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高粱、谷子、水稻、选育

第三节 高粱、谷子、水稻、选育




一、高 粱

合江农垦科研所成立不久,1962年即开始了高粱的引种鉴定与区域试验,由技术员
胡林娜1 人承担。1963年由技术员阮玉华承担,1964年充实了力量,设2 项课题:
1 、矮高粱新品种选育,由曹慧征主持,参加研究的还有技术员荆玲影。引种鉴定
高秆高粱10份、矮秆12份,中熟区域试验9 份材料、并进行品种的穗行整理,选育在垦
区能够充分成熟、适于机械化种植的矮高粱新品系,同时初步开展杂交育种及雄性不孕
系利用研究,通过观察,试行回交转换。
2 、生产品种歪脖张的整理,由曹慧征承担、采用混合选和系统选方法,选择适于
垦区中部、南部种植的优良品系并进行鉴定。
1969年,随科研所解散停止了试验。试验材料移交给十九团(五九七农场)。1972
年,由技术员郑敏恢复高粱品种试验。从十九团(五九七农场)、二十一团(八五三农
场)合江地区农科所、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引回高粱原始材料169 份进行鉴定,并参加了
黑龙江省高粱品种区域试验,组织兵团三师各团进行高粱杂交种的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
选出82×恢77杂交种在各团表现产量较高。但由于熟期偏晚、制种困难而终推广。
1973年,由于垦区种植高粱面积小,为了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研究,该项课题撤消。

二、谷 子

1962年,由胡林娜开始了谷子的引种鉴定。1963年由阮玉华继续试验,通过品种比
较和参加黑龙江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1964年在垦区推广了谷子良种佳系57—113 ,并
繁殖整理了大粗穗良种向生产提供。1965年为集中主要力量投入样板田工作,谷子品种
试验课题撤消。
1972年,由技术员郑敏再次开始谷子品种试验,为一些连队的牲畜饲草需用,选择
粮草兼用型品种。进行了30多个种的引种鉴定和区域试验,其中综合产量较高的有合光
6 号谷子。但因谷子种植面积小,1973年为集中力量保重点科研项目,该项试验撤消。

三、水 稻

红兴隆研究所自成以来一直是研究旱田作物,为了利用低洼地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对吃稻米的需要,1985年成立了陆稻和水稻课题组,由胡名长主持进行了品种试验,并
成为黑龙汀省和农场总局水稻品种联合区域试验点之一。1985年,从省内各地引进陆稻
品种7 个、水稻品种9 个,从北京引入水稻品种11个,从辽宁引入水稻品种1 个,还把
北纬38度(河北涿县)的陆稻品种“秦爱”引入科研所大面积试种获得成功。经过5 年
区域试验,提出滕系137 ,合江23号,东农78—24为适宜红兴隆垦区第二积温带栽培的
高产、优质、抗病的插秧品种;合江19号为第二、三积温带,垦稻5 号为第三积温带的
优良直播品种、其中,滕系137 因亩产达540 公斤以上,比合江23号增产15%,且病害
轻,米质好,除在友谊农场大力推广外,还在升昌,永安、腰屯等农村大力推广。为红
兴隆垦区水稻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