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技学术活动和科协组织 红管局的科技组织和科技人员在实践基础上,围绕垦区生产经营,对应用技术与理论做了
持久、多方面的探索,获得一定成就。
一、科技学术活动
兵团体制时期,三师科研所受兵团委托编辑出版了《兵团科技》。兵团撤消后,红管局科委和
科研所曾受农场总局委托,编辑出版《农业科技》、《北大荒农业》、《北大荒农机》。1980年后,
自行编辑出版了《经验交流》,《科技参考资料》、《科技简讯》和《科技内部参考》等内部期刊。
还编印了《小麦丰产经验》、《作物高产攻关经验》、《大豆化学除草资料选编》、《大豆施肥》、
《农机技术革新部分样机简介》、《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化技术革新资料汇编》、《国营农场农机修
理技术革新汇编》、《土壤、肥料、植株常规分析法》等专辑,《全国谷物烘干情报网网讯》,其
它各种专业科技资料及各种简讯,简报。这些科技情报资料除发给垦区各级领,导、科技人员和职
工学习参考外,还与区外356个单位建立了交流关系。
在长期农垦科技实践中,垦区科技人员还编写了27种中专教材。发表了大量论著。据不完全统
计,自1960~1985年,在国家、省级专业学会、刊物发表的科技论文有93篇 (在全国性专业学术会
议上发表的论文名录详见本章附表1)。
二、科学普及和知识更新
适应垦区生产建设发展,东北农垦总局、农场总局以及红管局、农场以举办生产队长冬训班和
专业集训的形式普及、提高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 1978年11月红管局在
八五三农场举办的生产队长冬训班,有583名生产队干部参加学习。冬训由局领导张汉荣、马连相主
持。集训内容主要为总结1978年为主的多年来农场在农、林、牧、农建、农机生产及经营管理方面
的经验教训,并聘请专家讲课(共32讲),学习理论知识,制定1979年的各项具体政策和农业生产十
大措施,为期31天。再一次是 1981年1月红管局在八五二农场召开的农业生产经验交流会,由冯天
益局长主持,参加人数348人,为期27天。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经验、学习理论知识,课程内容有:
小麦裁培、玉米裁培、大豆栽培、土壤及耕作、化肥施用、秸杆还田理论及其应用、旱田灌溉技术、
植物保护、园林、经营管理等,并研究了1981年的增产措施。
为推广先进科技,红管局科技处和有关生产业务部门还组织召开了深松耕法、养猪高产攻关、
作物品种鉴评、饲料青贮、减少收获损失、播种中耕喷药机械改装、冻土施工机具、茎杆粉碎机具、
侧深施肥机具、国内外机具性能对比实验鉴定和小麦、大豆灌水技术等多次现场会、技术交流会。
兴办家庭农场后,红管局科委和政研室组织各方面专家编写了系列丛书《家庭农场顾问》,对普及
科学知识、推广科技成果、交流生产经验、推动科研和生产发展起了良好作用。
为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外语水平,红管局于1976—1984年举办了作物遗传、生物统
计、正交试验法、农业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国外农机、机械制图及公差配合新国标、猪的
育种,黄牛改良等学习班和英语、日语学习班;举办了农业科学技术讲座。聘请国内专家讲课。据
不完全统计,共举办学习班30期、技术讲座14次,参加培训者达1,380余人次。同期,派人参加国
内专业讲座60人次,科技人员出国进行专业考查和进修12人次。通过这些活动,使科技人员充实了
新知识,为垦区向现代化迈进创造了条件。
三、科 协
1、科协组织
红管局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83年3月7~10日在管理局召开。到会代表227名,其
中科技工作者220名,占全体代表的97%。农场总局科协副主席杨家声和副秘书长郭彦专程到会指
导。
大会由红管局黄根堂副局长致开幕词,管理局党政领导邓灿、李广金就如何以党的十二大精神
为指针开创科学技术新局面做了讲话。大会讨论通过了《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科学技术协会组织
办法(草案)》及《红兴隆国营农场管理局科学技术协会自然科学专门学会组织办法(草案)》。大会
选举产生了红管局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正式建立红管局科协及其领导机构。到会代表还向
全管局科技工作者发出了倡议书。
红管局科协第一届委员会成员: (按姓氏笔划为序,共46名)
丁 涛 丁聚丰 王泽明 王炳坤 王鸿烈 兰学舜 冯有兆 冯国治 任维钧
刘 兴 刘忠孝 刘跃民 刘学成 刘景峰 刘晶石 李太俊 李广金 宋呈祥
肖 臣 汪锡德 严德润 孙俊溪 陆涵文 何葆祥 陈永禄 杨占林 金元昌
胡复英 张国范 张馨贵 张 兴 洪亚通 姜丽泽 姜鸿基 赵凤春 赵 仲
赵殿亚 胡家禄’桂体仁 徐全英 梁甲农 阎富岭 蒋中昌 鄂文玉 蔡尔诚
薛占微
红管局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席:李广金 副主席:王炳坤 姜丽泽 鄂文玉 张馨贵
秘书长:姜丽泽(兼) 副秘书长:汪锡德
委 员:薛占微 何葆祥 刘忠孝 冯有兆 梁甲农 徐全英 胡复英 兰学舜
刘景峰 冯国治 蒋中昌 赵殿亚
在这次大会期间,正式建立了农学、农机,畜牧、林学、水利,建筑、科技管理等七个专门学
会,选举了学会的理事会。
红管局科协大会后,红兴隆电厂及友谊,八五二,八五三,北兴、二九一,红旗岭、曙光、双
鸭山、五九七等农场于同年召开了场(厂)的科协大会,建立了科协机构及各专业学会组织,开展学
术活动。
1984年,经红管局科协批准建立了医学会,教育学会和财会学会。
2,学会组织
至1985年,垦区已有10个学会,学会属下有学组或分会,共有会员1,263名。农学会,会员257
名,下属6个专业学组,理事长李广金。农机学会,会员286名,下属6个学组,理事长严德润。畜牧
兽医学会,会员110名,下属3个专业学组,理事长何葆祥。园林学会,会员9名,下属2个专业学组,
理事长兰学舜。水利学会,会员30名,理事长冯国治。建筑学会,会员10名,理事长赵殿亚。科技
管理学会,会员9名,理事长刘忠孝。财会学会,会员50名,下属3个专业分会,理事长黄根堂。医
学会,会员282名,下属19个专业分会,理事长于新民。教育学会,会员220名,下属17个专业分会,
理事长张馨贵。
3、学会活动情况
农学会:1984年2月在管理局召开了1983年年会,到会130余人,交流学术论文141篇,有93篇获
奖,编印了论文选编。1984年年会于1985年3月在五九七农场召开,到会91人,收到论文82篇,评出
优秀论文28篇,编印了论文选编。
农机学会:1983年12月在五九七农场召开了1983年年会,到会79人,收到论文55篇,大会宣读
论文13篇,评出优秀论文20篇。1985年1月在红兴隆机械厂召开了1984年年会,到会43人,交流论文
36篇,有20篇奖获。会后,汇编了优秀论文集。
畜牧兽医学会:1993年11月在管理局召开了年会,交流学术论文15篇,并报农场总局专业学会
交流。1985年5月在管理局召开了1984年年会,到会23人,成立了奶牛协会和三江白猪协会,并讨论,
制定了协会章程。
医学会:1985年5月在管理局中心医院召开了1984年综合学术年会,到会代表69人,共收到论文
145篇,大会宣读62篇,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6篇。
医学会中医专业分会年会于1985年2月在管理局中心医院召开,到会代表11人,收到论文11篇。
医学会检验专业分会年会于1985年7月在八五三农场医院召开,到会代表21人,收到论文9篇。
医学会放射线专业分会年会于1985年8月在八五三农场医院召开,到会代表26人,收到论文12篇。
附表1垦区作者在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
附表2
主 要 科 研 项 目 及 成 果 (一)
主 要 科 研 项 目 及 成 果 (二)
主 要 科 研 项 目 及 成 果 (三)
主 要 科 研 项 目 及 成 果 (四)
主 要 科 研 项 目 及 成 果 (五)
附表3 国 家 部 级 授 奖 项 目:
省 级 受 奖 项 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