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房屋建筑

第一节 房屋建筑




一、建筑

科研所的房屋建设是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而逐年增加的。
1961年,科研所选定所址后,就进行边建设、边搞科研改善生活条件。到1961年l0
月,第一批建筑的办公室、家属房竣工,科研所由良种队搬进了新建的房舍。此后,相
继建筑了食堂、仓库、考种室、化验室等科研用房,到1965年,共建砖瓦房7 310.76平
方米,其中生产用房3 620.15平方米,非生产用房3 506.97平方米。其他用房有锅炉房
183.6 平方米,建水泥晒场836 平方米,使“东总”科研所初具规模,科研生产迅速发
展。1966年后,又相继建筑猪舍1200 平方米。到科研所撤销时,房屋面积为1 万平方
米左右。家属房有27栋,人均住房面积达7.39平方米。全部房屋交兵团三师使用。
1970年科研所恢复,在没有办公室和家属住房的情况下,兵团三师入了大量基本建
设资金,1973—1978年每年以一千平方米速度建设。到1978年全所实有房屋7 837 平方
米,其中生产用房3 630 平方米,职工住房3 466 平方米。但科研办公用房因资金紧张,
仍未能解决。
1979年后,为解决科技人员不断增加带来的住房困难和职工家属住房问题,科研所
先后建了七栋科技人员住宅楼和21栋职工家属房,总建筑面积达7 455 平方米。到1990
年底,归科研所住区共230 户,人均住房面积为11.62 平方米,比1965年增加了2.22平
方米。1982年建成面积为4 334 平方米的所部办公大楼。1979—1990年先后她成农机液
压试验室、畜牧化验楼、畜禽饲养舍、饲料加工厂、农业种子库、温室等一批科研生产
用房,总建筑面积达10 818平方米,使科研与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到1990 年底,全所房屋总建筑面积为31 386 平方米,比“东总”科所时期增加
214.3%。

二、管理

“合江”、“东总”科研所时期,由所办公室下设基建办公室,负责所的基本建设
管理任务。每项建筑任务施工前,都与承建单位签订详细的合同书,强调工程质量的随
时检查与验收,发现质量不台要求的,马上返工,从而保证了建筑的高质量,使1965年
前建成的这批房屋,到1990年底仍在较好的使用。当时,负责基建工作的王凤仪同志,
患有严重心脏病,仍每人坚持在工地检查,脚手架搭到哪一层,他就上到哪一层,1966
年在猪舍建筑工地上,心脏病加重,以身殉职,他的作风被后人传为佳话。
70年代受全国大气候影响,基建工作强调数量多,注意质量少。1975年所里专门成
立了基建办公室,负责统一计划全所基建任务,和指挥检查工程建设。由于“文革”破
坏了一切秩序,专业施工队也在混乱之中,这一时期科研所的基建任务都是由科研所的
基建排完成的。
1979年后,随着国家政治形势好转,各项工作转入正规,基建工作到1988年划规所
管理科负责。所基建服务队只承担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平方米的传统结构的农房建筑,
大型建筑与专业施工队签订合同,并开始注重施工质量的验收。已建成的房屋维修任务
由所基建服务队承担。
附:历年房屋实有及竣工面积表
历 年 房 屋 实 有 及 竣 工 面 积 单位:平方米




三、基建服务队

1 、基建服务队组建于1973年初,当时叫基建排,有35人,归所办公室领导,这些
职工多数是从科研连调入的,分瓦工班、力工班、木工班。1978年底整个基建排划归红
管局基建大队。
1973年3 月划归红管局基建大队的人员,部分陆续开始调回,年底成立了服务队,
由王景海负责,人员有30多人。主要任务是维修房屋,进行小型基本建设,运煤、运料,
种菜和食品加工,为科研所和职工提供生活服务。服务队下设维修班、木工班、锅炉班、
电工班、菜班、食品加工班等。198l—1985年服务队实行企业管理,独立核算,所下达
增收减亏指标,在完成增收减亏指标时,按比例提奖。这段时间内,服务队保持收支平
衡。
1985年服务队改称基建服务队,并于10月份取得了“黑龙江省建筑安装企业资格证
书”。主要任务是进行不超过500 平方米一般建筑、传统构造的农房建筑,农业生活设
施,房屋维修工程的施工以及向具备营业等级的企业提供业务或分包分项工程等。1986
年后基建服务队实行企业管理,自负盈亏,定额上交,纯利润按比例分成的核算办法。
1986—1990年基建服务队共盈利6.4 万元。到1990年底基建服务队共有职工34人,下设
维修班、电工班、清洁班、锅炉班和后勤班。
2 、1973—1978年重点进行房屋建筑,建筑面积达6 700 平方米,年平均建筑面积
1 100 多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为95元,其中建筑职工住宅3 126 平方米,职工食堂、
宿舍580 平方米,试制工厂用房934 平方米,畜牧用房、畜舍1 390 平方米,其它建筑
670 平方米。此期的房屋建筑为科研事业的发展解决了厂、舍的需要和职工住宅困难。
1979—1984年,服务队主要任务是房屋维修和小型基本建设,共建房2 021 平方米,
主要有职工住宅、车库、发电房、水泵房和农业作业室等。同时种植蔬菜,加工面条、
饼干等为职工提供生活服务。
1935—1990年,基建服务队取得“建筑资格证”后,进行一定的小型建筑,共建筑
畜牧用房、职工住宅及仓房等1 500 多平方米。此期主要任务是维修,年平均维修面积
1 000 平方米,维修职工户数199 户,家属区改线39栋,串瓦5 栋,刷油20栋,换火墙
18户,换门15扇,换烟囱65个,修建围墙780多米。所里用于维修房屋的费刚年平均1.3
万元。
1985年后,基建服务队不断扩大经营范围,进行锅炉维修,制作家俱等。共制作家
俱350 件,同时进行科研办公用桌椅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