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共产党员农艺师林玉琼大姐
忆共产党员农艺师林玉琼大姐
忆共产党员农艺师林玉琼大姐
胡 敏
“我的心一直向着党”。这是一身清白、半生坎坷的老知识分子林玉琼埋在心底深
处的坚定信念。她年近花甲才如愿以偿。但是,谁也没料到,这位天天早晨练长跑,一
年到头不吃药的人,竞在入党27天之后,被突然发现的癌症夺走了生命,恋恋不舍地离
开了人间。
林玉琼,1926年4 月18日生于福州的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从小就跟父母挣扎在贫困
的生活线上。旧社会、她家人口多,三个弟弟年幼无知,只靠父亲一人挣钱糊口。全家
人节衣缩食,勉强供给她读完了中学。那年头,一个穷学生要想找到职业比登天还难。
无奈,她只身北上谋出路。然而偌大的北平城,却容不下一个孤身女子,她举步维艰。
不但读不上书,找不到工作,一日三餐难以为继。直至北平解放,才结束生活无着的苦
日子。1949年9 月,她考进北京农业大学,成了新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她满怀深情地
感激中国共产党,感激救星毛泽东。在天安门前,她欢呼雀跃地看着毛主席升起的第一
面五星红旗,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在大学里,林玉琼好学上进,刻苦攻读,进步很快。1950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
团,随后又写了入党申请书。如此觉悟,在当年的青年学生中实属罕见。大学毕业后,
她怀着一颗火热的心走上工作岗位,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改善
生活水平,以报答党和人民对自己的培养教育之恩。在江苏省江宁县农业局当技术员时,
她经常深入农村,同农民商量用科学的方法种田。她浑身足劲。女儿出生才25天,便抱
着孩子去出差,从不知道什么叫苦和累,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
一份力量。不料,事与愿违。1955年,由于爱人的“历史悬案”无法解决,直接影响了
她的进步。当时有位领导说她爱人的历史要实践证明,她入党的要求需要长期考验。对
此,她是理解的,决心用实际行动接受组织上的考察。
1958年,老林随同转业的爱人一起到了“北大荒”。面对乌苏里江边那片一望无际
的大荒原,她感慨万千。她说“北大荒虽然荒凉,但它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部分,我们
有责任把它建设好。”农场领导很器重这位热爱农垦事业的女大学生,处处给她创造条
件。她把孩子寄养在婆婆家,长年累月埋头苦干在试验地里。由于“左”的影响,她总
被排在“受考验”的行列里。在“史无前例”的那个年月,她受到了不公正的审查。她
以当农工做饭、烧砖等超负荷劳动接受着“改造”。那些年她根本不敢奢谈入党问题,
但还想把自己的知识献给北大荒。要适应北大荒的生产方式,又深感知识不足,急需在
实践中再学习。求知的欲望,使她习惯于调查与试验。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再经过探讨
与试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试验的结果指导生产。经过几年的实践,她在1978年向
领导建议变春施氟乐灵为秋施,避免因春施破坏墒情,从而保证了大豆幼苗的正常生长。
此后,她在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作了研究,找到了培育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玉米螟和小麦散
黑穗病的防治办法。并为农场培养了一批植保骨干。调到红兴隆科研所后,她又从事小
麦抗病育种课题的研究。每当她忙碌一天,坐在灯下翻阅得来的第一手资料时,内心则
感到充实与安慰。她利用业余时间复习外文。病发前夕,仍手不释卷地翻译梁甲农、刘
树华二同志从国外带回来的植保资料。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全所少有。多年来,
她积累了大量资料与数据,有些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获很过农场与管局的科技成果
奖,管局“三八红旗手”的称号。农牧渔业部对她这位在基层工作过25年以上的老科技
干部授予了荣誉证书与奖章。
30多年来,林玉琼虽然走过一段漫长的坎坷之路,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眷眷
之心始终未变。1984年9 月20日,她写过一篇题为《我的心一直向着党》的誓言,表明
自己对党矢志不移的心愿。1985年6 月24日,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 月29
日,红兴隆科研所党委根据她一生的表现与愿望,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林玉琼大姐走了,她那对党、对人民忠贞不二的高尚品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