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团组织第一节 工会 一、组织状况
建所初期,由于科研所人员少,大部分科技人员分散到农场试验站工作,工会组织
一直没有建立。1963年两所合并后,建立了工会,成员只限于所部人员,包括机关、研
究室、试验队等,并建立了工会小组。工会没设专人管理,由办公室代管,具体活动由
赵家玺负责。1978年8 月,科研所开始设工会专职干部(范艺华、范贵欣),隶属政工
科。1979年根据黑龙江省总工会“关于在国营农场系统恢复和组建工会组织的通知”精
神,科研所正式恢复工会组织。
1982年3 月,根据全国工会“九大”精神和总局党委颁发的《国营农场职工代表人
会暂行条例》,为逐步改革领导制度,推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加强社会主
义民主管理,发扬职工当家做主的责任感,科研所召开了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
举产生了工会委员会,配设了专职工会主席和基层工会组织,发展了会员。
到1990年底,全所有所级工会1 个,基层工会组织7 个,工会会员465 人。
二、职工、会员代表大会
1982年3 月11日召开了科研所第一届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历时3 天。参加大
会的代表68人。大会听取了张馨贵所长《关于1981年工作总结与1982年科研、生产任务
的报告》;听取了党委书记胡敏《关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开展文明礼貌教育,建设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讲话;审议了“科研所三队一厂一推行生产责任制,实施浮动工资
的试行草案”;围绕在科研所如何搞好科研、生产进行了讨论,明确了科研所的中心任
务和办所方向;征集了职工提案80条。大会选举出了职代会工作小组,下设4 个小组即
提案审查落实组、经济审核组、生活福利组、职工培训组。大会通过了《团结奋斗、文
明建所》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所工会委员会,明确了职工代表的五项权利、四项
义务。职工代表每两年改选一次。
1985年1 月21日召开了科研所一届二次职代会,会议历时一天。参加会议的代表共
55人。大会听取并通过了陈书元副所长《关于科研所1985年改革方案的报告》,评选与
通过出席红管局劳动模范、先进集体、文明场队与文明家庭名单。通过投票选出:
管局劳动模范:计钟程、熊映青、王喜堂
管局先进集体:耕作研究室
管局文明场队:畜牧队
管局文明家庭:李殿兴—宋爱红、贺国泰—宋玉波
这次会议增选刘云生等5 名职工代表,增补陶淑芝为所工会委员。为便于工作开展,
一些科、室、队的正职领导列席了会议。
1985年9 月28日至29日召开了科研所第二届一次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参加大
会的代表77人,是各层工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的。管局工会主席李德科同志到会并致
词。大会听取并审议了所长张国范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科研所第二届工会委员
会,代表们对所级领导进行了民主评议;共征集提案(意见)93条;研究讨论并通过了
《关于整顿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决议》。
1987年4 月15日召开了科研所第二心二次职工代表会议,会议历时2 天。参加会议
代表68人。管局总畜牧师何葆祥、工会副主席马淑青到会并讲了话。大会听取并通过了
令文采所长《关于1987年经济形势、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报告》和工会主席薛彦运同
志《关于工会工作及开展“四有”达标活动的报告》。作出厂《关于积极开展“双增双
节”、“四有”达标活动的决议》。
1988年9 月20日,召开了科研所第三届一次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历时3
天。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69名,特邀代表3 名。管理局王炳坤局长、农垦科学院张国范
院长、蒋立成副院长及院工会主席赵家玺、局工会副主席马淑青都亲临大会指导并做了
重要讲话。大会议题8 项:
1、局领导颁发所长任命书,宣读所长任期目标,并在合同上签字。2 、听取并审
议李文采所长关于1938年科研、生产任务及财务计划指标的报告。3 、所长颁发中层领
导干部聘任书及签字。4 、审议:《科研所技术咨询服务经费等管理办法与奖励政策试
行条例》、《厂(场)队效益工资办法》、《关于人才流动的若干规定》、《关于职工
培训的指标分配、经费使用与毕业后录用的暂行规定》、《干部考核条例》、《所长暂
行工作条例》、《科研所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实施细则》。5 、审议薛彦运代表第二届工
会委员会所做的工作报。6 、审议关于工会经费使用情况的报告。7 、选举参加所务委
员会(即企业管理委员全)的职工代表。8 、选举第二届工会委员会、主席。
代表们除对《科研技术咨询服务管理办法与奖励政策试行条例》认为需作进一步修
改外,对其余条例和规定表示原则通过;会议认为,要进一步发挥职代会民主管理的职
能作用,支持和保证所长实现任期责任目标。明确所长的目标,既是党委的目标,又是
工会的目标;党委对职代会实行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的领导,职工代表大会制和所长负
责制是民主管理与集中领导的关系,职代会是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
会议要求:职代会要充分行使民主管理权力,重点是审议科研所、生产、财务计划
的重大决策,并变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要维护职工在劳动、学习、工资、奖励、休
假、福利等方面应享受的权利,保证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要积极发挥监督作用,
保证所长负责制的正确实施。
会议号召全所广大科技人员、干部、工人、工会会员要认清形势、同心同德、各方
协商、团结一敛,为使科研所工会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和完成1988年所长任期目标而努
力奋斗。
1989年4 月25—26日召开了科研所第三届二次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参加会议
的正式代表70名、特邀代表5 名、列席代表2 名。管局党委、行政部门和管局工会的领
导同志,科学院领导和院工会领导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科研所1988年科研、生产及财务任务的完成情况
和经验教训,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1989年的各项任务目标,统一思想、同心同
德,在治理、整顿、改革中做出新贡献。
这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李文采所长的工作报告;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科研所劳动人
事管理条例》、《红兴隆科研所爱国卫生委员会关于整顿治理住区环境卫生深入开展文
明建设的决定》、《试验场(厂)队1989年利润指标与奖励办法》、《科研所内部治安
防范规则》、《科研所财务管理与核算办法》、《科技管理工作暂行条例》、《科研所
后勤管理办法》、《科研所干部考核办法》、《关于印发“职工培训管理试行条例”补
充规定的通知》、《1989年老干部工作意见》、《技术咨询服务管理办法》等十一项条
例、规则、决定和办法,并决定做部分修改后批准试行,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使科研所
的各项工作能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工作的顺利
进行。这次会议征集职工提案23条。
1990年4 月6 —7 日召开了科研所第三届三次职工、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参加会议
的正式代表69名,列席代表10名。管局和科学院领导、工会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并讲了
话。
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李文采所长的工作报告;听取了三届二次职代会提案落实情况的
报告;审议了《科研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则》、《科研所设备、物资管理制度》、
《行政管理办法》、《1990年试验场(厂)队利润指标和奖励办法》、《科研所劳动人
事管理条例补充规定》、《职工培训管理试行条例补充规定》等6 项条例、规定、办法
;修定了《技术咨询服务管理办法》、《财务管理与核算等办法》两项办法。代表们经
过认真讨论,对新制定的6 项条例和修改的2 项“办法”表示原则通过,并责成所务委
员会根据代表们的意见做部分修改,经过职工代表组长会议讨论通过后试行,并在以后
的试行中逐步完善。
三届三次职代会经过认真讨论,同意斯家骏设计的图案为科研所所徽;同意“星之
歌”为科研所所歌;同意30年来,特别是以老科技人员为主形成的“实事求是、艰苦奋
斗,努力进取、团结协作、锲而不舍、默默奉献”的24个字的科研所作风,精炼为“团
结、创新、求实、奉献”八个字为“科研所精神”。会议认为,在以后的发展路程中,
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更需要发扬“科研所精神”。
历届所工会委员会成员更迭表
1979 — 1988年
工会组织及职工会员统计表
注:资料来源于科研所基层工会组织定期统计表
三、工会工作
1、职工教育
(1)文化、技术培训
60年代,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和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就十分注重职工文化技术的培训,
除强调保证每周六分之五科研工作时间以外,还规定了每周两半天和晚间为文化业务学
习和政治学习时间。科技人员自觉组织起来学习外语和专业文献,对技术工人由技术员
在作业前进行集中传授科学技术知识。
1963年3 月12日,“东总”科研所成立了职工业余文化教育领导小组,由所长李成
信任领导小组组长,李宜伟、田庚申、任副组长,组员有贾英甫、李广金、张宝善、金
荣万、李景林。3 月19日成立职工夜校、下设高小、初中、高中三个文化补习班,每星
期二、四为上课时间,校长田庚申,副校长李宜伟,教务主任贾英甫,并聘请了语文、
数学、化学、植物、生物课等授课老师。
70年代中期,农业研究室成立职工业余“五七”红专夜校,农机研究室成立“七二
一工人大学”,对试验队(厂)工人进行文化课和专业知识传授。
1981年8 月科研所根据国务院[81]8 号文件精神,于2 月成立了职工业余教育委员
会,下设职工教育办公室,配备了一名专职职教干事,订购了职工业余小学、初中、高
中课本。并成立了科研所职工业余学校,胡敏任校长。
1982年4 月,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央职工教育管
理委员会等五个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搞好青壮年职工文化、技术补课工作的联合
通知》和教育部《关于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后,所里曾多次召开职
教委员会讨论职教工作情况,制订了培训计划,在所办公大楼里腾出一间会议室做职工
教室,购置了新桌椅,并配备了2 名专职教师,聘请了兼职教师9 人。
1982年11月至1983年4 月,所里举行了二期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培训班,每期3 个门,
共计培训学员77人。1983年11月至1984年1 月举办了第一期初中文化补课培训班,培训
学员43人。三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20 人,其中“双补”对象为115 人,占所应补人数
的95%,1987年1 月至2 月,所里举办了一期高中文化培训班,共培训了32名学员。
自1983年以来,科研所在抓文化补课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成人文化教育的精神,
组织一部分职工参加脱产、函授、自学等形式的成人教育。所职工教育委员会经研究下
发了有关职工培训的文件,对公费、自费学习形式做了明确规定。1983—1990年,全所
有80余名职工参加不同形式的学习,获得大专文凭的有23人,获中专文凭的有20人。
(2)职工思想教育
几年来,所工会配合所的政工部门,根据科研所的任务和职工状况,对职工进行思
想教育,开展了职业道德、雷锋精神、北大荒人精神等教育(详见第一章第五节宣传工
作)。1987年被红兴隆农管局评为职业道德教育先进单位。
此外,重点抓了读书自学活动,组织读书演讲会、经验交流会,宣扬了省读书自学
成才者典型刘树华的事迹,表彰了科研所读书自学活动积极分子。全所有234 人参加经
常性的业余读书活动。
2、劳动竞赛
以科研所的科研生产为中心,动员与组织职工搞好各项工作,是所工会最经常地工
作,并把劳动态度、工作成绩、生产效益做为评选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先进集体
的一项主要标准,每年评选一次。
1986-1990 年,组织开展“双增双节”竞赛活动。1986年提出“当主人、做贡献,
每人节约100 元”口号,各基层工会都制定了广开财源,增收节支的具体计划。科技人
贝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老科技人员出差尽量不坐小车挤公共汽车;工人开展修旧利
废,技术革新;畜牧工会组织5 次义务劳动修建畜牧试验队猪鸡舍工程;行政人员压缩
行政管理费、招待费,到1986年底全所增收节支6 万元。畜牧队工人尹凤玉,利用业余
时间,修复废旧鸡饮水器200 多个。1990年开展了“合理化建议有奖竞赛月”活动,共
收到20余条合理化建议,其中:科服工会崔港珠提出的“迅速组建科技攻坚队”建议获
一等奖,王光甲等6 名同志获2 等奖,2 名同志获三等奖,其他同志给予鼓励奖。
1979—1990年,共有约30%的干部与职工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先进生产者,其中:
被评为总局以上劳模12人次,先进单位5 个;管局级劳模6 人次,先进集体38个,所级
先进工作(生产)者523 人次,文明单位70个,文明班组126 个,文明家庭98户。
3、参政议政、民主管理企业
从1982年开始,所工会积极推行职工代表人会制,引导广大职工参加民主管理。从
1985年起,由工会牵头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干部活动,收到了比较好的成效。1987年
被管局工会评为比主管理先进集体。为进一步沟通领导与职工的思想,所工会每年组织
召开“五一”劳模座谈会、“八一”复转军人座谈会、退休职工座谈会、所领导与各单
位职工代表的对话会,对科研所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很多建议。
1988年起,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职工代表参加所务委员会,定期与所级和中层领导
干部一起研究所内大事,任期三年。
第一届所务委员会职工代表为贾金波、王平、崔港珠、孙军利、矫福东。
4、关心职工生活福利,身体健康
所工会主动协助行政部门改善职工的后勤生活条件。召开了单身宿舍青年职工和食
堂服务人员座谈会,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得到了初步改善。所工会坚持为职工多办实
事,对所内因难职工及时进行了困难补助。1986年至1987年共补助27人次,合计人民币
1210 元;1987年对畜牧队,园林队没有奖金的职工进行了经济补助,计96人次2 400
元,同时还开展了扶贫工作;每年元旦,春节所工会组织慰问病号、慰问军属和部分离
退休职工,并由工会牵头利用秋暑假给所职工子女办班,放映了打击犯罪活动的录像,
进行法律知识教育。
自1980年起,定期组织全所科技人员,特别是中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进行身体健
康情况的全面普查,发现疾病及时给予治疗。
自1979年起,组织职工到兴城、北戴河、太湖疗养,达23人次。
反映职工要求,协助行政部门搞好职工住房分配,缓解职工住房困难。
5、文体活动
所工会积极组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积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了兰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田竞运动会,拔河、友谊舞、中老年迪斯科、
文艺会演、歌咏、书法、摄影、征文、各种棋类、游艺会等多种形式的比赛和文化娱乐
活动。自1986年起,每年举办一次2 —3 天的全所运动会。涌现出了一大批工会活动积
极分子,有9 个基层工会被评为先进工会,有88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1990年,为搞好职工文体活动和参加管局“弘扬北大荒人精神文艺会演”,所工会
从各研究室、试验场筹集资金6 500 元,购置了一套乐器。
所工会还组队参加红管局的兰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文艺会演、歌咏比赛等。
并获管局局直乒乒球赛女子团体第一名,男子团体第二名。
6、组织对外支援活动
1987年江川农场遭受雹灾,全所共捐款336.10元;大兴安岭发生火灾,全所共捐款
1313.35元;为省儿童中心捐款520 元;为省体育中心认购奖券1 170 元。还组织为学
校捐献图书、计算器等200 余件,价值6 200 多元。
7、工会自身建设
1982年恢复工会以后,在重新登记老会员的同时,积极发展新会员。1986年5 月所
工会举办了基层工会主席学习班,学习工会法、工会的性质、任务,并组织去双鸭山农
场工会参观学习,提高了工会干部素质。
1985年开展了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所将文化活动室建成职工之家,供职工进行
各项活动。
1989年开展了基层工会工作的“创优争先”竞赛活动,年终进行评比。1990年在这
一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争先创优百分赛”活动,制定了百分赛标准和成立了评比组
织。
1990年,所工会成立了科研所工会信息分站,各基层工会成立了工会信息组(通讯
报导组),并配2 —3 个信息员。1990年共出版《工会信息》2 期,交流各基层工会的
工作情况和经验。1990年10月,所工会向各基层工会发出“关于加强工会小组建设的通
知”,强调工会的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到小组,并将全国总工会制定的《工会小组工作条
例》印发到工会小组长人手1 册,组织工会小组长学习讨论。
所工会在开展工作中,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特点,提出根据工作性质,将工会、
共青团、妇女工作合署办公,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协手齐干、保证重点的
做法,收到较好效果,避免了以往闲时无事干,忙时人少于不过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