改山造河的新篇章。

  这次会战,又是一次同大自然斗高低的决战。施工地点处于沿河荒野,海拔高程54米左右,
少数地方只有51米,全部处于农场淹没线以下,长年积水,其中有 2 600米是无法取土的漂垡
甸和草甸塘。全线的筑堤高度2~4米,不仅工程的难度大,而且交通阻塞,远离连队,天气恶
劣,条件十分艰苦。在这种情况下,农场党委和各连的党支部,充分发动群众,学习唐山、丰
南人民英雄气概,不怕风雨秋寒,不怕水深土黏,在荒滩草甸上安营扎寨,风餐露宿,艰苦奋
斗,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筑堤工程,实现了党委提出的“狠抓战机,改天
换地”的决心。会战中,可歌可颂的动人事迹不断涌现,共产主义精神处处发扬,先进集体和
先进个人层出不穷,众手推出拦河堤,锁住蛟龙夺高产。这次全场干部、职工征服大自然的光
辉业绩,是党的方针、路线的伟大胜利。

  会战前,有人认为这片荒原处于常年积水的淹没线以下,是规划中认为不能开荒的土地,
如果开发代价太大,万一气候变化,有半途而废的危险。同时紧张的麦收刚刚结束,全年的水
利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大田后期管理、房建任务又很重,筑堤工程应该停一停。针对这种想法,
农场党委及时召开了各连连长参加的水利会战动员大会,通过农场生产发展的事实,使大家认
识到,建场以来,我们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耕地面积和粮豆总产都成倍增加,上交粮豆逐年
增多,经营情况转亏为盈,这是大搞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的成果。但
是,农场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差,为国家为人民所作的贡献还很小,农场现有耕地22万亩,
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只有20亩地,按职工计算每人也只有40亩地,如果要完成国家和人民交
给的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任务,保持这个水平是不行的。我们只能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艰苦
奋斗,继续把农田基本建设当作一项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尽快地改变生产条件,努力扩
大耕地不受挠力河水危害,同时为开垦17 000亩荒地创造条件,这对于农场扩大耕地面积,搞
好和发展农业都有十分重大意义。筑堤会战可能会给大田管理和秋收准备工作带来一些影响,
但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受点损失也是值得的。而且,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
极性,合理的组织,科学的安排,我们也能尽量地减少会战引起的损失。大家统一了认识,在
场党委的领导下,全场从农业连队到副业连队,从学校、商店、医院到机关所有的单位都动员
起来了。工副业单位首先奔赴工地,揭开了战幕。二十日前后,各农业连队在处理完晒场粮食
之后,也陆续地进点,全面地掀起了会战的高潮。

  但正在这时,天气恶化,阴雨连绵,河水上涨,交通阻塞。运输物资的拖拉机,经常几台
一起陷进漂垡甸,有的车几天几夜拉不出来,造成进点和供应运输的极度紧张,施工地段全是
没膝深的积水,作业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正在建点的单位,徘徊不前。针对这种情
况,场党委及时召开了紧急常委会,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大部分干部群众经受住了艰苦条
件的考验,表现坚定沉着,整个形势是好的。根据天气情况,挠力河水可能继续上涨,如果不
抓住时机筑堤,河水倒灌,势必前功尽弃,这项工作就可能在今后几年或十几年内都无法进行。
鉴于这种情况,党委研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任何困难,横下一条心,坚决拿下这段筑
堤工程。 22日,场党委向工地上的全体共产党员、 革命干部和职工群众发了一封信,表达了
“决心已下,决不动摇,不达目的,决不收兵”的坚强决心,并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认
清形势,坚定信心,学习唐山、丰南人民,天塌地陷无所惧,泰山压顶不弯腰,下定决心,不
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筑堤大会战全胜。广大的干部群众学习了场党委的信后,深受教育和
鼓舞,激发了革命斗志,使水利会战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继续进行。

  场党委对这次水利大会战十分重视,党委的主要成员亲自踏查工地,亲自落实会战方案,
亲自进行会战的动员,亲自到工地参加大干。对于会战中的重大问题,党委开会进行了多次研
究。在场党委的领导下,组成了水利会战指挥部并设立了政工组,加强了水利会战的组织领导,
搞好学习、宣传鼓动工作。在水利工地上设立了广播站,办起了《水利战报》。由于场党委的
重视和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工地广播和战报办得有声有色,发挥了“组织、鼓励、推动”
的作用。

  在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单位的党支部对水利会战认识高、决心大、行动快,相信和依
靠群众,大打人民战争。四连党支部在会战前召开党员、团员、班组长干部大会,进行了层层
发动,大力宣传水利会战的意义。在场召开水利会战的第二天,党支部就组织全体干部和施工
人员到工地看地形、查水情,分析研究挖沟筑堤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四连担负的是
五星湖湖口改道的挖沟任务,沟深1.5~1.6米,上宽15米,底宽8米,而且 340米工地中有160
米是积水淤泥,没膝盖的漂垡甸,施工的难度很大。连党支部集思广益,决定先难后易,抢下
游,改低洼,突击漂垡甸,然后打通全线。从17日开始,四连的干部群众经过半个月的苦干,
保质保量地完成了6 011立方米的任务,同时还分担了九连推土机因无法作业留下的700立方米
任务。七连这次担负最困难地段的施工,全线 400米都是漂垡甸,草皮一切,水就没到大腿根,
挖沟放水不解决问题,取土筑堤,还要挖掉一米多深的草皮和草炭。在这种情况下,七连党支
部,组织干部群众,开诸葛亮会,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搞好宣传,鼓励士气,黑板报一
天一换,送到工地广播站的稿件有25篇,及时地宣扬和报导好人好事。群众的情绪上来了,人
们整天泡在没膝深的水里,他们一盆一盆地淘水,一锹一锹地挖泥,脚上裂口了,手掌磨破了,
不叫一声苦。七连的干部群众就是凭着一股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奋斗了20天,一直坚持到完
成任务。

  修配厂合理安排,全力突击,他们没有帐篷,也没有苫布,就自力更生搭草棚,创造条件
早上、多上,除了95人住在工地外,他们还每天有一些人用尤特接送。工地上,他们召开赛诗
会,开展比学赶帮的劳动竞赛,干部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干了10天就胜利竣工,是工地上最
早完成任务的单位之一。

  汽车连党支部在会战中充分发动群众,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负责接送各单位上
工地的驾驶员,早上开车到达目的地后,马上直奔工地大干,一直干到下班开车接人。住在工
地的干部职工更是起早贪黑,争分夺秒。在汽车连的施工地段中,有70米是无法取土的漂垡甸,
小伙子们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到八九米以外扛草皮垒坝,浑身上下裹满了泥水,简直像一个
个黑人。他们还想方设法,到河对岸取草皮,一船船运到大堤上。

  九连党支部勇挑重担,有股压不垮的精神,这次九连人工原先担负1 500 立方米的任务,
后由于推土机扔下机械无法作业的一段,人工的任务一下子猛增到3 000 立方米,翻了一番,
同时指挥部又交给九连修建五星湖出口大桥的任务。九连除了推土机手,大部分是妇女或老弱
人员,要完成这些任务是很艰巨的。九连支部在连长探亲、政指住院的情况下,不讲条件,不
打折扣,全力以赴,突击三天半,就把20米长的木桥架了起来,然后,又高质量地完成挖沟筑
堤任务。

  修配所是我场历次治水先进单位,这次又发扬光荣传统,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党支部的领
导下,修配所干部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施工,严格按设计标准作业,做到了样板放线,样
板检查,领导群众共同把关,成为这次水利会战质量最好的单位。

  工副业队的妇女,占全连劳力的7%以上,而且大部分是孩子的妈妈,家务重,体力差,这
次担负了4 560 立方米的水利任务。他们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妇女们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向
困难挑战。孩子妈妈们不能住在工地,她们每天早上三点半起床,晚上七八点才回到家。中午
在工地,她们吃过了午饭就干了起来,同志们劝她们休息,她们说:“我们坐车耽误了时间,
就要用大干抢回来!”女职工李红仙、郝秀荣,爱人住在工地,家里各有三个小孩,家务负担
都很重。她们为了水利建设,毅然决然地把家务放在一边,搬到工地去住。工副业队的职工就
是凭着对革命事业的一颗红心,克服了重重困难,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

  十三连在这次水利会战中,分别召开了连、排、班的会议,讲清形势,提高了职工建设社
会主义积极性,使得会战中,全连只有6个病假日,出勤率达99.5%。有的同志持续发烧,有的
同志长期拉肚子,也一直坚持不下“火线”。在抬筐筑堤的过程中,有的同志肩抬肿了,皮磨
破了,没有一个叫苦的。十三连自己没有改装推土机,他们凭着全连干部群众每人的一副肩膀、
一双手,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任务。

  十九连在麦收中,晒麦场的压力很大。人工上水利工地较晚,但全体干部群众在党支部的
领导下,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场直二校接受任务坚决,初中二年级以上的教师、学生 240多人全部投入了会战。他们把
广播器材背上工地,由一名老师负责宣传工作,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提高了战斗情绪。师生共
同努力,大干了5天,拿下1 720 立方米水利任务,全线最先报捷。

  在这次水利大会战中,高潮一个接一个,展现了一幅幅振奋人心的改天换地的壮丽场面。
在火热的战斗中,群众被充分发动起来了,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动人事迹不断涌现。如十六
连刚进点时,铺板没有运来,干部职工在潮湿的地上睡了一夜,而且一天没吃饭,第二天马上
开始施工。十六连的一台拖拉机,在草甸子里误了车,人一天一夜没睡觉,没吃饭,车被拉出
来后,拖拉机手开车赶到工地,二话没说,马上投入了战斗。六连的工地上有几天断柴、断菜,
没办法起伙了,干部职工就着盐水,啃着凉馒头,照样甩开膀子大干。十七连在交通阻塞、供
应中断的情况下,每人两碗疙瘩汤,士气仍然不减战斗的气魄。

  场服务连三班,由场机关家属组成的妇女班,5名同志年龄都在四五十岁,其中4名还是病
号,这次水利会战中,他们为了改变生产的面貌,焕发了革命的青春,坚持带病天天出勤,会
战工地上团结战斗,发挥了“半边天”作用。有的下班时,由于过度的劳累,晕在车上,第二
天不顾领导劝阻,照常上班。全班每人平均工效达七八方。工副业队三班,在会战中,不计报
酬,不讲条件,当他们看到兄弟班组的进度落在自己后头时,毫不犹豫地先人后己,发扬了共
产主义风格,支援别班完成任务后,再回到本班工地清理收尾,共同完成全线任务。七连炊事
班的5名女青年不怕苦不怕累,千方百计地调节好伙食,在机关和7个工副业单位支援七连的时
候,她们起五更、爬半夜,给五百多人做菜汤,同时还负责做机关、电业所的午饭。这在水利
施工史上,简直是一个奇迹。

  参加这次水利会战的,有76岁的老大爷、50多岁的老太太,也有13岁的中学生,呈现三代
齐上阵,夫妻齐参战的动人情景。在修配厂,就有 4对夫妇住工地,他们小家庭的利益服从了
国家利益,把家务放在一边,将小孩儿托嘱给别人看管,自己在工地上大干社会主义。修配厂
工人陈巨昌,爱人长期住院,家里的 3个孩子,大的只有12岁,小的还在上学前班,家务十分
繁重,陈巨昌公而忘私,让邻居照看孩子,自己一直住在工地。会战过程中,轻伤不下火线、
有病坚持大干的更是举不胜举,如七连共产党员刘贤凤,左手受了感染,手背肿得像馒头一样,
连锹都握不住,仍然坚持战斗,他甩不了锹,就用盆淘水,后来手肿得越来越厉害,他又在工
地上给大家送开水,以后手又化脓了,在连干部再三劝说下,才去医院治疗,但两天之后,又
回到了工地。

  在水利工地上,人们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一直为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战天斗地地忘我劳
动,处处都可以看到共产主义劳动精神的光辉。

  在这次水利大会战中,农场的各级领导干部,搞三同,以身作则,带头大干社会主义,调
动了全场职工、家属的积极性。

  场党委十九名委员,除一名因病住院外,其余都参加了水利会战。他们和连队的干部同甘
共苦,并肩作战,坚持始终。在修配厂蹲点的党委书记隋凤舞,病愈刚出院不久,就和修配厂
的干部职工一起来到水利工地,他和职工一样住草棚、马架,一样甩土挖沟,一样在70多米的
漂垡甸上来来回回奔走,扛草皮筑堤。场长郝忠彦,是水利会战的总指挥,他每天不辞辛苦,
在积水汪汪、泥泞难行的工地上检查工作,同时还和机关人员一道挖沟筑堤。常委方弼奎和一
连的干部群众一起住在工地,由于条件艰苦,帐篷简陋,上面漏,下面潮,加上阴雨秋寒,但
他不露声色,带病坚持大干,由于尿血,被人们发现后,他还瞒着大家,偷偷地上工地,又坚
持干了 6天,最后实在挺不住了,才住进医院。常委宋广民在四连蹲点,他脚上长了两个大鸡
眼,几天来一直在草甸中浸泡,鸡眼化脓了,走路都很困难,但他咬牙坚持,每天瘸瘸地来到
工地,和四连的职工一起战斗,他和2名工作队成员 (其中一名女青年)组成的小组,每天上工
最早,收工最晚,3个人干4个人的任务,底宽8米的大沟,每人平均日工效达10.5 立方米,是
四连工效最高、完成任务最快的一个组。常委李青同志,蹲在十六连,人多没地方住,就住在
拖拉机里,她和男同志比着干,受到十六连干部职工好评。

  场机关在领导的带动下,机关除留 4名同志值班外,全部参加会战,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
任务,又支援了七连和医院。

  在这次水利会战中,有 85%的连队干部战斗在工地第一线,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身先士卒,带头大干。修配所的指导员焦自善,是来北大荒二十多年的老转业干部,患有严重
的关节炎,在会战过程中,痔疮复发,脱肛流血,行动不便。他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求
自己,忍着病痛,拼命地工作。在挖沟时,由于积水多,需要分段淘水,一段一段地干。他为
了加快进度,在同志们没上工之前就先来到工地,等同志们上班来到工地时,他已经把作业地
段的积水一盆一盆的淘干了。修配所能在历次会战中被评为先进单位,是和焦政指的模范作用
分不开的。科研站的政指叶伯利同志,已五十多岁了,整天和小伙子一样,泡在泥水里干,他
的脚面碰破了,肿得像馒头一样,仍然坚持战斗。五连连长孙如贵同志,他虽然负责全连的施
工,但他在班里连一个小时都不缺勤,工作总是利用早晚时间去办,他手腕上长了一个筋包,
一度老病复发,但他一直坚持劳动,抢着干最重的活儿。政指薛天民,也以劳动者的身份参加
会战。五连由连干部和连部工作人员组成的排水组,共挖沟50米,筑堤82米,还支援其他班组
干了一天,工程量占全连任务的七分之一,超过全连职工的平均任务量,为全连职工做出了表
率。十六连政指石守相同志,哪里艰苦就战斗在哪里,整天一身泥水、满脸的汗水。在刚建点
时,几个班长在漂垡甸地段起草皮,结果挖了一米深还没有土,顿时心凉半截,认为这段无法
筑起堤来。这时石政指坚定地说:“在地球上总是有土的,咱们就是把地球挖穿,也要取土筑
堤!“石政指的坚强决心鼓舞了大家,克服了畏难情绪。四连政指陈铁牛同志是走上领导岗位
不久的青年干部,他的职务变了,普通农工的本色不变,仍然生龙活虎地战斗在第一线。他一
边组织领导,同时又编在组里完成一份定额,每天出力比别人都大,干得比别人都多。在这次
艰难的水利会战中,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汗和群众流在一起,劲和群众使在一处,身教重于
言教,他们的实际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是我场打好这次水利会战的重
要保证。

  破除本位主义的狭隘界线,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互相支援团结战斗,是这次水利大
会战中的显著特点。没有大协作的精神,要打好这次规模空前、极端困难的水利大会战是根本
不可能的。

  工地上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着眼全局、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十三连是团边远连队之一,离工地有35公里,物资运输十分不便,他们不但不叫苦,反而积极
为兄弟连队分担困难。8月 17日正是农业连队建点运送物资紧张阶段,由于连续下雨,道路泥
泞,误车严重,十三连的刘连长主动地提出来,把自己从连里拉来的两车柴禾填在路上,帮助
兄弟连队把误了的拖拉机拉出来。8月 20日,指挥部决定用人从一米多深的河水中背物资,再
用拖拉机拉回工地。他们说:“要运的东西多,水上运输紧张,给我们运了,必然给兄弟连队
造成困难,我们只有分担困难的义务,没有只图自己方便的权利。”22日和23日两天,十三连
从河里用人背过来的烧柴,被一个兄弟连队拿错了,个别同志提出要回来,但多数的同志说:
“不能去要,他们拉错了,说明他们比我们更困难!我们能办到的,应该主动支援。”当这个
连队又来借东西时,十三连的同志又十分爽快地借给他们。

  三连、四连处于工地两头必经之地,这两个连队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兄弟连队。做到了有
求必应,无求也主动的支援。在连续下雨、交通阻塞的日子里,三连、四连都专门派拖拉机,
担负护送车辆的任务。在工地上蔬菜、粮食送不上来时,这两个连队热情支援。科研站、迎春
转运站、场文艺宣传队没有帐篷,四连党支部积极想办法腾房子,安排他们住在连里,而且在
生活上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方便,体现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在施工方面,修配所完成任务后,主动支援仓库。场机关、工程一连、制材厂、修理连、
汽车连、电业所,在会战期间集中了五百多人,大战涝洼塘,帮助七连攻坚,更写下了团结战
斗的壮丽一页。

  这次水利会战,是一次团结的会战,胜利的会战,它对培养广大干部群众顾全大局、识大
体、先人后己、团结互助的共产主义风格,必将起到推动作用。在安全工作上,由于各单位领
导重视,始终没发生过任何事故。

  在这次挠力河筑堤大会战中,各连认真执行水利指挥部“三化”“四宜”的要求,整体工
程质量较好。其中表现特别好的单位有:四连、五连、十连、十一连、十三连、十五连、十六
连、十七连、十九连、修配所、工副业二连、仓库、汽车连、修理连、二校。特别是修配所、
工副业队质量最好。整个工程完工后,符合设计断面的要求,严、直、顺也达到了要求。“百
年大计,质量第一”,在1981年特大洪水超出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仍然保证了农场农业生产的
顺利进行。

    写于19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