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流金的岁月 火红的年代

流金的岁月 火红的年代





   配乐诗朗诵

   流金的岁月 火红的年代

   焦新秋

  男:当三五九旅的勇士把红旗插在这片沃土的那一刻,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就是誓


  女:记得那是一个春天,被称为农垦之父的王震将军在七里沁河畔把火种点燃。于是,垦
荒战士们发出了开发建设的呐喊

  男:斗转星移,山秀水新,当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霜雨雪后,我们惊喜地看见,昔日的荒山
野岭,变成了锦绣家园

  女:岁月如歌,流金溢彩,两代人五十年描绘的美景是如此的灿烂

  男:翻开历史的长卷,一幅幅鲜活的面孔,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场景映入眼帘

  女:在这片沃土上,我们用勤劳、用智慧、用憧憬收获明天,我们崇尚真诚、执着、奉献

  男:数字是鲜活的,是多彩的,她让人们能够看清沧海桑田的变迁

  女:从昔日的马架草房到如今的高楼大厦,从建场初的四十万斤粮到如今的十二万吨总产

  男:从当年的沼泽泥潭到如今的白色路面,从最初的人拉肩扛到如今的车水马龙

  女:这一切的一切无不让人震撼;然而,更大的奇迹却来自新世纪的春天

  男:“十五”期间,一万红旗岭人民在农场党委的领导下续写了新的辉煌

  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改革发展为动力

  男:以产业结构为主体,以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女:以科技进步为依据,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

  男:正确的思路,英明的领导,万众的努力,红旗岭农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女:从新世纪的开始到2005年,短短的五年里,红旗岭农场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攀上了
一个新的高峰

  男:“十五”期间,农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两亿五千万元,粮豆总产十二万吨,人均
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女:一场“一品”,全程机械化,红色种子,航化作业,一串串时尚的新名词,让我们感
到了浓浓的现代化气息

  男:九家米场,十条生产线,七万吨年加工量,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加工增值

  女:现代化畜牧小区,膘肥体壮的肉牛,洁白如云的绒羊,让我们欣赏到半壁江山的美好

  男:三万四千平方米的楼房面积,三万平方米的水泥路面,壮观的广场,美丽的草坪,先
进的给水供热网络,高标准的管理措施,让我们看到了新农村小城镇的雏形

  女:又是一个流火的七月,又是一个火红的年代

  男:在新农村建设奏响新乐章的今天

   红旗岭人民迸发出了无比的热情

  女:精农壮牧强三场,修路建楼大招商。工业三场一起上,种稻养牛奔小康。“515115”
富民强场目标,是我们的带头人,精心为农场的明天设计的蓝图

  男:流金的岁月永不退色,火红的年代催人奋进

  女:我们为红旗岭的决策者们自豪,他们高瞻远瞩,时刻走在经济大潮的前沿

  男:曾记否,2002年那黑色的秋天

   百年不遇的早雪,压碎了稻农们丰收的喜悦

  女:连续多年亏损,使种植户的心中蒙上了浓浓的阴影

   水田还开发吗?水稻还能种吗?农场上下发出一遍遍问声

  男:而我们的决策人在困难面前没有迷茫,他站在制高点上,审时度势后,作出了一个拯
救农场前程的决策

   在抗灾自救的同时,继续加大开发水田的力度

  女:秋去春来,多少个不寻常的日日夜夜,让我们至今记忆犹新

  男:超越常规的春收春种成为历史的经典

   一年遭灾一年恢复了,红旗岭柳暗花明走出低谷

  女:接连的大丰收印证当时的决策的英明

   更证明了我们的带路人能驾驭红旗岭的经济在快车道上驰骋

  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五年内要实现国内总值5亿元,人均纯收入1.5万元,农场利润4亿元,家庭农场净利润1.5
亿元。让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农场在世人面前呈现

  女:我们为红旗岭的发展而兴奋

  22万亩的水稻绿色无公害,是农场经济发展的航母。肉牛养殖、林下经济是农场大发展的
最佳增长点

  男: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通畅宽广,一排排绿树郁郁葱葱房好,树多,路平
带来富裕、和谐、文明

  女:我们为红旗岭人骄傲

  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勤劳智慧,勇于创新

  黑龙江垦区2005年高考状元是红旗岭的子女

  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这片黑土地上走出了作曲家、导演、演员

  中央春节晚会的舞台上有红旗岭人放歌

  女:记得盘古开天地时的那个神奇的梦吗?夸父为留住光明去逐日

  男:而今红旗岭人又去追寻美好的七彩梦,我们有夸父的勇气,更有美梦成真的能力

  女:每一刻的时光,因为红旗岭人的真诚而永恒

  男:每一天的时光,因为红旗岭人的努力而灿烂

  合:让我们在建设新农村的洪流中去迎接红旗岭农场美好的明天

   选自《魅力北大荒走进红旗岭》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