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建筑工程
第五节 建筑工程
一、公有建筑
1、房屋建筑。1949—1985年,各类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39.8万平方米。截止1985年末,实有
房屋面积600,6万平方米,其中有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相继建成的—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
管理局宾馆、友谊农场宾馆,八五三农场招待所,科研所大楼,北兴、八五二农场和管理局的办公
楼,八五三、红旗岭、五九七农场俱乐部,曙光、红旗岭农场医院,管理局高中、农技校和友谊、
八五二、五九七农场高中教学楼,电厂厂房,以及局直地区二层、三层职工住宅楼等,以其实用、
美观展现了垦区的美好前景,鼓舞了广大职工群众。
(详见附表1、2)
在建筑结构上,1973年末,实有房屋总面积325.38万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187.6万平方米,
占57.7%。1984年末,实有房屋面积585,35万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524,87万平方米,占89.7%。
2、供水工程。农场生活用水长期靠打井汲取,个别生产队饮用小河沟里的水。土井深浅不—,
而且有的生产队只有一两口井。1970~1979年,不少单位打了机井,用深水泵和潜水泵抽水,方便
了职工生活,在此期间,局直地区、各场场部地区建起了20多米高、储量几十吨的水塔,由给水管
道直接供水到用户。1979年后,一些分场和生产队也相继建起了水塔、水房,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
如八五二农场到1984年已建水塔16座,容量900多立方米,有机井110口,6,165户居民吃上自来水,
占农场居民总户数的44%。
3、供暖工程。草房时期,取暖普遍靠火炕、火炉、火墙,既费事、不卫生又易煤气中毒。砖
瓦结构的公共建筑出现后,开始安装暖气。1970年后,职工宿舍也开始安设“土暖气”(将加热器
置火炉中,以热水通过水管、暖汽片循环散热来取暖)。1980年后,供暖由零散向集中、联片方向
发展,供热工程已成为建筑安装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施工项目。
二、私有建筑
垦区五十至六十年代为加速解决职工住房,提倡职工“自建公助”,但未能推广。农场真正
出现私有建筑,是五十年代人民公社并入,农民带进了自有房屋,还开始搞了少量自筹自建。1981
年垦区私有房屋40.66万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10,750平方米),1985年增到57.38万平方米(其
中住宅52.89万平方米)。