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张国范

张国范



省劳动模范张国范,1933年11月生于占林省舒兰县。1955年7 月毕业于东北农学院
畜牧系,1962年调到科研所工作,1955年入党。历任技术员、畜牧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科研所副所长、所长。1983年被评为高级畜牧师。
1973年,曾做过两次腹部手术,右肺叶萎缩三分之二,有时要吐血的张国范,为了
垦区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与汪家燮、王性善等同志一起,在兵团、三师和科研所
党委的支持下,组织了红兴隆垦区7 个育种点的三江白猪育种攻关协作组,在东北农学
院许振英等教授帮助下,开始研究杂交育种遗传规律,培育适合垦区气候、饲料特点,
饲料报酬率高,瘦肉率高,品质好的“三江白猪”。在攻关的紧要关头,他带病坚持在
指挥岗位上,及时组织各点上的检查鉴定,交流培育饲养防疫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到1979
年,协作组已拥有了1000 头母猪的大猪群。
1980年,科研所畜牧试验队培育的种猪突然暴发猪痢疾,在当时国内外尚无防治办
法的情况下、育种工作面临严重威胁。在所党委支持下,由张国范具体领导和兽医师徐
照极共同主持下,学习外地经验和国外资料,动员了研究室全部力量,采取剖腹产、人
工哺乳的办法,培育出无特定病原(SPF )种猪279 头,消灭了流行严重、危害最烈的
猪痢疾和猪气喘病,该项研究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最高水平,获1981年农垦部科技成
果二等奖。利用此种方法,1932年他带领畜牧室同志为友谊农场的三江白猪育种群进行
了净化,保住了猪群健康无病,6 月龄平均个体重达到90公斤的指标。
在科研工作中,张国范善于组织多学科联合试验。在培育SPF 猪的同时,他又领导
饲养组,主持进行初生-5公斤仔猪营养需要的研究,制定了全国肉脂型猪的饲养标准,
为国家填补了畜禽营养科学领域里的一项空白,获1984年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1983年,历经十年努力,在7 个育种点上选择41个长白猪血统和27个民猪血统为亲
本,杂交培育而成的三江白猪被认定是在我国首次自行培育出的适应寒冷地区饲养的瘦
肉型新猪种,获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张国范同志被授予
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1984年,三江白猪在深圳饲养获得成功,进入港澳市场,并在新疆、广东、河北、
四川北京等地推广。由张国范主持的“三江白猪饲养标准”研究获省农场总局科技成果
一等奖。
1985年,他主持的“三江白猪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和繁育体系”研究,获省农
场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张国范等4 人参加研究的“全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成果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国范虽担任科研所副所长、所长职务,工作繁忙中仍抓紧畜牧科研和双文明建设,
1984年红兴隆管局科研所被授予总局模范单位称号,畜牧试验队被评为省先进集体,红
兴隆管局文明单位标兵。
1986年7月张国范调省农垦科学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