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畜牧机械研究
第八章 畜牧机械研究
红兴隆科研所畜牧机械的研制,始终伴随着黑龙江垦区农场畜牧业的曲折发展而发
展。6 0 年代初期以饲料加工机械化为重点,从单一机械转向饲料加工机械的联动线研
究;7 0 年代中期,在农业学大寨高潮中,畜禽饲养得到大发展,科研所为机械化养鸡
较早的采用了新技术,完成了两项研制课题,其中一项获机械工业部一等奖;80年代中
为适应农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研制了适于边远山区、中小型家畜饲养场和养殖专业户
期,需要的配合饲料加工机组,受到国内许多农民、专业户、科技部门的欢迎,获红兴
隆农管局科研成果二等奖。为了促进垦区农业生产向纵深发展,由心统的农场经济结构
向专业化、工厂化方向发展,科研所完成了全国农垦饲料工业现状及发展、饲料加工机
械标准两项调研课题,为垦区经济规划部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一、畜牧机械化系列化选型配套
1961年在马连相指导下,科研所承担了友谊农场总场畜牧队的畜牧机械化系列化选
型配套研制课题,由科研所、友谊农场、东北农学院合江分院共同完成,由技术易林祥、
斯家骏主持。
根据友谊农场总场畜牧队饲料加工问的机械设备情况,进行了扩大、完善、提高。
1962年完成了包括原粮仓、粉碎、配料台、混料台、计量、成品台等环节的联动线设计
研制,并投入使用,效果很好;完成一条由蒸煮锅、饮水管、运输等环节组成的养猪机
械化自动线,投产使用;设计研制成适合以笼养鸡需要的机械化自动线,可同是进行加
饲料、饮水、收蛋、清扫粪便等工序的全功能小车,取得较好效果。
二、粗饲料细加工机械的研究
1961年,在马连相指导下,科研所承担了为友谊农场粗料烘干细加工机械的研课题,
由技术员斯家骏主持。
主要研究内容是将玉米秸、豆秸、干草等粗饲料,经过烘干、粉碎、蒸煮,代替精
饲料设计一种烘干机械和粉碎机等配套,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
1961年4 月在友谊农场三分场设计粗饲料烘干炉,烘筒用大油筒做成。通过试验,
炉温可达400 —450 ℃时,把切断长为1 厘米左右的玉米秸1 公斤放入烘筒内,烘筒转
速为6 转/分,三分钟后玉米秸由另端推出,此时测重为0.65公斤,再次加入烘筒,第
二次测重为0.5 公斤,两次降低水分5 %,玉米秸已由淡绿色变成淡黄包,达到了粉碎
要求,但因烘筒小,工作效率低,当时没有粗饲料,该项课题停止进行。
三、机械化养鸡设备研究
1977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达给红兴隆科研所“机械化养鸡”课题,由杨殿候、
贺国泰主持,其主要任务是探索种鸡分层笼养的实际效果及饲料、饮水、除粪机械化的
技术条件,探索本地区各地保暖的特点以及实现保暖要求的有效措施。
该课题是周内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机械化养鸡较早的试验,在全国垦区是首例。通
过一年多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于1979年2 月通过验收。
研究的点是在新建的1 000 平方米鸡舍的基础上充分利了建筑面积,提高了劳动生
产率,改善了劳动条件,并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条件,设计制造了养鸡机械化装置,
达到喂饲、饮水、除粪、取暖和通风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采用自动供水、定时送料和自
动清除粪便,冬季利用一套风机系统排除废气。并根据室内温度变化情况自动控制热风
加温系统,以保持室温10℃左右。夏季自然通风,人工采卵,所供饲料可为颗粒料或干
粉料。
四、参加机械化养鸡场成套设备和标准鸡舍研究
1979年至1981年,农业机械研究室贺国泰参加了由上海农机所、中国农机院主持的
“全国1.5 万只蛋鸡机械化养鸡场成套设备和标准鸡舍”课题的研究。解决了从鸡舍到
全部机械化养鸡的成套设备。分孵化设备、鸡笼、鸡架、喂料、饮水、料塔等16项课题
48种产品。
贺国泰参加了由山东农机所主持的料塔及上料装置的设计,此项目随总课题于1982
年8 月通过科研鉴定,1983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
步三等奖。
五、LSJ—3OO型流动式配合饲料加工机组研制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适用于养殖专业户、饲料加工专业户进行流动式或固定式
加工饲料。1985年农场总局下达“LSJ —300 型链动式配合饲料加工机组”课题,由红
兴隆科研所侯贵主持,刘国红、李振欧、贺国泰参加研究。在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
基础上,经过两年的努力,完成了研制任务。
机组在物料水分小于15%时,用风送时配合饲料生产率为300 公斤/ 小时,当有人
工辅助时,配合饲料生产率可达600 公斤/ 小时,搅拌机每批搅拌最为300 公斤,搅拌
时间为4 分钟,其均匀度变异系数为2.5 %,每公斤配合饲料耗能1.66克柴油。
机组可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引,为其提供动力,实现流动式加工作业同时也可由12马
力柴油机(如195 柴油机)或7.5 千瓦电动机带动实现固定式作业。该机适用于边远山
区,无电地区和中小型家畜饲养场。即能加工粉碎玉米、小麦、高粱等颗粒状精饲料,
又可加工豆秸、豆皮、玉米秸、牧草等粗饲料,粒度小于50毫米块状物料,同时可加入
添加剂,微量元素进行搅拌混合,配制成全价配合饲料。
1987年10月12日通过农场总局科委技术鉴定。1988年获红兴隆管理局科研战果二等
奖。
加工机组深受养殖专业户欢迎,全国各地农民、专业户、科技部门纷纷来信索取图
纸和购买,样机于1988年被佳木斯专业户买去。
六、全国农垦饲料工业现状及发展调研
1987年3 月农牧渔业部农垦局下达了“全国农垦饲料工业现状及发展调研”课题。
该课题由红兴隆科研所周宏主持,并有上海农场局农机研究所、华南热带作物机械化研
究所、新疆农垦科学院农机所协作参加。
课题分三步进行,1987年组织三个单位分别调研东北、西北、华东、华南等垦区饲
料工业现状和存在问题。1988年调研国内外现状。1989年提出全国农垦系统饲料工艺现
状及发展的调研报告。
1990年1 月通过部级通讯鉴定。鉴定委员们认为:此项研究课题属地区、跨行业、
跨部门的综合调研,涉及而广,任务繁重,是在国内首次有系统的完成了调查全国主要
垦区的饲料工业发展现状,同时收集了国内外饲料工业资料,针对全国垦区饲料工业生
产和科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方向的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调研的基础上所作
的总结及提出的六点建议,论述正确,分析有信,是符合国情的,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调研报告”为垦区经济规划部门提供了充分依据,使饲料管理和饲料工业发展的规模
和速度建立在可靠合理的总体规划基础上,将对全国垦区饲料工业的发展及建立合理的
总体规划起推动作用。
参加该项调研的人员有相金勇、刘国红、徐岩(部农垦局科技处)、李兆融、刘维
生、李振欧、贺国泰、侯林山等,
该项课题获1990年农场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七、饲料加工机械标准化研究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饲料工业迅猛发展,对饲料工业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目
前我国在此方面标准少、不配套,而全国农垦系统则更落后一大步。1987年,农牧渔业
部农垦局下达了“饲料加工机械标准研究”调研课题,由红兴隆科研所李兆融主持,邵
文华参加。
主要研究内容是调查收集饲料加工机械行业国际先进国家及国内饲料工业标准(含
企业标准),搞清垦区饲料加工机械的质量和标准状况,在全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找
出差距,提高改进措施,为从事饲料工业各层次的人们提供服务。
1990年2 月通过部级通讯鉴定,鉴定结论是该调研报告广泛地收集了饲料加工机械
标准方面资料,较为完整。研究报告与建议作了全面论述和评估,指出了我国在标准化
工作方面的差距以及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方案,针对垦区指出没有建立健全
的饲料工业经营管理体制,标准化管理薄弱,监督检测系统没有施展应订的作用,可作
为领导部门今后制定工作计划的参考依据。
该项调研课题获1990年农场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