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六章 田间作业机械研究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红兴隆科研所从60年代开始,为实现垦区农业生产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
作业成本,结合垦区每一个时期的生产急需,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服务工作。60年代初
期,为解决当时地多人少、土地多低湿易涝、农机具不配套的困难,因陋就简,开展了
“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系列化”调查与改装研究;60年代中期在大搞综合样板田试验中,
为夺取高产,开展了种、管、收机械的改装;70年代在全局为实现农业发展“纲要”和
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专群结合开展了配套机械的改装与推广和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玉
米收获机械的研制;在学习引进消化外国机械和科研实践基础上,科研所的技术研究水
平不断提高,从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共开展了1 8 项新型农业机械的研制,其中有
8 项获得国家及省、部、农场总局的科研成果奖,有61%的成果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应用于生产,为垦区的农业生产创造了社会效益。
至1990年底,红兴隆科研所从事田间作业机械研究的科研人员已由建所初期的人,
发展到44人,其中7 名高级工程师,12名工程师,17名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形成了一
支具有垦区艰苦奋斗光荣传统,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又红又专农机科研队伍,在垦区的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