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气候

第五节 气候


垦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各季气候差异很大,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多风雪天气,
春季气温回升变化剧烈,大风多,易干旱;夏季温热多雨,昼长夜短,适宜作物生长,秋季气候
凉爽,降温急骤,常有冻害发生。
一、气候概况
1、气温
1961~1985年,25年年均1.4℃(饶河农场)至3.5℃(五九七农场)。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8.1℃
— -22.3℃。极端最低气温-44.3‘C(饶河农场1967年冬)。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0.9℃——22.4℃,
极端最高气温37.2℃(管局1982年夏)。
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和10℃的日期分别为4月6日和5月14日。秋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10℃和0℃的终止日期分别为9月27日和10月27日。
大于0℃的积温全局平均为2,954℃。最多3,425℃(管局1975年),最少2,469℃(八五二农场
1981年)。大于10℃的积温全局平均为2,476℃,最多3,150℃(管局1975年),最少2,019℃(饶河农
场1969年)。
2,降水量
1961~1985年,25年年均469~577毫米。红旗岭、饶河、八五三、八五二农场较多。最多年降水
量890毫米(八五三农场1981年)。五九七、二九一、江川、友谊农场及管局较少,年最少降水量304
毫米(友谊农场1970年)。
各季雨量分布:夏季最多,占全年雨量的60%,秋季次之,占全年雨量的20%;春季降水量较少,
占全局降水量的15%,冬季最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
一个月最大降水量为268.3毫米(双鸭山农场1960年8月)。一日内最大降水量为137.9毫米(双鸭
山农场1973年9月11日)。
3、风速
25年年均风速4.0米/秒。全年盛行偏西风。春季风大,夏季风小,八级以上大风主要集中在春
季4~5月份,年均12次,占全年大风的34%。
4、无霜期
25年平均131天,最长167天(管局、五九七农场1975年),最短93天(北兴农场 1961年)。
初霜平均在9月23日,最早出现在9月2日(北兴农场1966年)。终霜平均在5月 18日,最晚6月5日
结束(北兴农场1965年)。
5、冻结期
垦区冻结期长达半年之久。土壤冻结厚度最深约2米,4月初气温稳定通过0℃开始解冻。6月末方
可化透。
初雪始于10月15日左右。稳定积雪白11月中旬到翌年3月中旬。积雪深度一般在10厘米左右,最
大厚度达46厘米。
6、日照
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449小时,最多2900小时(友谊农场1970年),最少1841小时(八五二农场19
72年)。年蒸发量平均1753毫米。
二、灾害性气候
垦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是:旱、涝、低温冷害,少数年份有风灾、雹灾。
1、旱涝是影响垦区农业生产的最大灾害
垦区各场年雨量大于550毫米易形成涝灾,小于400毫米易形成旱灾。在1961~ 1985年作物生长
期,涝年出现的机率为32%,旱年为28%,其余为正常年。旱、涝、正常年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旱
涝灾害三年二遇,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各场旱涝情况也不一致,东部农场涝年出现的机率较多,
中部农场早年出现的机率较多,西部各场居中。
旱涝各季分布情况大致是:早春多涝。多数为上年秋涝的延续或冬雪大和早春降水多直接形成
的,影响春播。初夏多旱。各年长短、轻重不一,时有发生,影响小麦生长和大田作物出苗,造成
减产。夏涝。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麦收期,约有三分之一的年份此期多雨,严重影响小麦收获。秋
涝。约有36%的年份由于夏雨偏多,秋季续有明显降水,雨量偏大,造成秋涝,影响大田作物的
成熟、收获及翌年的春播。
2、低温冷害
垦区每4~5年出现一次低温冷害,对大田生产影响很大。作物生长期气温偏低,光照不足,致
使作物生育延迟,成熟度不高或作物生长发育期遭受异常低温,造成颖花不育,空壳增多,导致作
物减产。
3、风灾
多发生在春季。风蚀土壤,吹走种子,夏秋两季伴随暴雨的大风,有时使作物倒伏,造成减产。
4、冰雹
平均一年有2~3次冰雹。主要出现在5~9月份,以5~6月为多,占全年的60%。多数雹块较
小,受害地区成条状,范围较小。
各场1961—1985年各月平均气温 单位:℃


各场1961——1985年各月平均降水量 单位:毫米


各场1961—1985年各月日照时数 单位:小时
0000112;[/$$p]
各场1961—1985年活动积温及无霜天数单位: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