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两岭逞英豪——记红旗岭农场场长葛怀安
三河两岭逞英豪——记红旗岭农场场长葛怀安
三河两岭逞英豪
——记红旗岭农场场长葛怀安
焦新秋 刘立明 姜国利
红旗岭农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挠力河、七里沁河、越岭河与红旗岭、东风岭这三河两
岭,构成了农场的壮丽美景。红旗岭农场的历史并不长,而红旗岭人民心中最崇敬的当数现任
场长葛怀安。他在红旗岭主政六年,创造了农场发展史上的奇迹。六年里,他凭着一个拳拳公
仆之心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同党委一班人带领全场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实现了农场
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红旗岭农场国内生产总值实现 2.8亿元,和他到红旗岭之
前2000年相比增加1.6亿元,增长133%;粮豆总产实现12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4万吨,增长50%;
家庭三场利润实现8 000万元,比2000年增加5 980万元,增长 296%;人均收入水平超过了1.1
万元,比2000年增加6 800元,翻了一番还多,人均GDP水平达到 3 385美元,是全国平均水平
的2倍多,昔日农场人梦想的万元户已成为普遍现象,农场人在银行存款突破了1.3亿元。
巧手安排铸富路
红旗岭人最敬佩他们的场长葛怀安是个能人,他能够带领全场人民致富,从2000年到任之
初,葛怀安就把红旗岭致富的关键确定到了调优产值结构上。通过调研,结合他本人丰富的经
营管理经验能力,他确定了大面积开发水田、大力发展肉牛养殖的“种稻养牛奔小康”的发展
思路,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开始,农场人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新的经营观念
和发展思路不能理解,甚至于有许多领导干部也有抵制情绪。面对困境,他下基层,跑田间,
了解场情、民情,深入调查研究,听取多方意见。他多次召集党政班子说想法,做谋划,坚持
结构调整不放松。为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葛怀安带领基层生产队队长、书记到先进单位参
观学习,吸取先进经验。他还亲自筹划电视教育片,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有了充分
认识。自2001年起,农场大力发展水稻种植,水稻面积由当初的几万亩猛增到现在的22万亩,
其中一年就开发水田7万亩。农场每年增效6 000多万元。最能体现葛怀安性格的是2002年的雪
灾,大雪几乎浇灭了红旗岭人刚刚燃起的致富希望,在这关键时刻,显示出了葛怀安的坚毅和
睿智。面对雪灾带来的影响,面对许多人想要放弃水稻种植,改种旱田的局面,他顶住压力,
科学分析果断决策,坚持水稻种植不滑坡。广大群众们至今记得,他在雪灾面前身先士卒,每
天与干部职工一起从雪中清挖、捆扎水稻,双手起血泡,身上沾满泥水。在雪灾后种地缺乏资
金时,他多方协调,采取五户联保的形式为农户贷款近2 000万元,减少农户抬款高利息180多
万元,解除了农户种地的燃眉之急,秋天看到水稻喜人的长势,看到稳中有升的水稻价格,农
户们拉住他的手,道出了心里话:“感谢你,感谢农场领导让我们种水稻,挣到钱”。
俯首躬身解民怨
葛怀安当领导已30多年了,他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每到春耕、夏管和秋收的大
忙时节,他都亲自到贫困户家中为他们送去自己购买的生产资料,用自己的工资解决贫困户的
生产、生活之忧,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几年来他累计为贫困户垫资达一万余元。在红旗岭
农场究竟有多少人得到过他的帮助谁也说不清,他自己也说不清,但是许多人却能讲出他帮扶
百姓的一件件好事。二十队职工王江前几年种地受灾害的影响赔了钱,一家人生活困难,葛怀
安主动去帮扶,他根据王江懂养殖技术的特点,结合分局发展肉牛产业的时机,为王江提供贷
款,购买优质肉牛,扶持他发展养牛事业,王江通过养殖肉牛发了财,挣到了钱,成为远近闻
名的富裕户和养牛大户,现在王江养殖肉牛达300多头,每年收入多达10多万元。
六年来,葛怀安为老百姓做了几件铭刻心间的大事。为了解决场部地区的饮用水中铁锰严
重超标的问题,农场筹资200多万元,新打了一眼200米的深水井,并上了一套水处理设备,使
场部地区 5 000多人喝上了放心水、洁净水。当他了解到农场医院医疗设备落后,病房条件较
差,群众反响较大的情况后,先后筹资 800多万元新购进了全自动自液变仪、数字电脑牵引床、
彩色B超机、X光机和 CT机,维修改造了医院的病房,更新了床铺,并逐年分批派优秀医疗人
员外出学习深造,为全场百姓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看病就医条件。为了加快农场的小城镇建设,
他引资开发新建成楼房3万多平方米、文化广场1.1万平方米,改造修缮房屋 2.1万平方米,新
建扩建给排水及供热管线1 600延长米,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新栽场区绿化树10多万株,全场
场区主干线全部修上了水泥路,安装上了路灯,入夜时分,红旗岭农场场部灯火通明,处处是
休闲娱乐的人群,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为了让农场子女们和城里孩子一样住得好,吃得好,
学习条件更好,葛怀安多方筹资 500多万元,新建了二幢现代化的学生公寓,更新了教学设备,
这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实事把以葛怀安为首的农场党委和百姓的心紧紧地联在了一起。上世纪
90年代,连续七年的自然灾害和市场冲击使红旗岭农场经济沉入谷底,到2001年时企业负债已
达 1.3亿元,在职工作人员连续11年没有如期拿到工资,职工群众的生活困难重重,几万亩耕
地没人敢种,当时农场的贫困户多,挂账户多,上访户自然也跟着多起来。以往有些主管领导
躲避上访,而葛怀安却不,不论谁找他,他都热心接待,耐心解释,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有
时一天要接待近百名职工群众的上访,有时一忙半天,连去厕所的机会都没有。六年过去了,
葛场长和农场一班人,精心安排,为百姓解决了数百件历史遗留问题,累计返还职工欠款近千
万元。如今农场很少有上访者,职工群众都夸葛怀安是职工的贴心人,连续四次职代会上都有
职工代表提议为葛怀安请功。
清正廉洁作奉献
“当干部要勤政,廉政,公正,要心里想的是百姓,装的是群众,牢记为群众服务的宗旨,
要求别人做到的,我们干部应该自己首先做到”。葛怀安常常用它来勉励别人,也鞭策自己。
他常常这样说,也这样做到了。有些人看重他手中的权力找他帮忙他拒绝了,有些人想与他套
关系谋私利他顶住了,在诱惑面前他站稳了立场,始终做到自警、自省、自励,保持了一名党
员干部的公正、廉洁的本色。2006年经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巡视组来农场测评,群众对以场长葛
怀安为首的农场党委满意率达到 98%以上,排在分局各农场的前列。为了节省管理费开支,他
带头节约,外出他坐便宜车,吃小饭店,住小旅店,并按分局要求率先在农场推行领导干部职
务消费货币化,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农场广大党员干部形成了摸兜花钱、能省就省的节俭风气,
每年仅机关管理费开支可节约100多万元。
2006年一场大雨袭击了红旗岭农场,半夜,当他得知部分职工家中进水,路基冲坏,庄稼
过水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冒雨和工作人员察看灾情,涉水看望被淹的职工家庭,连夜指挥车
辆、机械围堵、疏通洪水,降低对职工造成的损失。一忙忙到天亮的他顾不上休息又驱车跑到
受灾地号,察看庄稼受灾情况,组织作业站和农户抗灾自救。由于抗灾及时,动作迅速,农场
及农户受灾较轻,当农户一颗颗悬着的心放下的时候,他却因疲劳而病倒,许多知情的干部群
众都说“这样的干部真叫人敬佩”。常为他输液治疗的卫生所医护人员都知道,他常常在别人
吃饭的时候,才有空来输液治疗,而且常常刚输一半接到电话就又匆匆赶到生产一线,解决问
题,指导工作。
被誉为“老革命”的农场离退休干部王云辉,抗战期间与国家原国防部长迟浩田是战友,
几年前他回到故里山东落户,而今他又回来了,他看到农场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已过八旬的老
人激动地说:“以葛场长为首的农场党委办实事、办好事是好样的,农场越来越好,我不走了”。
确实在葛怀安为首的农场党委的努力下,农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现在农场有线电视
入户率达到95%以上,电话入户率达到 90%以上,小城镇人口入住率达到52%以上,自来水入户
率达到100%,农场先后被总局评为平安农场、文化先进农场,被分局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
体等。
发表于《北大荒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