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测试工作 科研所化验室成立以来,平均每年完成7 000 —8 000 个单项化验,为科研课题的
鉴定、新技术推广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数据,为一些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奖励奠定了分析基
础。
直接参与化验的主要课题有:
(1 )大豆新品种红丰2 号、红丰3 号的蛋白质、油分分析;(2 )小麦垦红5 号、
垦红6 号、垦红7 号的蛋白质、面筋测定;(3 )大麦育种的蛋白质、淀粉含量分析;
(4 )测土施肥课题的大量土样化验;(5 )少耕免耕课题的大量土壤化验;(6 )不
同耕法及大豆、小麦、玉米高产栽培课题的化验;(7 )三江开发课题的化验;(8 )
畜牧三江白猪育种课题的肉的蛋白、脂肪等分析;(9 )农机煤气发生炉课题的现场化
验;(10)饲料粉碎机课题养分均匀度化验;(11)肥料指标的化验;(12)养鸡联合
体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成分分析。
化验率在完成各项化验任务中,由于熟练的、科班出身的人员少和人员变动大,任
务重,他们发挥以老带新、明确分工和任务,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和超额完成化验任务,
其中,1976年超额62.2%,1979年超额14%,1977年、1980年超额完成5.3 %(附1975
—1990年完成化验工作量)。
1975—1977年垦区大搞农作物高产攻关,垦区许多农场化验室不健全,他们配合中
心工作,为40个生产队配制了养分速测药品,培训了基层速测人员183 人(次),并为
八五三农场一分场二队筹建了化验室。
1979年圆满完成化验任务之后,协助红兴隆管局对化验人员进行考核,编写提纲,
出试题、评试卷和编写实验指导书等。
1980年,化验室第一次建立了经济核算制度,总收入达1.6 万元,支出9 千元,盈
利7 千元,除完成本所化验任务外,承担了建三江管理局红河农场的土壤普查化验任务,
为农场代培了6 名化验员。
1981年为了更好的完成土壤普查与管理局农业处合作,编写《土壤、肥料、植株、
常规分析方法》,指导各农场土壤普查中的化验工作,化验室直接参与部分农场土壤化
验工作。并写出分析方面技术报告10余篇刊登在有关刊物上。
1975—1990年化验量(单项) 单位:项
1985年之后,科研所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化验室在完成所内任务同时,积极发展横
向联系,承览外单位化验任务。在原有常规化验项目基础之上,又新增加12项新项目。
在给外贸部门化验出口大豆病斑指标时,允许从原来14%提高到17%含斑率,仍能满足
出口要求,并得到出口部门认定,仅此一项就为农场总局多挣大量外汇,对鱼粉化验,
多次拒贿、秉公办事防止了冒牌和假品混入,为使用单位减少经济损失。
1986年,科研所派张明琴、李华英参加农业化验的国家标准化学习,回所后,化验室积
极筹备举办了农业化验的国家标准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红兴隆管局、宝泉岭管局、农
技校等单位从事化验工作的约50人。
1990年,化验室为建三江管局创业农场代培1 名学员。
为了提高化验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方面室内开展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另一
方面派出去请进来提高分析水平。几年来为垦区培养化验员36人。1973—l988年先后派
人出去学习20人次。
l988年8 月中国科学院林土所高级工程师王辅臣、工程师陆晓光来所帮助安装调试
AA—67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并培训了人员。
1989年3 月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工程师金慧生来所调试5lA 型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历年在化验室工作人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