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公路与公路管理

第一节 公路与公路管理



一、农场公路
农场公路建设是和建场同时铺开的。建场初期,除友谊农场有部分砂石路外,其它农场都是开
荒时修建的土路,部分低洼地的土路用木料和草皮铺垫,不能保证畅通,有时只能用链轨拖拉机往
开荒点和生产队运输生产、生活资料。重沼泽区的八五三农场四分场(雁窝岛)、五九七农场四分场
(长林岛),有时只能用渡船运送各种物资。地处宝清、饶河县的五九七、八五二、八五三、饶河农
场,与县城相通的道路路况极差。1958~1959年间八五三和八五二、五九七农场的汽车队,都住在
宝清县城,当时往八五三农场送一趟物资,全程百余公里,往返要一星期。遇到雨天,汽车要在路
上停放,得等到雨后路干继续往前开。那时农场职工去一趟县城或铁路沿线十分困难。
1960~1968年,各农场为总场部到各主要分场的道路修了木桥和木涵,铺装了部分 砂石路面。
到1968年,垦区公路里程已达1,500多公里,其中砂土路面占总里程的25%,晴雨通车里程约占总
里程的10%。公路养护工作跟不上,仅友谊农场有养路队伍,其它场都是那里不通车就动员沿线生
产队临时垫一垫了事。宝清和饶河县的客运汽车经过八五二、八五三农场,那时乘客给农场公路编
了一段顺口溜:“车到八五二,钢板断一半儿,车到八五三,两头一起颠”。兵团组建后,出于备
战和适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加紧修建公路。到1973年,三师自养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936.9
公里,桥梁63座(计1,156延长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路建设和养护都有了新的发展。到1985年,农场自养公路已达
2,015.4公里(其中三级砂石公路养护里程1,561.4公里,等外的土路养护里程 454公里)。有70%
的公路达到晴雨通车。公路桥273座,有2,157延长米(其中100米以上的桥一座,桥长为164.4米;
30米以上的桥7座,357延长米),木桥占桥梁总数的 62%,曙光、饶河、北兴,八五三农场修通了
场内环行公路。
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各农场都建立了自己的养路队伍,到1985年,有养护道班 100个,干
部职工1,600多人,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占公路系统总人数的1.06%,并拥有养路汽车75台,拖拉
机12台,压道机13台,推土机18台。
二,干线公路
到1985年,有福饶、迎大,兴友,勃宝等县级以上干线公路穿越垦区。农场在修建、管理、
养护好场属公路的同时,还承担了国家干线公路的养护任务。1971年,黑龙江省将宝清县养护管
理的福(福利屯)———饶(饶河)线公路115.50公里,迎(迎春)———大(大和镇)线公路23公里的
路段交农场养护。1980—1981年,友谊,北兴农场先后接收了福饶线友谊段33.2公里,兴友线(兴
隆至友谊)18公里,勃宝线(勃利至宝清)北兴段40.9公里的干线公路养护任务。
三、公路管理
1977年,红管局组建了隶属于管理局工交处的独立核算的公路管理总站,业务上受管理局、农
场总局和黑龙江省交通局三重领导,由省拨给专款。公路总站对垦区公路进行统一管理,对各农场
的专用公路进行业务、技术和质量检查等方面的指导。对国家干线公路,从计划、投资、设计预算、
质量管理、工程验收、财务决算等均依照省公路系统的要求进行全面管理和领导。以干线公路的
管理经验,促进农场专用公路建设的发展与完善。1980年—1981年,各农场在场修路队的基础上
建立了场公路管理站。承担干线公路养护任务部分,其费用由省负担。
1980—1984年,红管局先后开了三次大型公路工作会议。1981年,在八五三农场召开第一次
工作会议,提出农场公路要向“四化”(路面砂石化,桥涵永久化、道路林荫化、养路机械化)进
军。1982年在友谊农场召开第二次公路工作会议,奖励了友谊,八五二、八五三,红旗岭农场的
公路管理站,号召公路养护要开展“全优、全好”活动。当年有4个农场的公路管理站实现了全好
站,占全省全好站的80%。1983年3月,这4个站出席了省交通局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奖励表彰大会。
1983年,红管局为进一步提高公 路养护质量,推广4个全好站的经验,使公路养护向全优迈进,
当年4月在双鸭山农场召开了各场交通科长、公路管理站站长及工程技术人员和养路先进集体、先
进个人代表共180多人参加的会议。会议要求在一,两年内按照“重点发展,积极改善,经常养护,
保证畅通”的方针,把垦区公路事业搞上去,会后行文对公路管理、养护、组织落实、技术措施等
做了具体规定。同年,4个全好站有2个上升为全优站(八五二、八五三农场公路管理站)。这一年垦
区全优站占黑龙江省全优站的66%。1984年这几个先进站有2个上升为全优文明站(八五二、八五三
农场公路管理站),1个上升为全好文明站(友谊农场公路管理站)。1985年有4个站一友谊,八五二、
八五三、北兴农场公路管理站被评为省标兵文明站。同期,好路率稳步上升,1981年为33%,1985
年为82%。农场专用公路好路率从1981年的10%,一跃上升到56%,1985年有3个农场的好路率达
100%(友谊、八五二、八五三农场)。在技术力量上也增加了新的血液,1978—1985年垦区公路系
统共送交通学校培训6人,进修2人,接收交通学校毕业生3人。
多年间,农场内部公路养护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资金来源未得到妥善解决。有的场是从上交
国家养路费留成中解决的,有的摊入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中。当农场收成好,有盈利,用来养路的
钱就多一些;农场受灾歉收,投资修养公路的钱就少。这就使农场专用公路的路况难免时好时坏;
也难于进行有计划的技术改造,更难于跟上农场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