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畜禽繁殖与育种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红兴隆科研所从开始组建(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就紧紧结合垦区生产急需,把畜禽
品种改良和育种研究放在重要地位。在人员少、没有科研基地和设施情况下,以农场为
基地,承担和开展了培育良种和杂交猪鸡等课题。60年代中、后期承担了海伏特牛纯种
繁育和东北半细毛羊(后改名东北中细毛羊)育种等课题。在国家和垦区政治、经济形
势影响下,科研所的畜牧育种几经坎坷。到1973年,在兵团和三师党委的积极支持下,
科研所主持了由科研、数学、生产单位参加的为培育我国北方第一个瘦型新猪种——三
江白猪育种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畜禽育种进一步受到重视,科研所开展了
三江白鸡育种、黄牛改良等研究工作。在国家“六五”“七五”期间,畜牧育种蓬勃发
展,陆续承担了国家、农牧渔业部、省农场总局等下达的三江白猪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
技术及繁育体系、三江白猪品种标准、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V)选育等课题。到1990年
底共获得6 项8 次不同级别奖励,其中“瘦肉型猪种三江白猪培育”获农牧渔业部科技
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撰写45篇科研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三江
白猪的培育及在深圳等地异地饲养成功并出口海外;高产蛋鸡系三江白鸡填补了垦区集
约化生产蛋鸡良种的空白。
红兴隆科研所的畜禽繁殖与育种研究,在垦区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