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十二章 畜禽的饲养饲料及营养研究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红兴隆科研所畜禽的饲养及饲料研究,是紧密结合垦区的生产建设和国家需要进行
的。6 0 年代和7 0 年代初,为解决垦区大力发展养猪与饲料不足的矛盾,开展了链孢
霉菌、饲用酵母处理粗饲料、牛胃液发酵饲料研究。7 0 年代中期,兵团推行“群众办
科研”,科研所参加了组织三师各团群众性仔猪高产多活攻关,研究总结机械化高产连
队经验等项工作,对改善三师后期养猪生产经营起到了积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以后,红兴隆科研所的畜禽饲养、饲料研究既面向垦区生产实际,又为全国农业现代
化承担着探索任务,从单项研究走向综合配套研究,陆续承担了肉脂型猪饲养标准、猪
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方、中国饲料成份及营养价值表、北方高寒集约化养猪技术、奶牛
大群高产综合技术等国家“六五”、“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农牧渔业部、黑龙江省及
农场总局课题,取得多项科研成果,1 —5 公斤仔猪营养需要的研究填补了国家空白。
到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 项;省
农场总局奖6 项。撰写了7 0 余篇科研论文在各级刊物发表或获奖。这些科研成果很快
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促进了垦区的畜牧业发展。高级畜牧师张国范,青年科技人员徐克
明在参加“六五”畜牧业国家科技攻关(猪饲养标准)工作中,成绩显著,获农牧渔业
部畜牧局颁发的先进个人表彰奖。高级畜牧师朱世勤在全国农垦系统饲料科研协作组工
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六五”期间协作组积极分子。高级畜牧师张国范因在畜牧研究中
的突出成绩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知识
分子(1986年6月因工作需要调农垦科学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