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党的组织状况

第四篇 政治

第一章 党的组织

第一节 党的组织状况



中共红兴隆科研所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随着科学研究所的建立发展而壮大起来
的。
1960年l0月29日,中共合江农垦局委员会组织部批准建立中国共产党合江农垦局农
垦科学研究所委员会,受合江农垦局党委和友谊农场党委的双重领导。委员会由田活农、
宋波(友谊农场书记处书记)、任兆奎、马连相(友谊农场机务副场长)、梁甲农五位
同志组成。田活农任书记,宋波、任兆奎任副书记。其中,只有任兆奎一名专职副书记
兼副所长,其余均为兼职,领导力量薄弱。合江农垦科学研究所党委辖所部和良种队两
个党支部,党员17人。
1962年7 月,合江农垦局对农垦科学研究所领导体制作了调整,所党委由双重领导
变为合江农垦局党委直接领导。党委副书记任兆奎调合江农垦局工作,李成信同志任所
党委书记兼所长。
1963年1 月东北农垦总局成立后,合江农垦局农垦科学研究所归属东北农垦总局领
导,称“东北农垦总局农业科学研究所”,党的组织名称也相应地改为“中国共产党东
北农垦总局农业科学研究所委员会”,归属中共东北农垦总局委员会领导。
1964年11月18日,根据中共东北农垦总局委员会[6 4] 农垦发字第21号文件,对中
共东北农垦总局农业科学研究所委员会做了调整,以李成信、任玉珠、李玉兰、姜丽泽、
梁甲农五位同志组成新的一心委员会。由李成信任书记,全所共有基层党支部2 个,到
1966年底共有党员62人。
1966年5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科学研究所党委根据党中央精神和友谊县的布
置,成立了“文革”领导小组负责开展运动。
1967年2 月,群众组织兴起,破坏了党委工作的正常秩序,主要领导干部相继被
“停职反省”党委处于瘫痪状态,直至科研所解散。
科研所恢复后,于1972年2 月正式建立党支部,由张振志、刘信忠、张馨贵三人组
成委员会,张振志任支部书记,归属中共三师直属机关委员会领导。
1972年12月7 日,中共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直属机关委员会批准,
农业科学实验所建立临时总支委员会,设七名委员(暂缺一名),由李东亮同志任书记,
张振志、刘信忠二同志任副书记,张国群、王景海、张馨贵等同志为委员。
1974年3 月11日至12日,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召开了首届党员大会,选举产
生了中共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委员会,归属中共兵团第
三师委员会领导。委员会由张振志、李东亮、张馨贵、粱甲农、张国群、山秀兰(女)、
黄民胜等七名同志组成,张振志任书记,李东亮任副书记。
1976年2 月25日,撤销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了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兵
团第三师随之改为黑龙江省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同年7 月30日,兵团三师农业科学
研究所划归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领导,改名为“黑龙江省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农业
科学研究所”,党委名称也相应改为中共黑龙江省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农业科学研究
所委员会。
随着科学研究所编制的扩大,人员的增加,各研究室业务范围相应的发展,要求进
一步加强党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经管理局党委批准,科学研究所于1976年7 月16日
成立了办公室党支部、农业研究室党支部、农机研究室党支部、畜牧兽医研究室党支部。
张振志,李东亮先后调离科研所,1977年7 月管局党委任命科技处处长任玉珠、副处长
刘忠孝兼任科研所党委书记、副书记。
1978年2 月,科学研究所党委将农业研究室党支部划分为作物育种研究室党支部和
耕作栽培研究室党支部。1979年6 月,建立了机关党支部。到1980年底,全所共有6 个
基层党支部,党员75人。1980年6 月管局党委任命胡敏为科研所党委书记,张馨贵、康
福德为党委副书记。
1981年4 月14日至15日,召开了中共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农业科学研究所第二届
党员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委员会,胡敏同志任书记,张馨贵、康福德同志任
副书记。
1982年2 月,科学研究所建立了农业试验队党支部。同年4 月建立了试制工厂党支
部。到1982年底,全所共有8 个党支部,党员86人。1984年6 月,党委副书记张馨贵调
管局工作,康福德退二线任调研员,管局党委任刘云生为党委副书记。
1985年1 月,党委书记胡敏退休,管局党委任命相金勇为党委书记。同时,建立基
建维修队党支部和园林研究室党支部。7 月,办公室党支部与机关党支部合并,称机关
党支部。
1985月l0月25日至26日,召开了中共红兴隆管局科研所第三届党员大会。会议选举
相金勇、张国范、李文采、刘云生、薛彦运、徐树荣、王荣根七位同志组成委员会,相
金勇同志为书记,刘云生同志为副书记。到年底全所共有9 个党支部,党员96人。
1986年4 月科研所进行了整党,党组织增强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素质提高,被中
共农场总局党委和佳木斯市委分别授予“党风根本好转先进党委”、“党风根本好转先
进单位”称号。
1987年底,根据黑垦局函[1987]254 号文件精神,科学研究所历属农垦科学院和红
兴隆管理局双重领导。党组织的名称改为“中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红兴隆科研所委员
会”。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科研所内部机构进行了调整,党的基层组织也
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把原作物育种研究室党支部、耕作栽培研究室党支部、园林研究室
党支部和农业试验队党支部合并为农业研究室党支部。撒销基建维修队党支部和冷冻厂
党支部,成立管理科党支部和科技服务党支部。到年底,全所共有7 个党支部,党员117
人。
1989年3 月28—29日,召开了中共红兴隆科研所第四届党员大会,会议选举相金勇、
李文采、刘云生、金士远、李兆融、王剑峰、薛彦运七名同志组成党委会,相金勇为书
记,刘云生为副书记。会议选举刘云生、许寿万、朱世勤、胡国华、徐树荣等五名同志
组成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刘云生为书记,许寿万为副书记。1989年8 月,党委副书记
刘云生调农场总局工作。1990年2 月,管局党委任命李兆融为党委副书记,兼纪检委书
记。
到1990年底,全所共有7 个党支部,党员115 人,其中女党员29人。专业技术人员
党员83人,占全所党员总数的72.2%;工人党员16名,占全所党员总数的13.9%。
  
附表1 科研所党组织领导人更迭表



附表2 党 的 组 织 状 况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