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紫琅
冯紫琅
全国三八红旗手冯紫琅,1931年1 月生于浙江省义乌县,195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54年12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55年2 月自愿来北大荒,参加友谊农场的创
建,任友谊农场试验站技术员。1960年调合江农垦局科研所至今,一直担任大豆育种组
组长,大豆育种课题主持人,1983年被评为高级农艺师。她是中国作物学会大豆研究会
理事,省农场总局大豆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种子协会理事,省农场总局科协理事,省农
场总局品种市定委员会委员。1986年她曾就小粒豆机械选型等问题去日本考察。
冯紫琅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热爱农业。1951年初当她知道我国七亿人民吃粮问题还
没有完全解决的时候,坚决从喜爱的花卉园艺专业转入了农学专业继续学习;为了真正
能报效祖国,她与爱人粱甲农选择了到北大荒广阔田地艰苦奋斗,服务于农业的崇高事
业。
1957年,在友谊农场试验站期间,为解决垦区大豆生产急需,经她引种鉴定,推广
了早熟大豆品种黑龙江41号,成为当时农场主栽品种之一。六、七十年年代,她带领大
豆育种组科技人员,急农场生产之所急,先后鉴定推广了合交8 号、东农4 号、合交6
号、合丰23号、绥农3 号等15个不同熟期的优良品种,累计推广达700 多万亩,为垦区
东部农场大豆产量的不断提高,生产品种的合理搭配使用,做了积极的疗献。1978年她
主持选育的抗灰斑病品种钢201 获农场总局科学大会奖。
冯紫琅,为工作自我牲牺的精神受到同志们的称颂。为了出差开会,她把两个孩子
都只在几个月时就断了奶;孩子营养不良经常生病,她顾不上去找医生看;长期的积劳
她腰椎多节骨质增生,痛得伸不直腰,仍坚持干;心脏病发作晕倒在路上,清醒过来之
后她一声不响。一些青年人看她这样的身体仍要坚持下地,不解的问她后不后悔,她说:
“我到北大荒来从不后悔,我学的是农业,到北大荒干的正是我的专业”。
冯紫琅一心扑在工作上,深入农场调查研究,在试验田里精心观察。1980年,她带
领大豆育种组育成并推广的红丰2 号大豆品种获省农场总局科研成果二等奖。1982年,
她主持选育的中早熟高产品种红丰3 号获农垦部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垦区和黑龙江省许
多农村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达964 万亩。l983—1985年,她领导的大豆育种
组参加了全国“六五”大豆品种选育攻关课题,因战绩显著受到国家经委、国家计委、
国家科委、财政部的联合表彰奖励。“七五”期间,他们继续承了该项国家重点攻关课
题,她带领同志们选育并推广了红丰4 号、红丰5 号、红丰6 号等大豆品种,并在我省
首次育成超小粒型的红丰小粒豆1 号,已向日本出口成为创汇品种,获红兴隆农管局二
等奖。
冯紫琅同志1981年被评为省农场总局特等劳动模范,红兴隆管局模范党员。1983年
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近年来,《科技日报》、《人民画报》、《光明
日报》、《黑龙江日报》等以“为黑土地奉献的人们”、“魄系黑土地”等为题,报导
了她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