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引进消化国外机械试验

第六节 引进消化国外机械试验



为提高农垦农业机械科研水平,在农垦部和农场总局(兵团)支持下,7 0 年代与
8 0 年代初,红兴隆科研所承担了对部分引进外机的试验研究任务,为农机科研提供了
借鉴。

  一、意大利进口样机试验

1971年11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司令部副参谋长马连卡相应意大利农业机
械工程学会的邀请,去意大利参观农业机械。回国后,写了一个报告。经兵团同意,从
意大利引进一部分我国没有又是生产急需的样机进行科学试验。1974年运到科研所后,
当即组织人力进行试验,被试验的样机有FIAT—1000型轮式拖拉机、DBR —35双圆盘旋
转开沟机、DMR —65EA单圆盘旋转开沟机、DBR —65FC 侧牵引清淤开沟机、DMR—25B
侧悬挂开沟机。由邓弥乐主持试验。
经过试验,对上述样机的结构与性能比较清楚了。撰写了《我国旋转开沟机与意大
利旋转开沟机结构性能对比分析》及其它样机的测试报告上报。经农垦部同意FIAT—1000
型拖拉机由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借去,进行拆卸测绘,写出技术报告。次年样机还回三师
科研所。

二、MF—860康拜因试验

MF一860 康拜因是加拿大福格森公司系列产品,带有小麦直收、拾禾、大豆直收、
玉米收割四个割台,主机附带茎秆粉碎装置。1981年农垦部进出口公司和农场总局根据
双方签定的合同,决定把性能试验任务交给红兴隆管局科研所,时间为二年。止的是通
过安装样机、试运转、进行大面积和各种作物的试验,对该机技术性能、适应性和经济
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由相金勇、李振欧、邓予贤主持进行试验。
通过测试,明确肯定了MF—860康拜因的特点与性能:
l 、生产率高。装有高惯性滚筒,喂入量可达13.5—15公斤/ 秒,比美国7700、
1075康拜因高15%,适应高产作物。小麦产量在160 —225 公斤/ 亩时,一分钟收一亩
地,以8 小时计算,每班次可收480 —600 亩。
2 、通用性好、分离清选质量好。刚性收割台收小麦,挠性割台收大豆、收玉米和
水稻有专门收割台。与其它康拜因相比,可减少5 —80 %泥花脸。与E512康拜因相比,
收割水稻破壳少(可作稻种),稻壳脱皮率下降80%。
3 、通过性好。尾轮由静液压驱动作为辅助,提高了低湿地通过性能。1981年麦收
后期雨水大豆收时地温泥泞,7700康拜因,CKП—4 康拜因通不过的地方,860 康拜因
均能通过,受到农场职工的好评。
4 、使用安全。过桥中央输送装置采用五个旋转的橡胶叶片和一个喂入轮,代替了
传统的链爬升运喂入。
1982年,相金勇、李振欧分别撰写了《MF—860 联合收获机试验》、《MF—860 康
拜因结构分析和性能试验》论文,在中国农机学会收获机械专业学会上发表,1983年相
金勇、李振欧联合撰写了《黑龙江垦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意见》论文,
在同一学会上发表,为我国进口收获机械提供了技术性能的参考依据。

三、国外康拜因电路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鉴于垦区引进美国、加拿大、德国的JD—7700、MF860 、IH1460、E512、E516等
康拜因,为使洋为中用,提高垦区农机电气技术水平,将其电路结构、原理、路线进行
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垦区现有状况予以借鉴。由桂体仁主持,1982年对JD—7700、
MF860、万国1460、JD—8820康拜因电路作详尽实测,并撰写了电路分析及试验报告。
1983年提出垦区现有康拜因各部分使用电控部分的改进研究,着重于收割台仿形自控。

四、国外农机具换件调查与研究

为了对已引进的国外农机具主要易损、易磨零部件进行调查和总结,从而找出其更
换规律,探索使用、维护保养、维修及配件的供应规律,加快引进农机设备的消化、吸
收,1983年,农牧渔业部农垦局下达了调研课题,由红兴隆科研所邓弥乐主持,1985年
结题。对友谊农场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引进的4440拖拉机七台、7700康拜因三台、8630
拖拉机二台;洪河农场从美国万国公司引进的拖拉机50台、1460康拜因42台、主要件进
行的换件调查表是明: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于1978年引进到1983年止的六年间,缸筒磨
损仅为0.02—0.03毫米,换件很少。该公司的设备可靠,使用寿命长。洪河农场是1980
年引进的,虽使用了四年,换件不多,主要是液压泵、液压马达损坏严重。这些件美国
万国公司都给予了赔偿。上述调查于1985年写成文字材料上报农牧渔业部农垦局生产处。
为国家引进机具提供了技术依据。
参加该项课题调研的还有张新昶、刘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