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章 科研所历届所领导简介

第四章 科研所历届所领导简介



田活农

田活农,科研所第一任党委书记、所长(兼),1917年8 月出生于泰国披迈县。1931
年3 月随父回国定居。1938年9 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
日报》编辑,晋察冀边区政府农林局科长,华北人民政府农林部处长,国务院农业部、
农垦部处长,副局长,黑龙江省合江农垦局党委书记兼合江农垦科研所党委书记、所长,
东北局农委安置办副主任,辽宁省农林局、农垦局副局长,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
中国全国华侨联合会第二届常务委员,辽宁省政治协商会议华侨工作组组长等职。1982
年离休,1983年12月14日在沈阳病逝。
1959年9 月,他任合江农垦局党委书记期间,根据原黑龙江省合江农垦局所属农场
农业生产发展的急需,积极写报告建议筹建农业科研所,并经中央农垦部批准,被任命
兼任合江农垦局科研所第一任党委书记、所长(1969年9 月—1961年10月)。




任兆奎

任兆奎,合江农垦科研所第一任专职副书记、副所长。193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林口
县。1947年11月参加工作,1949年8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林口县联中,在合江地
干班、场长训练班、中央党校进修部学习过。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中期,曾先后在合江、
松江、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任科员、研究员、秘书、科长、组长等职。1955年调友谊农
场参加大型谷物农场的开发建设,历任总场专家工作室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友谊
农场党委委员等职。主持编辑了《苏联专家建议汇编》一书,1956年出版。1957年调任
七星农场党委书记。1960年调合江农垦局科研所任专职党委副书记、副所长。1962年7
月调合江农垦局工作。现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



宋波

宋波,1960年10月至1961年5 月兼任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党委副书记,同期任友谊农
场副场长,已离休。



马连相

马连相,1960年10月至1962年7 月兼任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副所长,同期任友谊农场
机务副场长,已离休。



冯天益 
冯天益,1961年5 月至1962年7 月兼任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党委副书记,同期任友谊
农场副场长,已离休。



刘光鉴  
刘光鉴,1960年10月,兼任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副所长,同期任合江农垦局农业处处
长。



张锡九 
张锡九,1960年10月,兼任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副所长,同期任合江农垦局农机处处
长。



王拓  
王拓,1960年10月,兼任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副所长,同期任合江农垦局畜牧处处长。



李成信 
李成信,合江农垦局科研所第二任党委书记兼所长,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党委书记。
1914年6 月生于辽宁省本溪县,1946年春参加革命。1947年10月入党,小学文化程度。
参加革命前以租种土地为主。1947年参加了土地改革、反奸清算斗争,曾经任松江省桦
南县正南村副村长、桦南第十区副区长、区委书记、桦南县委组织部比、萝北县委书记
等职。其间,1948年曾在合江省第一期党校学习五个月;1949年因工作积极,在桦南县
受两次奖励。1954年12月参加友谊农场创建,历任友谊农场四分场七队生产队长、四分
场场长、党总支书记、友谊农场党委组织部部长、友谊农场副场长等职。其间, 1960
年11月,在黑龙江省党校学习四个月。1962年6 月调合江农垦局科研所任党委书记兼所
长。1963年12月两所合并后,他任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党委书记。“文革”中受到迫害,
并下放到北兴农场劳动。1972年任北兴农场政治部副主任,长期患病,积劳成疾。1977
年8 月12日被病魔夺去了生命,终年63岁。



秦耀峰

秦耀峰,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副所长。1928年6 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尚志市黑龙宫村
的一个农民家庭。1946年9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松江军区司令部兵工处工作,1949
年1 月入党。初中文化。在革命工作中曾任战士、文书、教员主任,区委宣传委员、县
委宣传部干事、区委书记、尚志县团委书记等职。1955年5 月参加友谊农场创建,曾任
友谊农场五分场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委员、分场党委书记、友谊农场团委书记。1963年
3 月至1964年11月,调东北农垦总局农业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后因工作需要又调回友
吐农场工作。1985年10月离休。



任玉珠

任玉珠,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所长,红兴隆农管局科研所党委书记。1928年7 月生
于辽宁省凌源县。1947年1 月参加革命,同年6 月入党,高中文化程度。在凌源县工作
期间,先后担任过干事,担架团教导员、区委副书记、书记、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
宣传部副部长、副县长。1954年12月调友谊农场,先后担任生产队长、分场场长、分场
党委书记、友谊农场宣传部长等职。1962年调勤德利农场任副场长。1963年10月调任东
北农垦总局科研所所长,直至科研所被解散。后在他任红兴隆管理局科技处处长期间,
1977年7 月—1978年兼任红兴隆管局科研所党委书记。1979年调农垦科学院任副院长,
现已离休。



刘信忠

刘信忠,兵团三师科研所所长,生于1931年5 月,上海宝山人。1953年4 月入党,
1954年2 月山东北农学院农机系提前毕业进入农机研究生班,1954年10月被派往参加建
设大型谷物农场(友谊农场)而肄业。历任农场机务技术员、技师、副总工程师、机械
厂厂长、东北农垦总局拖拉机配件厂副厂长。1965年4 月调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任副所
长,直至科研所被解散。1970年2 月科研所恢复,任兵团三师科研所所长。1973年8 月,
因工作需要调任八一农垦大学农机系主任。现任农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级高
级工程师。



李东亮

李东亮,三师、兵团、红兴隆管理局科研所所长。1930年11月生于吉林省汪清县,
1949年4 月入党。1947年6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专文化程度。在部队工作期间,
曾任参谋、营长等职。1958年转业北大荒,曾任八五二农场科学试验站站长、副场长等
职。1972年l0月调到兵团三师科研所任所长兼党总支书记。1975年,三师农科所、农机
所同时兼兵团农科所、兵团农机所期间,李东亮任所长兼党委副书记。兵团撤销后,科
研所归红兴隆管局领导,李东亮任红兴隆管局科研所所长、兼党委副书记。1977年2 月
调红兴隆管局机关工作。经济师,1990年12月离休。



张振志  
张振志,现役军人,三师科研所教导员,党委书记。1941年6 月生于河南省西华县。
初中文化。1960年8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12月入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
指导员、教导员、营长。兵团时期,1970年9 月被派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司令
部,任三师农业科研所教导员、党委书记。1976年10月,兵团撤销后调回部队。



姜丽泽

姜丽泽,兵团、三师、红兴隆农管局科研所副所长(1973年12 月—1984年1 月)。
1926年生,辽宁法库人。长春大学农学系肄业。1949年3 月参加革命,1958年入党。1949
年5 月来垦区,曾参加九三、友谊、勤得利三个农场的垦荒建设及初创时期的生产技术
活动,历任统计员、技术员、作业区副主任、生产队长、农业科长。1964年调入科研所,
从事科研及科研管理活动,任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耕作栽培研究室主任。1973年12月—
1983年底任三师、兵团、红兴隆农管局科研所副所长。1984年1 月调到省农垦科学院农
作物开发研究所,高级农艺师,1989年1月离休。



刘忠孝

刘忠孝,红兴隆管局科研所所长,党委副书记。1930年5 月生于黑龙江省肇东县,
1948年参加革命。在他任红兴隆管理局科技处处长期间,1977年4月至1978年11月兼任
红兴隆科研所所长、党委副书记。1985年11月病逝。



梁甲农

粱甲农,1978年11月至1985年2月任红兴隆管局科研所副所长。详见劳动模范传略。



张馨贵

张馨贵,红兴隆科研所所长、党委副书记(1978年11月至1984年6月),三师、兵
团、红兴隆管局科研所副所长(1973年12月至1978年11月)。详见劳模传略。



廖立平  
廖立平,红兴隆科研所党委书记(1979年6 月—1980年1 月),1933年12月出生
于广东省兴宁县。1949年11月参加工作,1951年6 月入党。文化程度哲学系大专毕业。
曾任土改队长、文化教员、政治指导员、组织干事、秘书科长、组织科长、政治委员等
职。1979年6 月任红兴隆科研所党委书记,1980年1 月调任农场总局办公室主任,现任
中国农垦南方公司企业发展部经理。



胡敏  
胡敏,红兴隆科研所党委书记(1980年6 月—1984年12月)。1926年11月生于辽宁
省鞍山市。1948年肄业于长春大学。1949年3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10月加入
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工作期间,历任南下工作团二分团分队长、一三七师政治部干事、
沈阳军区前进报社编辑、兵团三师副科长、党支部副书记、营党委委员等职。曾出席中
共沈阳军区政治部第二届代表大会;受沈阳军区政治部、志愿军政治部通报表扬各一次,
在抗美援朝中立三等功一次。1976年转业后,曾担任过跃进山钢铁厂党委常委、副厂长、
红兴隆管理局工业处副处长。1980年6 月调任红兴隆管局科研所党委书记,因工作积极、
有成效,被评为1 984 年红兴隆农管局劳动模范,1986年中共黑龙江省委给予晋级奖励
(晋为行政14级)。1985年离休。


康福德

康福德,红兴隆管局科研所党委副书记,1928年儿月生于辽宁省桓仁县,1948年1
月参加革命,1949年8月入党。1959年7 月毕业于长沙市解放军高级工校政治系,中专
文化。历任正副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团师军三级机关政治协理员、医院副政委、
副处长等职。1980年6 月调任红兴隆科研所党委副书记。
曾出席过中共沈阳军区工程兵第三届代表大会和中共合江地区第二届代表大会。曾
先后荣立小功二次、三等功二次、五好学员奖一次、行政营团首长嘉奖10余次,党内文
字决定奖一次、红兴隆科研所优秀党员称号一次。1984年6 月退居二线任调研员,现已
离休。


陈书元

陈书元,红兴隆科研所副所长。1933年8 月生于河南省漯河市,1956年8 月入党。
1950年6 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文书、文化教员、宣传干事、青年干事、文教干
事。1958年3 月转业北大荒八五六农场。1963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管系毕业,分
配到八一农科所任技术员兼机务队长。1964年1 月两所合并后任机务队长、职工子弟学
校校长。科研所解散时被下放到兵团29团(双鸭山农场)任连长。1978年6 月调红兴隆
管局帮助工作。1979年3 月调红兴隆科研所任办公室主任,1984年6 月任副所长,期间
1988—1990年兼任红管局肉禽公司经理。
在朝鲜战场主编团《战地报》,获立三等功一次,师团通令嘉奖三次。


张国范 
张国范,1984年7 月至1986年6 月任红兴隆管局科研所所长,党委委员。1978年11
月至1984年6 月任红兴隆管局科研所副所长。详见劳模传略。


相金勇  
相金勇,1985年1 月起任红兴隆管局科研所、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红兴隆科研所党
委书记。详见劳模传略。


刘云生

刘云生,红兴隆科研所党委副书记(1984年6 月—1989年8 月)。1940年8 月生于
北京。1965年毕业于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畜牧系,分配到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畜牧研
究室工作。1979年1 月入党,历任技术员、科技科副科长、科长等职,高级畜牧师。1984
年6 月被任命为科研所党委副书记、所纪检委书记。他曾参加三江白猪培育,北方高寒
地区集约化养猪技术研究、三江白鸡育种等课题,与科技人员共获1984年农牧渔业部技
术改进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本
人曾被授予红兴隆农管局“1983年优秀党员”、“学雷锋积极分子”、“1988年双文明
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89年8 月调省农场总局工作。


金士远

金士远,红兴隆科研所副所长。1936年4 月生于安徽省凤阳县。1959年12月毕业于
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60年1 月分配到合江农垦局科研所大豆育种组工作。“文革”
期间被下放到五九七农场,1978年又调回红兴隆科研所。1979年9 月入党。历任农业技
术员、育种研究室副主任,1986年9 月任科研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他还兼任省农场
总局种子学会理事、红兴隆农管局农学会理事、农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与大豆
育种组成员同获1982年农垦部科研成果二等奖,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财政
部“六五”攻关表彰奖;1980年农场总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科学大会奖等。他本人还被
授予红兴隆管局1988、1989年“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李文采

李文采,红兴隆科研所所长,1938年l0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66年毕业于东北农
学院农机系研究生班,分配到东北农垦总局科研所工作。1973年3 月入党。历任技术员、
农机研究室副主任。1978年11月至1986年儿月任红兴隆管局科研所副所长,1986年12月
任科研所所长,高级工程师。他还兼任中日合资红日种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黑龙江
省农机学会农场总局分会常务理事、田间机械专业委员会主任、农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
委员等职。
他与人共同主持研究的“5 HT-15 北大荒烘干机”、“滚移式喷灌技术推广”等科
研成果,分获农牧渔业部1983年、198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领导的“粮食处理中
心工程”获农牧渔业部1989年科技推广三等奖;参加研制的“pY—5.0”液压平地铲运机
”、“TM型煤气发生炉”分获农垦部1981年三等奖和农牧渔业部1983年二等奖,参加研
究的”ZQM4L—2.0 双凸盘轴向球塞液压马达“成果获1978年总局科技大会奖。李文采
本人被授予1985年红兴隆管理局“优秀知识分子”、1987年佳木斯市“优秀党员”、1988、
1989年红兴隆管局”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1989年红兴隆管局”优秀党员“等称号。
曾被选为集贤县第四届人大代表。1988年经省委批准奖励晋升一级工资。


孟繁熙

盂繁熙,红兴隆科研所副所长。1935年9 月生于江苏省东台县,1987年3 月入党。
1953年6 月毕业于江苏省东台县初级师范学校,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
任学员、见习测量员、测绘员。1958年4 月从中国人民志愿军转业到八五二农场,任农
工、炊事员、学员、助理农业技术员、技术员、营生产参谋。1972年9 月调兵团三师科
研所任农业技术员、助理农艺师。1981年11月—1987年4 月任科技科副科长、科长,农
艺师。1987年4 月被任命为红兴隆科研所副所长。他曾被红兴隆农管局授予1989年双文
明建设先进个人,1990年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李兆融

李兆融,红兴隆科研所党委副书记。1941年l0月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65年毕业于
沈阳农学院农机系,同年分配到八五二农场工作,1979年4 月入党。1975年7 月调入红
兴隆科研所,历任技术员、工程师、情报资料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兼所办公室主
任、高级工程师。1990年1 月被任命为科研所党委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他参加的“滚
移式喷灌技术推广”研究获1986年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江平原区域综合治
理情报服务”获1990年黑龙江省科研成果三等奖。他主持的《信息导报》。编辑工作获
1987年农场总局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由他主要负责的“全国农产品干燥技术情报网”
工作多次受到全国农机情报总网的奖励。他本人被授予1986年“全省科技情报系统先进
工作者”,1990年红兴隆农管局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朱世勤

朱世勤,女,红兴隆科研所副所长。1942年2 月生于北京。1965年毕业于黑龙江八
一农垦大学畜牧系,分配到双鸭山农场任技术员工作。1980年调红兴隆科研所,1981年
12月入党。历任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和畜禽原种场场长、高级
畜牧师。1990年1 月被任命为红兴隆科研所副所长,兼黑龙江省养猪研究会理事,农场
总局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农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与人共同主持的“建立和培
育无特定病原种猪”研究获农垦部二等奖,“北方高寒地区集约化养猪技术”研究获农
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三江白猪品种标准”、“配合饲料原料大豆饼(粕)国
家标准”研究分获农场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的“三江白猪培育”、“全国肉脂型
猪饲养标准”“全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饲料消化能值的离体测定”等研
究、获国家和部级科技进步奖4 次。她本人被授予红兴隆农管局1985年“三八红旗手”,
1983年“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劳动模范”和农场总局1989年“三八红旗手”等荣
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