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60年冬,在良种队(永兴屯)的一间小土屋里,组建了合江农垦局农垦科研所化
验室,归属农业研究室领导。在条件艰难、设备不足情况下,由技术员孙广镇负责,带
领二名农业练习生做一些简单的土壤养分常规化验。1961年秋搬进新盖的化验室,试验
条件开始得到改善。
1963年冬与八一农科所合并后,化验室的技术力量得到充实和加强,技术人员增加
到5 名,农业练习生5 名,由技术员李应华负责,化验室归耕作研究室领导,新购置了
仪器、增加了设备,服务范围由原来只限于所内,扩大到所属农场的土壤常规化验。
1964年底,科研所专门盖了一栋条件较好的标准化验室,实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充实仪器设备,化验项目增加到10多项。服务范围扩大到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配合
垦区大搞样板田活动在技术员李应华的具体领导下,高标准严要求,化验水平不断提高。
化验员的业务素质、设备及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垦区测试化验中心。
1969—1971年化验工作基本停顿,化验人员全部下放到各农场。
1972年随着科研所的进一步恢复,化验室重新恢复,归所直接领导,由徐桂秀任主
任负责恢复、充实、加强和全室业务工作。特别在兵团时期,配合“农业学大寨”运动、
三大作物高产攻关,进行土壤和植株养分测定,为所内外做了大量工作。
1982年秋化验室搬进科研大楼,化验条件又有了很大改变。人员、设备都有了增加,
由徐桂秀具体负责,在全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健全化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
岗位分工负责制,使化验室走向正规化。
1983年春,徐桂秀调到农垦科学院之后,化验室工作由农艺师张明琴负责。化验室
搬进大楼急需相应的仪器设备、满足蓬勃发展的垦区科研事业的需要。1984年以后,购
置WZZ —1 自动指示旋光仪,72l 型光电分光光度计,6400型火焰光度计,GXD —20l
型蛋白质分析仪,PXD —3 数字式离子计等仪器。1987年张明琴调离垦区,由朴玉显接
任主任工作。
1888年初,随科研体制的改革,化验室隶属农业研究室领导。
1988年在农场总局、所领导的支持下,在高级农艺师计钟程的具体努力下,购进一
台日本产AA—67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结束了化验室长期以来只能做常量化验的局面,
开始进行微量元素分析。
1987年高级农艺师、大豆育种专家冯紫琅出国,从日本引进一台5lA 型近红外线分
光光度计送给化验室,可为大豆、小麦、大麦育种的高代材料蛋白质含量筛选提供方便
的测试手段。
1990年底,全室共有人员8 人,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1 人,中级1 人,初级3 人,
工作人员3 人。
30年来先后有31人在化验室工作过,为垦区的科研工作做了大量分析工作,由过去
只做土壤养分化验的单一化验,逐步成为畜牧饲料、种子品质、肥料指标等项日的综合
化验室,目前开展的项目有以下几方面:
1 、土壤肥料及植株营养测定。包括氮、磷、钾、有机质、胡敏酸、富里酸、酸碱
度、钙、镁等常规分析,及铜、铁、锌、锰、硼、钼、稀土等微量元素的分析。
2 、种子品质分析。测定蛋白质、脂肪、淀粉、灰分、面筋等含量。
3 、饲料、鱼粉等成分分析。进行饲料中粗蛋白、纯蛋门、粗纤维、盐分、灰分、
钙、磷及微量元素的分析。同时对猪、鸡体中养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